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126章 彭城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魏徽心中叹息,可也无可奈何。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瓦岗寨中的裂缝,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毕竟,每一个加入瓦岗寨的人,自从入寨的那一刻,就抱着不同的目的。

有人喜欢财富,有人喜欢权力,更有人喜欢吃饱喝足足够;有人天生反骨、抱着对官府的仇视,自然也有人是为了简单的活下去……

这便是裂缝的根源。

尤其之前数年,翟让制定了新的寨规,加紧了收拢瓦岗寨的权力,更弄得许多将领内心堵得慌。直到近一年来,瓦岗寨以奇快的速度膨胀性发展,导致人员大量增多,翟让一个人管不过来,方开始主动放权。

放权之后,小的将领手下有兵,野心随之膨胀起来。

不过,大树底下好乘凉。

即是各部人马,从名义上也属于瓦岗寨。所以,有的心怀异心,但没有想着散伙之类。

而今日翟让之言,相当于放弃这么好的地盘,往乡下一样。从实际角度出发,确实是老成之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这样。

一言既出,将众人的内心的炭火瞬间给烧红了,一些人毫不掩饰的表示了反对。只差说一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奈何桥。

这不,现在于瓦岗寨势力中排名第十三,人称十三将,又名“豹将军”的吕豹站了起来。

“大当家,我吕豹说话,向来是直来直往,不洗坏拐弯抹角。为了兄弟们,请恕我吕豹,不能跟大当家的同行了,即是留守瓦岗,被官军给打死,我等也不会离开一步。

且凭着地理优势,我还真就不信,官军能攻打的上来。

何况,就算是来护儿来了,张须陀来了,皇太子来了,各带一万人,两万人也好,官兵又再怎么强。我就不相信,大当家的,你掌管的有三万人,一呼应之下,就是五万人,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吕豹本是西域人,前些年一直来往东郡做生意,因为过路等原因,渐渐结识了不少绿林中人。

但因战乱之因,加上北上这两年,实在是太乱了。吕豹索性直接不做买卖,于去岁加入了瓦岗寨。

明面上的买卖没做了,但那些人脉还在。一如瓦岗寨,翟让正好在忧心寨子里的钱粮之时。所谓机会,就是给有能力,又会把握之人,吕豹就是这等人,迅速毛遂自荐。

到现在,瓦岗寨有一半的钱粮,都要经过吕豹之手,为内外来往。另一半,则是翟让通过翟家自己的方式获取。

看到吕豹站出来,翟让实际是有些意外的。

他想过任何人会出来第一个反对他有些“胆怯”搬离之策,但万万没想到,是吕豹。就在两月前,为了表示对吕豹的重视,翟让特意让家族的一个族妹嫁给了吕豹,两者更是形成了稳固的姻亲关系。

就在五日前,在听了魏徽对局势的分析,有天下野心的翟让决定暂避锋芒后,还专门找到了吕豹,特意向之许诺,以后他翟让绝不亏待。

但现在,还不到五天的时间,吕豹当众就将他给卖了。

“阿豹!”

翟让脸色瞬间变红,毫无疑问,是由于吕豹的突然背刺,让他恼怒不已。

但碰上吕豹那双毫不退让的眼睛,翟让最终颓废了下来,摇了摇头。

然后,他看向其他人,尤其前面几个当家。

现当下,瓦岗寨的位次,以及是按照实力来排的。不过不是之前个人实力或者功绩,而是掌握的兵力实力。

大头依旧是翟让,后面是单雄信,程咬金等人。

当翟让的目光望过来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让大家做选择的时候。

程咬金现在,其实也是处于天人交割的状态。

一切本来计划好好的,待太子殿下攻过来的时候,为了瓦岗寨兄弟们的安危和前提,他打算使用计谋,将瓦岗寨的部将们,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全部拿下,瓦岗军随之投降,也能顺利的完成皇太子杨昭交代的任务。

