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157章 班师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来人!将此物火速送往北海郡!”

杨昭指的是一个锦盒。

而锦盒中所装的,正是早数月从老杨那里求得的赦令。

此中之赦令,并没有规定赦免哪一伙叛军。

但也是老杨于杨昭的一项特权,杨昭于之前,曾向杨广进言,当下隋军疲于战争,是以为困乏不已,在面对有意投降之部,完全可以赦免,以行招募。

这件事之后过了两月,见平叛之于进度缓慢,杨广遂才让杨昭以行之快速剿灭叛军,但于赦令却是没有收回去。一是可能忘了,二则可能是留给杨昭以回旋之地。

毕竟,若是以迅速平定多郡地叛乱,尚有些困难,若能招降,老杨也不介意杨昭动用此法。只是于态度上,却是表明了坚定之心罢了。

而今从程咬金的信件之中,已经判断出单雄信等人有归顺之心。好刀自然是用在刀刃上,杨昭又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当即以兵士将赦令拿去,另有自己亲笔书写给翟让的一封信。

至于翟让他们具体会做出何等抉择?

杨昭之于本人,则是相信,如翟让等一定会做出理智的选择。至少于当下,在数年来,信义的加持下,他杨昭本人之承诺言语,再以之大隋储君之身份,还是有不少分量的。

后两日功夫,于快马加鞭之下,杨昭之所送之物件,以最快的速度,先是到达了程咬金和秦琼手里,然后为程咬金亲自携带,回往山寨之内。

同一时间,便是李靖也是率部而下。

而对于秦琼之部,选择驻守百里之外,未有进攻之为,李靖之于本人,并为太大的困惑。

自当日收到皇太子杨昭消息,以之不用着急,可缓慢到往北海郡之地,与秦琼回合,即能看出,皇太子杨昭,并无攻打盘踞在北海郡叛军之意。

为何?

是隋军打不过吗?

当然不是,当下的隋军携带着胜利之势,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连续作战之下,还这没有怕过哪个叛军。

至于北海郡的叛军,李靖早有打听,此当为原瓦岗军本部之人马,战力是为强悍,但绝非是什么不可战胜之辈。

不说当下隋军之于士气,就是强攻而上,只要准备妥当,以不到万之众人马,即可取之。

而当下两部人马合一,可是有一万两千之众。全数拿下翟让部,并不会有意外产生。

而皇太子杨昭,当下之此番所为,只说明了一件事。皇太子有办法,让叛军不战而败,或是不战而降。

这还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皇太子于此之事上的把握!

基于此,李靖就更加放松了,即是于南下途中,一边训练手下这部兵士,一边缓慢的前行。

等同秦琼回合,从秦琼口中获得部分讯息,尤其得晓皇太子正好有讯息传入敌营以后,他更确定了之前的想法。

“叔宝,我等不日就会离开了!”

秦琼是少数几个知情人,但李靖能如此之肯定,还是让之一愣。

李靖是如何猜到的?

不过,从军这么多年,即是渐渐为皇太子提升为一部领军之将,秦琼该有的心态还是有的,他面不改色,即是让人心里看不出具体在想什么,而面对李靖之言,其之本人则是佯装好奇道:“君于此事,是如何见解的?太子只让我等于此等候,并未说放弃作战!”

李靖看了眼秦琼,笑道:“这件事并不难理解,我想殿下,应该是早有准备,另有把握……让我们拭目以待!不出三日,我即认为会有准确消息送来。”

三日,若是没有消息传来,那证明叛军自身已经选择偷偷撤离。

据闻此部叛军之主将翟让,是个清醒之辈,又怎会看不出隋军当前之战力,而行螳臂当车之举?

其人据闻善待部下,亲同兄弟,自不会让之大部受死。何况该部人马中,李靖早先于洛阳时,即知晓内中不乏诸多明智之辈,即是此中明智之辈,也一定会为翟让做出最合理的决定。

用兵如神,是一方面。

于兵事之上,能看清形势,是另一个非常重要之要素。

李靖这些时日来,于多郡地行平叛之事,之所以能多胜事,很重要的原因,即是与地方官寺联合,借势而为!

