隋太子

《隋太子》

第36章 决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杨广冷声问道:“于高句丽之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杨昭有些困惑,老杨怎么突然问起他了。

这可不怪老杨,他自己方才思考问题的出神,恰好被老杨给抓住了。

而杨广响起之前李景的回禀,尤其杨昭于内的行径,本就有些生气。

恰与此时,杨昭开小差被之抓住了一个正着。

而杨昭,也在这电石火花之间,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这种决定,若是放在昨日,绝对不会出现。

但现在,他决定来一次“豪赌”。

“父皇,儿臣亦认为,高句丽犯上作乱,且过去几十年,一直侵吞我大隋之土地,当征讨之!”

杨昭这话说的斩钉截铁。

听在他人耳中,感官却是不同。

“太子不是一直反对战争的吗?”

“是啊,太子速来仁义,当年高祖文皇帝欲发动第二次对高句丽的作战,太子当时就是请取消,怎今日会是赞同?”

……

旁人的议论,杨昭只是听听。

他心知老杨肯定会这么做的,他现在这般只是在想清楚一些事后,顺道来一波推波助澜罢了。

于之而言,远征高句丽,可不仅仅是为了那猜测的老爹杨广的目的,恰是他自己为自己寻求的一个机会,一个快速崛起的机会。

他杨昭若是按照规矩来,五年,可不能保证之能获取足够的权利,大到影响并改变老爹杨广的决策。

唯有在战火中的历练,才能让他快速强大起来,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忠诚军队!

这想法,恰是他刚刚愣神的瞬间,从老杨的做法中汲取的。

不仅是为了他,而且为了将来的大隋王朝,想要除掉关陇贵族这个毒瘤,可不仅仅只有消耗关陇贵族力量这么一条路。

恰可以扶持起另一个可以和关陇贵族抗衡,且可完全为他杨昭所用的力量。

杨昭的目标,便是山东士族!

他有五成把握,让老杨支持自己!

所以,在接下来,于杨广,于群臣的意料之外,杨昭这位国之储君,竟直接请战,表明态度道:

“儿臣不才,今立誓,必将荡平高句丽,以复我中国河山!

请父皇应允,由儿臣亲征高句丽!

如高句丽一日不拿下,儿臣一日不归!”

此话一落,满殿哗然。

“太子尊贵之躯,怎可如此行事?”

“太子身体本就柔弱,若是去往战场,这中途……”

就连杨广,也被杨昭这态度给弄懵了!

这是他儿子吗?

怎么今日从那新都归来,整个人都变了,变得他有些陌生了?

“太子,你真是这么想的?”杨广质问道,但看向杨昭的目光中,满是欣赏。

杨昭依旧低着头,没有去看杨广的目光,道:“此即为儿臣的想法,日月可鉴!”

杨昭还想再说一些,却被不按常理出牌的杨广给打断了!

且闻老杨道:“朕知道你的心意了!而今,高句丽犯上作乱,目无大隋,朕不能忍!

传令下去,让辽东加强防守,并于关中征集士卒,朕欲伐高句丽,这等不义之臣!”

见老杨自己做出了最终确定,后尾的两个御史,对视一眼,一咬牙,纷纷上前,叩首道:“请陛下三思!而今新都在建,运河亦在开脱,所用民夫无数,若是举全国之力,远征高句丽,那所用民夫者,更将是无数!

陛下此行,可不正是将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这是亡隋之兆!

臣等,愿以死,请陛下收回成命!”

两位御史之言,乃是事实,殿内的其他臣子,多有动容。

要真的一次性开展修东都、开运河、对高句丽作战这等事项,那需征用的民夫,何止百万,加起来所需的人数,恐怕过千万!

也就是说,包括男女老少算在内,大隋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都将处于其中。

杨广冷冷哼了一声:“之前,尔等都为朕表忠心,到了此时,怎又不说话了?难道高句丽之事,就这么算了吗?还是说,尔等想让朕停掉东都兴建,停掉运河开拓?”

“杨素,宇文述,李景……”

杨广直接叫出了十几个人名。

“臣在!”

“臣在!”

被点名的人,纷纷出列。

且见杨广站起,看着下方这十几号人,道:“朕意已决,东都要修,运河要开,亦要征讨高句丽,此中三事,朕要你们三日之内,给朕拿出一个章程,给朕呈上来!”

十几号人,只好躬身应道:“微臣遵旨!”

杨广此时,又看向了一旁躬身站立的杨暕,安排道:“明日东瀛使臣将至,便由齐王你来接待吧!”

杨暕一听,微微一愣,随之满脸惊喜道:“儿臣遵旨,定完成父皇之嘱托,决不落我大隋威风!”

老杨的这等吩咐一下,其他一些人,下意识的看向了杨昭。

让他们失望的是,皇太子杨昭,面色并未有太大变化,反而是紧皱着眉头,似在思衬着什么,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样子。

老杨心情不佳的先离开了座位,正待杨昭随群臣一起离开时,内侍仲鞍却是走了过来,面带笑容道:“太子殿下,陛下让你过去一趟!”

此话在殿中传的很远,听在其他人耳中,又是另一种感觉。

太子到底是太子,齐王再怎么得天子喜爱,但也只是齐王罢了。

一些刚刚见到朝堂之事,本有些摇摆不定,欲向杨暕靠拢者,见此情形,遂又冷静下来。

杨昭却是在闻听老杨的相召后,神情渐渐放松了下来。

老杨是大隋现在的皇帝,他是大隋现在的储君,两人是父子,是君臣。

按照他的判断,还有这大半年的观察,若去揭开老杨的面纱,其真的是一个雄才大略者,那便有的谈,且是开诚布公的谈一次,同样是为了那五成把握!

若不是,他杨昭这次就算是犯一次险,确以之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他很希望,老杨是前者,但也害怕是前者。

杨昭随内侍仲鞍而行,及至无人处,仲鞍突然悄悄提了句:“殿下不用担心,陛下的心情已不像方才那般差了!”

闻之,杨昭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