可现在怎么做,是跟着翟让,还是留守,这是一个问题。

左思右想,程咬金及其了太子于之信中,多次言明的重点。从瓦岗寨众,交好能力非凡的将领,争取昨日将之招揽投诚。

瓦岗寨将领是多,但真正能被程咬金看上眼,也只有单雄信,少年徐世勣这两个人。至于大当家的翟让,领兵很是熟练,但实际作战方面,于程咬金看来,并非是好的将才,就连秦琼也比翟让厉害许多。

这么一思虑,而今该如何选择就很明确,看单雄信怎么选。至于徐世勣,丝毫不用担心,因是被单雄信带瓦岗寨的,一应诸事,徐世勣很听单雄信的意思。

程咬金默默站在边缘,平时喜欢出风头的他,这次没有出风头。

很快,瓦岗寨位次排名在前的十多人中,就有四位站在了吕豹的身边。

这四人中,分别老五陈林序,老六刘福成,老八安澜,老九孟或起。四人手上的兵力,加起来已经有一万之众了!还是属于瓦岗寨众的精锐力量!

随着四人的表态,也就意味着,瓦岗寨众一部分精锐之师,即将被分割。

这等分割,让翟让的脸色,瞬间从红色,变为了白色。

到了现在,他甚至有些后悔之前做出那种决定了。

是的,皇太子杨昭,先有高句丽之战,后平江南之乱……年纪轻轻,但因为会用人,且闻言他手下训练的都是精锐之师,战无不胜,翟让确实有些恐惧。

如果没有皇太子杨昭这个意外,以之为平叛主力。翟让说不定会老老实实的盘踞在瓦岗寨。但是现在,为了保存实力,他不得不接受魏徽的建议,避避风头。

随即,翟让下意识的望了眼魏徽,发现魏徽已经淡定从容之模样。他心里一定,自己作为头领,遇事之事,诚该处变不惊。即是在做决定之前,也有过断腕的打算。

现在事到临头,只是比预料出了些茬子而已,但大体上,还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至少单雄信,陈大锤(程咬金)没有背弃自己而去!

这都是我翟让的好兄弟!

“选择留下的,那就留下,瓦岗寨留不下所有的人,但希望大家能避开官府的平叛,以后有再聚之日。

确定跟我翟让走的,那就是我翟让不离不弃的好兄弟!

以后有肉吃,大家一起吃。有汤喝,大家一起喝!

且在这两日,大家即将各部人马给安排好,三日以后,我等一起出发!”

翟让的语气,逐渐激昂起来,有对瓦岗寨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程咬金默默听着,那双大眼,却是在不断的斜视,看向单雄信。

可见老单这人,对翟大当家的忠诚,那是无可挑剔!

从内心深处讲,抛开皇太子内应这等事,若是他手上有这么多兵,同官府对着干了,他程咬金宁愿死守也不愿离开。

倒不是独守在瓦岗寨上,能击败官兵。

但至少东郡、荥阳这一带区域,瓦岗兵熟悉。去了远处,虽可以避开朝廷主力的锋芒,但如同一块荒地一样,需要重新开垦,费时又费力。

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了,那就没什么好埋怨的。只是这等变化,还需要给太子殿下汇报一下。

……

杨昭现在却是没有心思顾忌瓦岗寨的事情,就是程咬金将各项密件送来,一时半会,也难以到达他的手上。

今天已经是九月初六了。

六日前,一万大军,从江都沿着陆路出发,一路北上。

大军势如破竹,尤其秦琼一马当先,直接剿灭了三个数百人的匪寨。

快要到达彭城郡之地时,便是周围的盗匪,闻风丧胆,全都落荒而逃。弄得杨昭所率之部,几乎没什么仗打。

而他这次奉命平叛,除了让秦琼等一应将领领兵外,还带着房玄龄这个粮草达人同上战场。有房玄龄在,大军粮草永远无忧。

至于杜如晦,被他继续留在江都,以监督江南诸郡长吏,能按照约定老实布政,勿要行阳奉阴违之事。江南现今的朗朗乾坤,可是他费尽心血,一手缔造的,自不希望在之不“镇场子”了,瞬间出现什么乱子。

