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129章 虚实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上党郡,杨玄感部。

二十多日前,于李密等人的谋划下,成功抵挡了洛阳方向的第一轮作战后,叛军尚未来得及松一口气,当时的齐王杨暕,即派来护儿重整残部,再行平叛。

来护儿之大名,谁人不小。

就是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在世的时候,也对这位镇国大将军敬重有加,未有敢得罪之意。

当今天子,甚为信任的两个领兵之将寥寥数人,其中就包括来护儿。

而来护儿之所以能杨广这么信任,除了他对大隋,对皇帝本人的忠诚外,更在于他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般能力,正是即将面对的杨玄感所惧怕的。

好消息是,来护儿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发,而是做出了长期备战之准备,先以手下数将,率领五部人马,从长平、武阳、魏郡,三个方向,合围上党。

继而导致杨玄感要么率现有之部,与之直接展开正面战场作战,要么后撤武安、抵太原,行以防守。

后方之策略,也正是李密之建议。

可惜杨玄感于上党起事,便是借助本地世家之力,或召集起来的兵士,多为上党本地人。让这些人跟着他造反离家多有不舍,短短数日内,来护儿重新率领的各部一万人马还没有攻过来,其部内部,就出现了不少逃兵。

鉴于此,杨玄感之好给李密四千人,让之先近攻武阳,再夺取太原后,稳住退路。而他自己则是带着这段时间又重新聚拢的一万六千部,其中大部分是因东郡多地之乱,加上河南今岁干旱,无家可归的流民,得闻上党有吃的,遂加入军中的流民军。

这群流民军的战力,可想而知,但凭着人数之多,好歹能充充场面,壮壮胆子。

时间一晃,到了九月多,即是皇太子杨昭到达彭城前后,备战大半个月的来护儿,终于是亲自率部到来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杨玄感正在官舍,看李密传来的信件。这半月的时间,李密以奇袭的方式,直接取得了武阳胜利,现在已经到达太原郡之地,兵围太原有数日之久。

此中之事,于杨玄感而言,是为数不多的喜讯。

“此事不错!”

杨玄感感叹了一句,抹了把下巴的胡子。

在此之前,听说朝廷大军,即是他再怎么养气,也有面色惊慌害怕之时。

当思索到,自己的刀,已经拔出,无法收回的时候,索要考虑的,就是前进之路和退路。

他心里有些庆幸,能遇到李密这般军师。

这边还没有感叹完,正望着地图上的几处布防时,一到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来者正是亲军部将李序。

李序面上带着几分焦急,看到杨玄感探寻的目光,当即抱拳道:

“将军,来护儿大军出动,是以魏郡之部,如今距离吾等之所在还有一百多里!”

因为有李密已经考虑好了退路,他尚能淡定,只是有些感叹,来护儿之部,不冲动则矣,一出动就是直到敌人巢穴。

他轻轻颔首,道:“可知先锋将领是谁?”

为杨玄感舒缓的语气感染,李序的心情平静了不少,出言回道:“根据斥候送来的讯报,来者所树立的旗号,上书‘鱼’字。”

鱼?!

杨玄感左右踱步,大脑迅速转动。

姓为鱼的,会是哪位将领?可是熟人?

其人出身名门,当年与父亲杨素,更是同殿为臣,认识的人,自是位高权重,且多军中将领。

现在想到一个“鱼”字,在经过三两个呼吸的考虑后,瞬间出现了一个名字,鱼俱罗。

鱼俱罗,这可是当今皇帝杨广真正的嫡系将领,从杨广做晋王就跟在了身边。二十岁时,加入禁卫军,能力自是卓越。

先后参与过平陈之战,平江南之乱。

且于此人,杨玄感的第一印象,就是勇猛无双,敢于冲锋陷阵。否则,也不会在短短数年内,荣升为丰州总管,柱国。

可杨玄感明明记得,也就是去岁之时,因受其弟牵连,即是鱼俱罗被罢免阵前将领,回到了冯翊下邽老家,难道说,之前齐王杨暕在洛阳当政的时候,将之给放了出来。

而谈到鱼俱罗的弟弟鱼赞,此人当真是凶残之辈。去岁于军中,就因为以极度残忍的方式,处罚且杀害了本部卒,而为天子杨广杖责。但杨广念及鱼氏兄弟,跟随他日久,没有直接处死鱼赞,原本打算将之压会洛阳,等过一段时间放了便是,且令鱼俱罗好生管教。

