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39章 转换思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清晨,日头高高升起。

结合昨夜萧皇后的提示,另有和杜如晦的建议,杨昭一大早又来到了行宫,直接求见的便是老杨。

是时,在行宫门口也遇到了杨素李景等人。

这和杜如晦所言,果然一致。

他昨夜不好过,临危受命的杨素等人,看起来也是不好过,一个个都顶着黑眼圈。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看之出现,一行人纷纷行礼。

杨昭遂一一回礼。

当来到楚国公杨素面前时,杨昭面作关心道:“今之高句丽,犯上作乱,楚国公等人,可商议好,由谁出征了吗?”

杨昭此话,问的大家面面相囧。

皇帝杨广一怒之下,即兴国之利器。他们几人昨夜商讨了一夜,都,没商讨各所有然,只感觉先把事情拖着,待杨广火气降下去了,再做打算。

比如,今日,便是来劝谏下皇帝杨广,攻打高句丽之事,当从长计议,就算要打也要准备一年半载,是不?

“这……”

杨素说了个“这”,但这半天也没这出个所以然。

杨昭目光一动,看向几人,脸上带着自信道:“诚如孤昨日之言,远征高句丽,孤愿为先锋!亲率大军讨之,且非是孤吹嘘,给孤三年的时间,孤一定拿下高句丽全境!”

杨素李景等一些当时名将,都是看傻子一样看着杨昭。

这太子,这两日来,不会是待傻了吧?

一场战争,可不是说打就打的,所需准备者太多了。

不光是民夫,还有无数的粮草补给,更有战术的应用。

杨昭见众人的表情,并不意外,反而再诚挚一礼道:“孤今日,除了为远征高句丽一事,来求见父皇外。另有一事,便事关民夫。

不瞒诸公,孤昨日亲去了工地,但发现楚国公,似乎没有按照孤提议的安全生产责任执行,却把民夫当做草一般,如此这般,楚国公也当看到了,民夫在压迫之下,突生了几场大乱。

如此不说,长此以往,可不正是在毁我大隋根基吗?”

见杨素想要说什么,杨昭摆了摆手,止住道:“孤明白楚国公的意思,父皇督促的紧,必须于数年间,将东都建起来。

这对楚国公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但想来楚国公,还是没有理解孤当日所言的根本缘故。

如此吧!

楚国公,孤与你打个赌,孤让人亲自负责一个工地,执行孤所说的标准,和你管理的其他工地进行对比,看谁一月之内,做的工程量多。

若是孤手下人完成的多,那楚国公你手下的管理模式,全都按照孤所言的执行。

若是孤败了,那孤以后再也不干涉,并向楚国公您,亲自赔礼道歉。

此事,由诸公共同见证,如何?”

杨昭这边一说,便紧紧盯着杨素的眼睛。

其余人,如李景这般将领,皆大气不喘一口。

谁也能看出,大隋储君是认真的!

而大隋第一权臣杨素,之前似乎得罪了大隋的太子殿下。

若是他们此时开口,那两遍都讨不到好。

杨素的面庞由红变白,到没对太子杨昭有什么怨恨之说。

当日皇帝杨广,确是言之,让太子杨昭也参与到工程之内。只是他并不认为,皇太子杨昭有多少能耐,尤其在听了杨昭的诸多工程安全标准规范后,杨素越发坚定的将太子杨昭去除在外,只是做做样子,听听罢了。

他和大隋皇帝杨广一样,认为天下民夫,天然的就该为皇帝所用。

至于其他什么方面,都是此言的。民于上位者,于他杨素眼中同样是个数字。

害怕暴动,还是造反?

这些都不怕,大隋兵强马壮,直接镇压就是。

但皇太子杨昭,而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正式提出,就由不得他认真考量了。

只思索了片刻,杨素便拿下了主意:“微臣便同意太子之言。只是太子若是输了,微臣也不用太子道歉,只是太子金贵之躯,以后就别再参与此事了!”

杨昭颔首道:“此事便如楚国公之言,等候孤与楚国公一起向父皇提及,也好让父皇做个见证!”

杨素不疑有他,点了点头。

成了!

杨昭心里一赞。

这便是杜如晦给他建议的“围魏救赵”,向皇帝杨广直接劝谏,起不了什么作用,便拉着当事人杨素一起。

而今看来,这个法子很有成效。

他是当局者迷,竟把此中办法也给忘掉了。

至于向高句丽出征之事,杨昭是打心底希望自己也能被选中。

虽说本朝时间短,还没有出现太子亲征的事情,但他不介意成为第一个,因为这是最快获取军权的机会。

与其慢慢等待培养安插,远不如一起吃饭睡觉打架,由此培养的将士,来的忠诚实在。

在确定杨昭的想法后,杜如晦也是支持杨昭此行。

而要想说服老杨,就必须说服下面这些臣子。

杨昭今日在行宫前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试探。

他发现除杨素看不出什么表情外,如李景陈童等人都是轻微的摇了摇头,而另有几人却无表示。

可以说后面几个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得到这几人的认同,再让母后萧氏于老杨耳边吹吹枕边话,杨昭觉得,这事,大概就成了一半。

“陛下宣,太子殿下,楚国公……”

内侍高声喊道。

以杨昭为首,另几名身处洛阳的重臣,遂一起踏入了行宫之内。

无人注意到,杨昭紧握的双手,渐渐松开,里面全是汗水。

杨广今天起得比较早。

起得早不是坐着无事做,他昨日听得杨昭说的那么严重,又有萧皇后昨晚的劝说,遂今日一早便让内侍拿来民夫伤亡的报表。

内侍仲鞍,则是将事态和数据最严重的奏疏拿了上来。

老杨看罢,心里则是不断嘀咕着“怎么这么严重,死亡竟又过半人数!”,他现在,已然知晓,太子杨昭所言非虚。

而下属如杨素等人,在之威严下,也是报喜不报忧。

进而,在得内侍通报,皇太子杨昭,同楚国公杨素等人在外求见时,杨广即将杨昭也给放了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