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华娱

《逐梦华娱》

第五十六章 潮流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制造商生产专辑的速度很快,对于他们来说,只愁没有订单,压根不会对加工速度发愁,小马奔腾进行了一些市场调查之后,针对顾北现如今的人气,第一次就直接刻录了十万张《低喃》,是上一张《旁观者》总销量的两倍。

史荣原本还想安排顾北开一场专辑发布会,上几档节目宣传一下,但戏剧学院提前开学了,拿给顾北挑选的节目都被顾北直接否决了,一场大型宣传都没有,只是抽周六、周日这两天,学校没课的时候,安排顾北到十来个城市参加粉丝见面会。

十多个城市跑下来,顾北也了解了自己的粉丝,歌迷、影迷、颜粉都有,每一场见面会的规模都在400人左右,但常常爆满,听说还有不少人买不到入场票,票价也被黄牛抄到了一百元之上。

此前,顾北知道自己算是一个红人,但具体火到什么程度并不是很清楚,这次之后,顾北就很清楚了自己的定位,暂时比不上正当红的赵微这些“顶流”,但也触碰到了一线的层次,相信不久顾北就能稳居一线。

除此之外,顾北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公司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但就见面会上的记者,就是一笔不小的人脉、人情,宣传期的媒体评价很高,对歌曲的赞赏度很高,这可不单单是顾北自己的功劳,要不是公司的财务输出,只能说是不声不响。

两年以来,顾北依旧是小马奔腾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艺人,这也是公司肯在顾北身上投资的原因,史荣也因为顾北现在如日中天的势头,在公司混得风声水起。

1999年9月21日,《低喃》正式发售,而这一天正好是顾北的生日,收到圈中好友祝福的同时,《低喃》也凭借宣传期的好口碑,在发行首日就卖出去了2玩多张的销量。

公司高兴的同时,顾北也很高兴,毕竟这是顾北费精费神露出来的专辑,而每卖出去一张,顾北都能拿到一点钱。

往后的一周时间里,《低喃》里面那些歌曲慢慢传遍了全国,带起了一小股潮流,顾北的民谣也渐渐成为了绝大多数清吧的必备曲目,驻场歌手开始用自己的嗓音诠释着《董小姐》、诠释着《南山南》,诠释着《低喃》里的所有歌曲。

《低喃》的火热,也带动了《旁观者》的销量,小马奔腾不断联系加刻《低喃》的同时,也再次刻录了2万多张《旁观者》。

被推倒风口浪尖的顾北也接受了一次《南方都市报》的专访,《南方都市报》口碑很好,也是国内实打实的大型媒体之一,受众很多。

“首先要恭喜你,你的专辑现在卖得很火。”《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文静采访时,很礼貌地说道。

出道以来,顾北没少面对记者,这会儿也谦虚道:“这要感谢粉丝和歌迷的支持。”

“那么,你对《低喃》的销量有什么期待吗?”

“之前的期待是能突破十万,毕竟我之前出的专辑《旁观者》销量才五万多张,但十万这个数字很快就破了,现在我只希望能卖得更多一点。”

“看来你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不争不抢的。”

“并不是要求不高,而是我清楚自己的位置,我的嗓音很适合唱歌,但其实我学唱歌还不到三年时间,很多技巧没有用到位,情感赋予也还有很大的不足。”顾北说的是实话,至于到别人眼里这是不是谦虚,就不归顾北管了,“所以,每多卖出一张,都是对我的肯定。”

“你的歌在现在的年轻人中间流传很广,我们了解过一部分歌迷的想法,他们的解释大多是因为在你的歌里看到了他们自己,而简单的曲调、和弦也更容易学会和传唱,你对自己的这些歌是怎么看待的?”

“他们没有说我的声音也很好听吗?”顾北开了一个玩笑。

“没有,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我刚刚没有提。”

“嗯……这些歌是我一步一步看着它们录下来,再到发出来的,也是我自己写、自己唱的,可以说,算是我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得到更多的认可,当然,也希望我能从中获得更多的钱财。”

“钱财?”

点了点头,顾北笑道:“是的,钱财能让我安心,对于我来说也算是最能给予肯定的评价标准。”

……

采访很平淡,过程中,文静还特意为了顾北对徐净蕾的看法,已顾北老油条的性格,自然是可着徐净蕾夸,说到两个人的关系的时候又一笔带过。

文静在当天的采访评语中写到:“之前,我们之清楚顾北对表演的认真,张亿谋、霍建启、程龙、滕儒骏、张义百等圈中举足轻重的前辈都对年轻的演员顾北称赞不已,此次,顾北以歌手的身份面向大众,写出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词,正如本次专辑的名字《低喃》一样,唱歌的顾北仿佛是在低声呢喃,用自己富有磁性的嗓音诉说着很多人共同的故事。

采访过程中,顾北的情绪很淡然,似乎大多数非粉丝对他的印象就是这样,知之甚少,但只要说起,总会在哪听过,顾北很少在公众面前活动,按他的说法是,他要上学,很高兴能看到这样一位不骄不躁的年轻人。

他有着成熟的思想,也有着成熟的出事风格,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表现了自己风趣又真实的一面,他说钱财能使他安心,我想顾北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而在娱乐圈中,很少有这么坦诚的人,而他的笑容很阳光,是一位极具观众缘的演员、歌手……”

顾北在史荣的办公室看完这篇报道,对文静的好感度直线上升,没有可着劲去夸赞,而是以一种很克制、很朴实的文字描述一个普通的艺人。

“看完了吧?”史荣笑呵呵地抿了一口茶,取出了一个信封递给了顾北,“打开看看。”

“什么东西?”

顾北接过信封,打开后是一封感谢信在里面躺着,而且还是兰州香烟公司的,只因为《董小姐》里面的一句歌词“给我一支兰州”,致使兰州香烟的总销量段时间了上升了7个点,所以写了这么一封感谢信给顾北。

“还不如给我一点实际的,感谢信有什么用。”

“你小子别不知足,还有你歌里面的安和桥,现在那里经常有人去,尤其是小情侣经常跑在那约会,听说,时不时的,还会影响交通,旁边还莫名其妙地开了几家餐馆。”

顾北还真没想到自己的“偶像效应”能带动那么一丝经济,经史荣这么一说,顾北还忍不住自豪了一下。

“对了,你马上就要放假了,抓紧时间把手语学好,《无声的河》国庆这半个月拍,你要是准备够充分,十来天就能拍完,也不用耽搁你上课。”

“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