且至彭城郡,杨昭没有继续前进的打算。

他打算往彭城郡府,去以拜见一个人。

此人正是大隋当世,与来护儿齐名的名将,现在担任彭城郡郡丞的张须陀。

张须陀原本是受老杨重用的,奈何自前岁开始,连续数次上书,言及北征的弊端。以请大隋皇帝杨广注意民生,以行休养生息之举。

老杨不仅没有听,还反手直接将张须陀给贬走了。

直接贬到了彭城,不是做一地的太守,而是做副手的郡丞。

在其位,谋其事。

两载以来,彭城太守是换了两个,但张须陀依旧在坚守本地,为民办事。正是这段实际行为,让张须陀的名声,于彭城非常不错。就是在路上,向普通民众问道张郡丞这个人,无不举双手表扬。

“张郡丞是个好官!”

也就去岁,彭城涨了大水,收成不好。张须陀本人,更是直接顶着压力,开仓放粮,以接济百姓,不论将门,就是士林间,也是赞誉有加。

当时,远在北地的老杨听说了,作为大隋皇帝,性格且有些多变多疑,但这一次,难得没有加大处罚,只是对张须陀罚俸两年,当众说了句“张须陀实乃一个闷葫芦”,即不再另行追究。

今次杨昭路过彭城,特意摆放张须陀,除了是敬仰这位当世名将,更是走下战马,是为为民的好吏,以作看望外,还有请教张须陀战事的想法。

这里的战事,不仅有对北方多地的平叛的见解,更有对老杨持续北征的见解。

在此看法中,杨昭相信,处于局外人的张须陀,应该比许多人,包括他都看的清楚。

且说说这彭城郡,乃是西汉地节元年设立的,距今过去五百多年。现在的话,彭城郡地面极其广,治彭城县,领彭城、蕲、谷阳、沛、留、丰、萧、滕、兰陵、符离、方与等县。

五百多年的沧桑巨变,于人而言,可能经历过了许多代的繁衍,有的家族兴盛过,然后灭亡了。有的家族,则是一直扎根在这里。还有的家族,则是搬离了祖地……围绕人进行者,足可以看成一幅漫长的画卷。

彭城郡的郡治所在,与彭城郡一样,就是这么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犹如一幅画。

六千多年之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时间一晃而逝,在踏入到了原始社会末期,轩辕氏即帝位都彭城,也就是黄帝。

在然后,尧封篯铿于彭城,建大彭氏国,故而篯铿又称彭祖。

可以说,彭城乃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者。即是在秦汉之事,彭城也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杨昭率大军,刚到彭城县外,还没来得及踏入城郭。

得到消息的彭城之地的郡县两级官吏,就已经亲自出来迎接了。

站在最前方的,正是太守刘连,都尉马超,以及郡丞张须陀。

不用旁人的解释,望见旁边那个四十多岁,眉色端正,国字脸,下巴留着短须,双目有神的中年大帅哥,杨昭猜到,此人当为张须陀。

随后,彭城太守刘连于郡府官吏的介绍,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处于储君之位,无论京城,还是军中,或是待的时间比较久的江南,杨昭平日常接见一些人。遂别看他二十多岁的年纪,但在养气方面,已经堪比一般的年长官吏。

他笑容满面的向每个被介绍者点头致意,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说话间,引经据典,但又让人耳目一亮,多有些新意。就是在彭城外的这次短暂结束,皇太子杨昭,即给所有来迎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子仪表端坐,体态伟岸,不亏为国之储君!”

不少人都发出了这般的感叹。

即是张须陀,也对杨昭赞叹不已。

杨昭于江南所做一切,为国为民,天下只要是正直之人,无不赞赏。

可想到当今大隋之现状,与杨昭一同入城时,看着皇太子的背影,张须陀眉目间,充满了忧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