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太子

《隋太子》

第163章 波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便是于此夜,杨暕开始毫不掩饰他之计划,于大兴城内,大肆关押异己,另有想尽办法,拿下了关中之地,多处之兵权。

寄希望于在杨昭率部从洛阳到来前,借助关中兵力,形成稳固的防御战线。

同时刻,在叫来一众人后,杨暕开始大胆的谋划起,假的天子诏书。

此中两份,一份为《废太子诏》,另一份则为《立太子诏》。

所谓废太子,自是假传旨意,向天下宣布废掉当下的大隋皇太子,亦是同母兄长杨昭。

立太子,却是立弟弟赵王杨杲。

在这些问题上,杨暕实际早就思虑过。即是大隋天子,他的好父亲杨广,不愿意废掉兄长杨昭,或无机会废掉杨昭,以做最坏情况之下,以行此事。

到了现在,显然正是其本人陷入险境之时,杨暕已经顾忌不得。

好消息是,从洛阳而来,便是天子玺之物,他亦随身携带,于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等到天明时分,一夜未眠的杨暕,却显得精神抖擞。

于后半夜,各种诏书已经起早完毕,还按得有印章。

便是今天白日,他即会遣人送往天下各地。

以皇帝杨广之名,以向天下人宣告。这么做,虽未经过朝议,行事亦加仓促,但其还是很天真的认为,是以为“正名”之法。

洛阳。

一夜的整顿之后,便是洛阳的大街小巷,全都恢复了秩序。

东都洛阳兴建不过数年间,但是洛阳之地,已经渐渐繁华起来。

于大隋政治中心,开始从三辅之地,往洛阳之地转移之时,即是洛阳的经济人口也在快速发展。

尤其庞大的运河于四周之旋绕,更增添了洛阳近几岁的富足。

于此伴随的是,更多的高门大户在此安家。

其中有人选择暗地里支持杨暕,赌上一把,自不乏中立之辈。

但于昨夜的变动下,即是想要中立,尚能中立否?

世家大族绝对不是什么傻子,能立于此者,没有一个是简单之人。

尤其在简单皇太子杨昭携带大义之名,率部踏入,掌控洛阳全城之后,就算是真正的傻子,也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为正确的。

当于天明的那一刻!

只要是尚留于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便是高官或是一些休沐的官吏,无不组队前往杨昭下榻之驿舍,请之主持大局。

“齐王杨暕,心怀叵测,起而叛变,至此朝廷动荡,陛下消息全无之际,请太子殿下主持朝政,以平齐王之乱!”

很多人于驿舍外如此这般高喝,就是普通百姓,另有士子,也多如此。

在这般嘈杂的声音之中,昨夜接见很多人,几近天明,刚刚躺下的杨昭,毫不意外的被吵醒了。

但没办法,驿舍之外的人群,实在是太过汹涌了。

这是什么?

这可以理解为大势!

亦可以理解为民意!

不能拒绝!

当杨昭打着哈欠,不得不重新整理好衣衫,从舍内走出,眼见舍外的骄阳时,能看到房玄龄和杜如晦,此中二人,另有秦琼、魏徽,翟让,等诸多将领谋士,即除过程咬金等数人换防城门之地外,全都聚在一起。

杨昭昨夜一夜没睡,此中所有人,昨夜同样没有睡去。

但一眼望去,竟无一人有困乏之象,多以振奋之态。

看到杨昭出来了,全都同时行礼道:“殿下!”

随之,众人很有的默契的,先以房玄龄当面向杨昭汇报了外面之事,大体是百姓官吏等请命主事。

然后杜如晦给出了建议,意思很明确,杨昭当下当以见之,先辞而受,这样才符合礼仪,也符合大家的期待。

随即在聊到关中情形之时,魏徽则是开始建议,皇太子杨昭当率先发出讨逆之诏,即是关于其中的内容,于昨天一夜的时间,魏徽本人都已经起草完成,其人直接拿出,以令杨昭过目。

