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75章 贵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秦琼对刘须的感官,也有很大的转变。

他拍着刘须的肩膀道:“同在太子殿下的手下,同于军中,那我们便是兄弟。

只要好生努力,将来建功立业,自不成问题!”

新兵的文化理论课训练,自当日夜间就开始了。

每个兵士,首先要背诵的是军纪,字数其实并不多,一共一百零个字,合起来才九条规定。

但就是这般,于许多人而言,还是有不少难度。

第三日的时候,按照杜如晦当日所言,皇太子杨昭果然亲自来检查了。

检查之前,杨昭当着军将们的面,当先背诵一遍,且详细解释了内中含义后,方开始抽查。

事实证明,何水等人还是很有统领能力的,随机检查十五人中,除过两人有些磕磕绊绊外,余者都是一口气,全都背诵了下来。

新兵的纪律教育结束后,便是习惯和训练。

这一切,都渐渐向山东老卒看起。

后几日的时间,新兵营内,随处可见训练不好,或是不遵守纪律,而被杖责的惨叫声。

这种情形,直到十日后,才有所减少。

由此,让新兵的军士,对杨昭定下的规则,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就在六月之末,奉命前去追讨盗匪的程咬金终于是回来了。其人率部离开,前后花费了二十三日的时间,之所以花费了这么久,按照程咬金的解释,是因为他们这群兵士,为盗匪引入到了盗匪的圈套之内。

“多亏俺老程机智,否则今日,俺部或将全军覆没。”

被杨昭叫到军帐以后,程咬金又透露出另一个重要之事。

“禀告殿下,俺率部发现,同安之内,官府和盗匪有所勾结。俺当日让官府配合俺的行动,事先并无透露,但偏偏盗匪提前获知,先一步逃了。

初次之外,这是俺回来时,搜寻的东西,多为同安郡府内的贪污腐败之事。”

杨昭在听过程咬金的叙述,即看过程咬金搜集的证据后,并未让大军即可开拔。

而是等到宜城的官府重新建立,并具备守卫之能后,方率部离开,向同安进发。

之前的宜城太守便逃窜至同安,至今接到他的消息,也未回复,且同安比宜城更乱。

本地官吏联合在一起,是想造反吗?

看来这一次,不砍掉一批恶吏的脑袋是不行了!

江南的水很深,那他这个大隋皇太子,便做一条过江龙,试试这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于宜城之地,接受到了房玄龄让人运送过来的足量粮草后,杨昭当即点齐了两万一千的兵士,同时运送着粮草,往同安行进。

消息传出,同安之地,一片哗然。

同安之地的腐败,牵涉的,可不止是盗匪和官寺之前,更有本地的府军。

这种模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很是常见。但没有一处,能像同安本地这么根深蒂固。

官舍之内,本地大族的主事人,官寺的长吏,府兵主将,盗匪头人,济济一堂。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一样的表情,有人激动兴奋,有人愁眉苦脸,有人面露狠色,皆七嘴八舌的商议着什么。

其中,坐在最上首的,乃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此人姓阎,名叫阎千,乃是同安太守,于本地任上,已有六年之久。加上其本人就是同安大族阎氏出身,遂对本地抓的很紧。

这几年间,凭着阎千在此,阎氏的扩张也很迅速,进而兼并了诸多的土地,隐约成为了同安第一大族。

而阎氏因鱼肉本地的乡亲父老,导致怨声载道。但因之和京城的一些官吏有所牵连,即便一些御史,在闻风之后,也不敢得罪。

更为主要的是,去岁大隋皇帝杨广南巡之时,阎氏作为本地的地位,为了巴结好杨广,不仅贡献了大量的财物,还为杨广搜寻了不少的美女。

如宫内,新晋的一名美人,正得杨广欢心,此人即是阎氏送上的。

阎千默默的品着茶水,听着下首之人,争论的面红耳赤。

讨论的焦点,自然是大隋皇太子杨昭来者不善,他们该如何应对。有人觉得该暂避锋芒,老老实实的开仓放粮,做做样子,等之走了便好。同时,让盗匪们,也马上从同安的地界上消失。

也有人,以江都发生的事情为例,认为大隋皇太子杨昭,此人不好糊弄,应该想一些其他的办法。

更有人比较凶横的,认为当一不做二不休,借杨昭尚未到同安地界之内,寻机会展开刺杀。但这种想法,很快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无他,皇太子杨昭实在太谨慎了,轻易不离开军营,若是想行刺杀之举,非常困难,到最后,要面对的,可能是两万人的大军。

眼看着天色不早了,他从怀里拿出一封信,先是交给了本地都尉苏圩的手里,然后道:“尔等也别吵了,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此乃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大家都先看看,再做决定不迟!”

苏圩看罢,愣了很长的时间,他的脸上满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

当之看过,下首的一群人,很快注意到了苏圩的反应,越加好奇,这信内,到底写了什么?

好在没花费半个时辰,大家全都浏览完了。

信中没有实际主事人的名字,只有一个贵人的称呼。

至于贵人是谁,没有人能猜得出来。但里面的要求,却是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这群人,务必想办法,让皇太子杨昭,永久的留在江南,留在同安。

事成之后,他们不仅可以得到不少钱物的赏赐,另外对方保证,他们所为之事,永远不会有人追究,甚至各家族中,还可以举荐一些人当官。

这一切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由不得他们不心动,更重要的,乃是可以解决眼前的危机。

下首有个矮胖之人起身,向阎千一礼,小心试探道:“阎府君,不知此间贵人是谁?其人说话,有几分可信?这所谓对我等的相助,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好,厅内的所有人,齐齐看向了阎千,都等着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