万万让人没想到的是,鱼赞此人,在回程的路上,夺取了兵士的刀,给自杀了。

消息传回,就是身处北漠的杨广也是大吃一惊。

要知道,鱼氏兄弟感情不错,而杨广性格多少有些多疑,不敢将鱼俱罗给放在身边了。即以之为其弟办理后事的名义,让鱼俱罗返回老家去了。

还另一个传闻,即是其人相表异人,目有重瞳,被相师言及,有帝王之相。进而,在皇帝杨广登上皇位时,就有些疏远。

不过,终究是传闻,但杨玄感是见过鱼氏兄弟的,自晓得传闻有所夸大而已。甚至不乏鱼氏兄弟之曾经敌人以刻意宣传,进而,让传闻变成事实,以让鱼氏兄弟失宠。从结果来看,对方确实是成功了。当日处于同突厥交战关键时分,皇帝将身负重任的鱼俱罗赶走,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只是这一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鱼俱罗重新出山。

这可是一个难缠的敌手。

放眼自己的手下诸将,没一个能打得过鱼俱罗这等猛将!

“子正,汝觉得今次派出出战比较好?”

杨玄感没有头绪,他一转头,望向正于下方的李序。

李序也被这个问题给问到了,他本人之前是杨玄感手下的一个亲兵。早年也是加入过禁军的,后来出来,即入了杨素部下,后来派给了杨玄感。

相比于旁人对鱼俱罗的片面之地,李序比旁人更明白,鱼俱罗绝非是表面猛烈那般简单。即是军阵面前,无来护儿这等将帅于后方指挥,也是能独挡一面之人。

选择让谁出任迎敌之将?

在李序看来,自家将军手下,还真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

当然,也不能这么直说,若是这么直说,还不如告诉自家将军,赶紧跑路得了。不论鱼俱罗,就是还没有出现的来护儿,绝非上次洛阳派来的宇文家傻小子能比较的。

李序有些犹豫,但军情紧急,看出杨玄感的急迫,他只能出主意道:“将军,鱼俱罗之勇猛,天下有名。此番之战,自不能从正面让大将迎敌才是。

当下鱼俱罗之部,距离我等所处之位置,可以采用设伏之办法,即便不能杀得鱼俱罗片甲不留,但也能打击来军气势,拖延对方行程。

于此的话,末将以为窦将军正好!”

李序口中的窦将军,名叫窦建德。

窦建德世代为农,去岁还是乡中的一个里长。但看皇帝杨广接连发动战争,看尽民间之机会,最后跟着同乡人一个名叫孙安祖的起事。

但因此,事情败露,好在先一步将家人给转移掉,但在孙安祖兵败被杀后,其本人也回不到乡里。

在辗转东郡等多地后,见杨玄感声势浩大,遂主动来投。见窦建德谈吐不凡,杨玄感手下正缺少将领,遂将之任命为千夫长,率千人兵士,本也没期待让这个寂寂无名之人,取得太多战果。

但在上一次对战之中,李密是主持着大局,但有赖于窦建德查漏补缺,于战时,才能取得大胜。

因为窦建德表现突出,这才让杨玄感重新重视起来,现在经过李序这么一提醒。

杨玄感恍然大悟,点点头道:“建德做事确实滴水不漏,上次若非是他发现南侧的缺口,及时率部补上去,也不会给宇文家那小子,以那么大的战损。

子正,汝去将建德寻来,就说我有要事安排。此外,给王安礼,许汜黄下令,马上集结人马,听候调遣!”

“末将领命!”