李靖,翟让、徐世勣等人,则是开始为杨昭平定关中之事,献言献策。

在听过众人的话语后,杨昭决定接受房玄龄的建议,以接见洛阳之各阶层代表,先以稳定好洛阳局面,然后联合其余诸郡地之力量,一步步的向关中地区施压。

同时,将弟弟杨暕之谋划昭告世人。除此之外,于老杨的消息,必须得到尽快确认。

但无论大隋皇帝杨广,是死是活,都改变不了一个现实,一个必须进入关中,夺取大兴城。

灵武郡。

今日的灵武郡,随处能看到兵士来往。

昨日时,在灵武郡北侧之地,爆发了一场战争。

即是府兵在剿灭马贼时,忽然遇到了突厥人。

于是在破晓之前,发动了袭击。

但对于死伤情况,便是到现在依旧没有做出准确统计。

而面对突厥重整人马南下,即是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所以,当下,不论是灵武郡,相邻之朔方、盐川等多郡地,都有府兵前来支援。

当下掌控西北边事的李容仅下达了一个命令,各府兵于北漠之所,但有发现之人,宁杀勿漏。据闻这是大将李容为了防止跑掉的部分突厥人,以重聚于隋地之内,才实行的不得已办法。

于实际上,各郡地从昨日中午开始,已经下达命令,普通百姓居于家中,不得外出,即是商贾之行程,也受到了限制。

尽管有人有疑问,但于各府兵的搜查之下,也渐渐安歇下来。

只有聪明的人,能明显感受出不对劲。如果仅仅是被击溃的突厥人,何须如此的兴师动众?

无论从某方面看,各府兵如此行径,似乎像是在搜寻什么重要人物一样!

当然,于普通百姓而言,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就行。

一些本地官吏,虽说看出了猫腻,但为了自己的小命,还是老老实实的将个中疑问给憋到了肚子里,老老实实做事就行。

只是在这般动荡和沉默之下,一股看不见的乌云,似乎一直笼罩于人的头顶,迟迟没有散去。

便如此时的灵武郡郡城,于郡府之内。

主堂舍中的很多人,面上都带着阴沉,另有不少人,则是带着非常明显的恐慌。

这种恐慌,不是做错了某种小事,而是面临生死的大恐惧。

居于主位者,正是当前督导西北战事,之前颇受大隋皇帝杨广信任,且于杨广于晋王时,即一路跟随的大将李容。

李容年有五旬,其本人长着一双圆脸,时常于人一种亲近和善之感。

他功劳比不过来护儿、宇文述,就是连后成名的张须陀也比不过。但于实际上,李容之人马非常广阔,其人亦出自李氏大门,和当下的梁郡太守李渊,算是同出一门。

只是今日的李容,在没了平日的笑容之余,整个人多了非常多的忧虑,一双眉毛,自从踏入舍内之后,就没有松开过。

在于下首的其他诸人,实际之上,也是差不多。

而在李容之下,正有一名青年,亦是于沉思之间,摸着下巴。

若是杨昭在此,定然能够认识,其人正是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原本应该跟随大隋皇帝杨广于军中同行,此时,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大隋皇帝杨广,又是去了哪里?

事情则要从昨天天明之前说起。

当时于军帐之内,皇帝杨广正处于安歇之时,隋军之内,则是处于常规警戒之下。

但就在此时,无论之前于西侧的可疑之地,便是北面也出现了大量的可疑骑兵。

一经汇报,杨广迅速召集所有部将,展开安排。

以宇文化及为首数将,主动请命,愿率千余人,主动出击西侧之地。至于北面可疑之敌,则是由另外数将负责。皇帝杨广则是暂居于大帐,率相应之部留守。

这番安排之下,各部纷纷行动,未见多少慌乱。

随后,宇文化及就主动去追击一行千人的马贼。

而在杨广安营扎寨之地,危险却是一步步逼近。先是隋军先行调往的数千人,面对突厥数倍之地,在经过初期阻挡之后,但最终还是败退下了。

杨广不得不再派部支援。

其人虽于某些方面有所预料,但当下之情况,尤其突然出现的突厥人,可以说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便是在这个时候,一部远道而来的隋军,出现在了面前。一场大的混战,随即展开。