势者,看不清摸不着,但它却是兵家常以判断之法。

于翟让等人所处寨舍内,此时与李靖所料不差。

于看过程咬金送回来的赦令和信物之后,众人再无疑惑,已经开始商议起归降之事。

且于细则来说,皇太子杨昭于之待遇非常优渥。

如翟让之本部人马,若是一起归降的话,还不用具体拆分,可继续行领兵之事。

此中事,于翟让等人所知中,为皇太子部所平者,绝无先例。便是寨内的其余当家,亦可获得军职。

什么意思?

这是完完全全的信任。

若非死程咬金送回来,另有魏徽确认过,内中并非造假,翟让等人都会以为这里面却是一个骗局。

程咬金之于心情,却是不错,他笑呵呵的看着众人,咧开了嘴,便是皇太子书信所言,从某种方面讲,亦是对他程咬金之信任。

如此信任之下,让之倍感有面子。

“翟大兄,单二兄,还有小徐,老魏,老彪,汝等看看如何,殿下是够意思吧?

跟着殿下混,以后吃好的,什么东西会没有?

现在即是这般,大家都可以说说,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俺老程到时候面见了,亲自与之说道!”

徐世勣闻此话语,翻了翻白眼,道:“程三兄,按照皇太子所言,我等很快即能见面了,若真有什么想说的,其实也不需要你之代劳,便是我等当面说就是了。

不过,当年的瓦岗寨兄弟,还是有不少人死在了皇太子手里,若是我们现在过去……”

寨中老五,王彪这时开口,冷声打断道:“这有什么,当年他们不选择跟着翟大兄走,那就已经不是兄弟了!再说当年那些真正的兄弟,像吕豹他们,早就被贼子李密给杀掉了。

要我说,李密能为朝廷兵杀掉,实际也是朝廷兵,间接的帮我等那些老兄弟给报了仇!”

王彪这话,听得寨舍内的其他人,纷纷颔首。

道理却也是这个道理。更为主要在于,皇太子杨昭开出的价码,实在是另九成以上的寨内部将,全都心动了。

想来若是此事传出,就是之前离开的那些寨众也会选择回来。

若给之一个选择成为军吏,或是成为叛贼的机会。真要论起来,大部分都会选择前者。

翟让实际也看出了寨内众人之想。

在思衬之后,他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投诚。

且是想要留下一起投诚的,皆可留下了。而不想同朝廷兵为伍者,也是自由选择离开。

“今次朝廷于我等有两日的时间准备,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大家具体想要如何,我翟让绝对不会去阻拦。

便是我翟让自己,便是与一众兄弟,不能单独放下,所以只能带着兄弟们。

便是将来有了什么事情,也好与大家一道共渡难关。”

随即,单雄信,魏徽,徐世勣等人,纷纷表态。

即是让人感慨的是,部寨之内,无一人选择离开。便是消息传出,一些原本打算离开者,也都停下了脚步。

但若真能加入隋军,成为其中一份子,有喝的有吃的,谁又不想去,这可比当叛军,有前途多了。

所以,很多人带着忐忑的心里,实际在等待着看看隋军之处置办法。

就此等待之下,两天很快过去。

而收到叛军投降消息以后,秦琼和李密各率部到达寨外,按照提前商议好的,以行交接。

最终收降兵六千七百之众。

由此宣布,北海郡之内的叛乱彻底平定。

即于之后,翟让等带部,返回东郡,自要接受皇太子杨昭之接见。

这次返回,让翟让等人的内心,感受不一。

即是熟悉的道路,今次走去,也有种物是人非之感。

等大部人马到达东郡时,已经是七天之后。

这日,叛军驻扎于滑台城外。

翟让、单雄信、徐世勣、魏徽,王彪等包括程咬金在内的九人,于滑台城内,正式面见大隋皇太子杨昭。

杨昭暂居之府邸,于东郡郡城之内,一直未有改变。

而当程咬金等人到来的时候,以为降将者,他自未出府加以迎接,却是以房玄龄接之。

等到达了室内,将以亲自看到大隋皇太子后,每个人的心情各不相同,但多有激动之色。

而在面见翟让等人之时,杨昭自己,其实也怀揣着激动。

这些都是难得的将才,前几日尚不完全确定,而今是确确实实的归于自己麾下了。

“孤闻诸君之名久也!今终得相见尔!不用多礼,快快请坐!”