李序见自身之建议被采纳,大松一口气。

他倒不是故意将窦建德给送到油锅面前,实在是自家主将手里,也就是眼前,最能拿得出手手的,就是窦建德了。

这些时日里,李序因为是杨玄感之亲将,没少和窦建德交谈,自晓其人能力不凡。

但说是说了,他对于窦建德如何指挥兵马,尤其是其中的大部流民兵,以阻挡住鱼俱罗这等猛将,那是丝毫没有头绪,更别说是对之的胜算把握了。

“建德啊,愿汝非鲁莽之辈。且于此事,也非是兄弟我害汝!”

出了官舍,寻窦建德的路上,李序默默叹息道。

距离杨玄感驻守之地武乡尚有九十余里,鱼俱罗的先锋部队,并未再行前进,而是见天色不早,开始安营扎寨。

两日前,来护儿因在长平备战,以打算切断杨玄感的全部退路,遂让他先率一部四千人,以行试探。当时可是明确告知,当以正面交手为主。

而根据宇文家小子前番作战的失利,让隋军内部认识到,杨玄感手下,多少集结有一些能将,不可轻敌大义。

来护儿行军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实际在接到齐王杨暕扔下的这个烂摊子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甚至名义上,已是平杨玄感的主将,但实际上,并未踏入军营,直到十多日前,皇帝杨广下令,他才走进去,以行安排。

到这时,来护儿忽然想到了在前段时间内,带着家丁,与京兆尹一起守卫洛阳,防止齐王假借个人名义攻入的鱼俱罗。

鱼俱罗是个忠臣,是个能将,来护儿非常确信。所以这一次,他顶着压力,先向杨广去了一份奏书,以请鱼俱罗出来帮忙。

对于这件事,来护儿是有把握的,毕竟大隋皇帝杨广,有时候不靠谱。但只要是他或者宇文述向皇帝请求,多会通过。

也就是七日前,收到的消息,印证了这句话。

在鱼俱罗重新回归军中后,来护儿即使之拿上刚刚整顿好的四千兵士,驻守魏郡之地,防止杨玄感狗急跳墙,远攻洛阳。

这事情不是没有概率发生。

前段时间,来护儿虽在家中,但经过各方汇总的消息,亦是明白,在杨玄感起叛之初,其人就有攻打东都洛阳的趋势。否则,当时的齐王杨暕,也不会那般大惊失色,直接让宇文氏的人,直接领兵上战场了。

正是因为仓促,才成为首战之时,隋军战败的主因。

就是为了整顿士气低落的隋军,并从地调兵补充,就足足花费了五六日的时间。而至现在,远处调兵之部尚未到达前线。

但得晓太原等地战事后,来护儿知晓,杨玄感已经没有心思攻击洛阳了,是以在考虑退路。这次使鱼俱罗出战,除了试探杨玄感现有之部的虚实,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拖住对方。以期待另两部大军,由左右两侧出击,完成“包饺子”。

现在,鱼俱罗只率领四千之部,这个人马刚刚好。能出击,亦能在面临敌人时,展开防守,若是人数再一多,叛军放弃大部人马,带主力汇合,远攻退守太原之地,那将面临旷日持久之战。

上党之叛军,因杨玄感这个主将在,尚能凝聚。遂而,将之完全歼灭在上党,便是太原之李密,也只有败逃之路。

故而,来护儿知晓鱼俱罗的性格,遂只有一个“稳”字令。

凭鱼俱罗之能力,另有身后的四千兵士,稳步推进,不落入敌人陷阱。最终与叛军面对面的在战场上冲撞,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夜幕来临时,鱼俱罗已经下令让大军占领高地,一边让斥候在外围游走,一边让本部人马于此修整。

明日再有大半天的路上,就会到达叛军营帐所在。

鱼俱罗从军多年,非常明白,明天这一路,定然不会有多么太平,甚至会直面拦截之敌。

坐在火堆前,于火光的映衬下,鱼俱罗的面孔忽明忽暗。

接过亲卫递过来的干粮和水壶,他边吃边抬头仰望天空的星辰,不知在思考什么。

噔噔!

一道马蹄声来,打破了夜空的宁静与安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