战后,突厥残部撤离,即是杨广本带有的上万人马,除宇文化及等人所待之部逃过一劫外,几近“全军覆没”。

如此情况之下,皇帝杨广竟也是凭空消失了。

一同消失还是皇帝杨广手下,最为精锐的上百之部骑兵。

按照参战的隋军府兵所见,此部兵士自然是护送着皇帝杨广西北方向逃了出去。

可惜将近一日一夜以来,一直没有搜寻到相应的踪迹。

参与其中的人,无论是边关将领,亦或是各郡之都尉,哪有不慌张的?

因为之前,他们行的可是大逆不道之举,弑君!

这种事情,自然需要一层又一层的迷雾进行遮掩。

他们为齐王杨暕说服,又代表着各自背后的世家意思。但也要做好防范,就比如眼下这样,事情未有成功,该如何从表面蒙混过去的打算。

尽管有不少的遮掩,但皇帝杨广大概率还活着,此即为大的麻烦。

聪明如杨广,又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真相,到时候,只怕会有更大腥风血雨降临在头上,尤其于当下,齐王杨暕堂而皇之的将个人目的公告于天下。

便是关中都发生了大的变动。

不得不说,杨暕也很聪明,关陇多世家希望用他来达到换代控制大隋之目的。杨暕则是借机,将关陇多世家,紧紧的与之捆绑在了一起。

就算是前番之于表面所为,到了而今也没了多少意义。

现在,要么确定皇帝杨广已死,要么活捉杨广。

其实眼前的危机,不止如此,皇太子杨昭率领近十万大军西进,已经占据了洛阳之地。

在于洛阳紧邻的荥阳、东郡、东平等多郡地,亦处于皇太子昭的实际控制下。

而占有大义,又有名声的皇太子杨昭,只要一声令下,相比北方多郡地,亦会纷纷倒戈。

关陇世家还剩下那些地方?

广阔的关中,和略显荒凉的西北之地,是以同齐王杨暕,一路走到黑?

实际上,这数日来,关陇世家内部,已经有很多人后悔了。

杨暕于三辅之地,实行了大面积的软禁,再有夜间宵禁之策,正是为了避免当下他已控制之地的混乱。

但人心已乱,如何能救?

就像当下的灵武郡府,前事遇挫后,每个人面上表情亦然。归根结底,还是不想耽搁失败的责任,乃至于灭族之危机!

“诸位,事已至此,再这么搜寻下去,短时间内,难以有结果,毕竟北漠很大,就算有突厥人于北漠之地的寻找,已然难以找到。

所以,我等当做好陛下归来,相应安抚之事!”

李容眉头一抬,看向舍内众人道。

下方诸人闻言,纷纷颔首。

只有宇文化及在此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道:“其实,陛下之死活已经不重要。便是只要我等能承认,陛下于北漠返回之时,遭受突厥人袭击,已然驾崩!

那就是驾崩了!

便是回来之陛下,我等不承认又如何?

当下天子诏,以为齐王下发。

我之建议,是尽快,以赵王登基,先一步继承皇位才是!”

宇文化及这话一出,就连李容的脸色,都有改变,何况他人。

因为这般匆忙,明眼人也能看出问题,这可如何服众?

宇文化及似乎知道旁人所想,他的目光中泛起凝重之色。

“方才李将军之于安抚,我是不同意的。当下我等没有退路,且不请赵王登基,难道要等皇太子登基,以诛杀吾等之叛贼?

路只有一条,但走之人甚多,我等,若是不能杀出一条血路,就会成为铺在下方之枯骨。

遂而,我于昨日下午,即以李将军行格杀勿论之举,便是因为我等后方没有路。”

很快,舍内响起了附和之声。

“宇文公子说得对,我等没有退路了!当马上向齐王建议,当即以赵王于大兴宫登基!”

“是尔!当下齐王有天子玺!另有我等支持,何惧哉!”

眼看舍内人声嘈杂,李容皱眉正待出言,一个人影却是慌忙踏入了舍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