当翟让等人踏入舍内,一行人抱拳行礼时,杨昭的目光,由每个人的脸上看过,于之皆有种重视之感,然后面带温和笑道。

翟让等人,心里本有些不踏实,而在面见之后,发现大隋之储君,如传闻中一般和善,很难想象之,便是其之一声令下,平叛了数万之叛军。

“吾等谢殿下!”

翟让等人又一礼,这才坐于旁边的案几之上。

关于礼仪之事,博学多识的魏徽,即是知晓甚多,于众人到来前,即有提及。

而杨昭见此,不由得颔首。

如翟让等也属于世家子弟,知书达礼,并不见怪。

且之于众人,多兴怀远大理想之人,个人之能力亦突出。

实际上,并不害怕,大隋百姓中,有翟让等这等有能力有想法之人,而是缺少一个真正能驾驭住他们的人。

便是李建成,杨昭很确信,老李家也不敢平庸,但在他的手段之下,以老李家的能力,还是要怪怪的为之做事。

这是什么?

是以为手段之一种。

杨昭的胸怀更为宽广,但宽广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保留。若是给过机会,而当事人,再行以叛乱之行,那几别怪他行雷霆之于手段。

恩威并施,才是治理的关键。

一味的严惩,会导致恶上加恶,起到相反的效果。

而一味的施恩,同样会让人失去敬畏之心。

这个度,需要把握,如何把握,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所谓帝王之术,其实也是于臣子人心把握的一个过程。

这些年的经历,即使之前是一个小白,当下的杨昭,已有所获,亦能运用的炉火纯青。

是夜,于府邸之处,杨昭夜宴了翟让一行人。同来者,多为本地诸君之军吏,另有郡府一应官吏。

但因当下战乱饥荒之事,便是夜宴之菜食,酒水,皆显得很是寒酸。但于此中,更重要的是诚意和态度。

翟让也好,单雄信魏徽,包括年少徐世勣也罢,都感受到了皇太子于之重视,心里没有感动,是不可能的。

但若谈及于皇太子杨昭的绝对忠诚,不像是程咬金,绝非一时半会可以培养出来。

就在杨昭于东郡接见好不容易求得的一批将领时。

北地之所,在灭掉了突厥的主力以后。

持续三年的北伐之战,也终将迎来句号。

便是今岁之初秋时节,本地之于丰收之时。

大隋皇帝杨广,正式于边地之所,宣布班师回朝。

三次北伐,三次御驾亲征。

这位中年天子的斗志丝毫没减少。

却是在第二次北伐之时,让这位大隋之皇帝,差点陷入了绝境之中,以使人有些兴叹。

可能是为个人功绩赶到骄傲,亦是想要彰显一二,杨广并没有走雁门、太原的路线。

而是让大将来护儿继续于边疆布置防卫之时,其人走五原,打算通过灵武,而后回到京兆府,再行回到东都洛阳之地。

于皇帝的此中决策,实际有很多将领是表示反对的,原因在于有些冒险了。

由五原而至灵武的中间路程之中,可是有不少无人居住之地,再加上中间之于商道,这两年来,马贼之肆虐,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意外。若大隋皇帝今次再有事情发生,那随行之军吏,全部砍头,都不为过。

没有人敢赌这件事,遂很多人都在劝解。

但老杨就是那种你强归你强,我比你更强的人。

于此之事上,态度更加坚决了。

九月初九。

杨广正是从郁林郡边塞出发,打算巡视边地,而后直接班师回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