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爹汉武帝!

《摊牌了,我爹汉武帝!》

第38章送上门的伙计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在水边生活了大半年,突然又感受到陆地的风沙,这对刘予归来说竟是有些新奇的体验。

她扮着男装被晁御安排着给老叟和他的两个奴仆赶马车,倒是做得有模有样,就是话多了些。

“你看你看这儿的粟米长得多好啊!”

“你看那牛,这么瘦削还要背着耙耧耕地,真可怜。”

刘予归转头看向骑着马跟在一旁的晁御:“它们可比不上草原牛羊憋屈得多了。”

晁御赶紧比了一个嘘的手势,刘予归兴奋得有些过头,说话失了分寸考量。

马车里的老叟立马嗅到味儿:“哟,你等还去过草原?”

“南来北往的跑生意,自然是哪儿都去过,不过关外去的少,所以小弟记得牢。”晁御赶忙给刘予归打马虎眼儿,刘予归这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

在中原,提到草原自然会想到匈奴,他俩身份特殊,断不能被人怀疑,刘予归捂了捂嘴,朝晁御吐了吐舌头,表示知错。

晁御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看着男装打扮的刘予归,巴掌大的脸蛋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颜,能回长安看一看,该是她这些年最大的心愿了吧。

回想起三年前初出长安城,那个大喊着“我不嫁”的胡安公主,再看看眼前这个穿着粗布麻衣,俨然一副平民百姓,甚至还带些“匪气”的刘予归。

晁御不知该为她喜还是为她悲,喜的是她终于摆脱了肩负的命运,悲的是好好一个锦衣玉食的公主,如今都快随他一同变成不服管束的刁民了。

“戒备!”

走在最前方的兄弟高呼一声,车队缓缓停在了一处山坳。

这情形让晁御回想起了送亲时遭遇的流寇。

虽说这次地势不算险峻,但山坳两侧林木丰盛,十分适合埋伏隐蔽。

老叟吓得让奴仆扣紧了窗板,晁御嘱咐刘予归提高警惕,刘予归拿出一旁的长枪,紧紧握在手里。

晁御骑马来到队伍的最前方,刚才示意戒备的兄弟为他指了指山坳两侧。

“我刚才看见林间有人影攒动,似是有埋伏。”

晁御这次带来的都是漕帮的老手,虽说平日都是在码头讨生活,但他们的警惕性和战斗力比起新入帮的那群百姓可要高出不少,手里多少还是会点粗浅功夫,再加上一身蛮力,对付流寇倒也足够。

晁御握紧手中长枪,示意兄弟们原地待命,一个人单枪匹马往林间而去。

“我们是长安未央宫的采办,乃是为当今圣上办事,途径此地,还请行个方便。”

晁御喊完,林间悉悉嗦嗦的似有些动静,晁御接着喊到:“皇家的东西不可轻碰,若有何难处不妨出来告知一二,只要是我们帮的上的,定然相帮。”

又过了一会儿,林间出来几个人,带头的是个中年男子,手里紧握着一把锄头,一脸警惕地看着晁御及其身后的车队。

晁御打量了一番,这群人看上去不像是凶神恶煞的流寇匪类,倒像是普通耕种的百姓。

“我们不管你们是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若要从这过去,便留下些食物和钱财,我们自然不会为难你们。”带头的男子冲着晁御说道,可这声音却是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晁御翻身下马,来人见他手中长枪,立马举起了手里的锄头,往后退了几步。

晁御示意对方莫要紧张,他将长枪放在原地,举起双手只身在向前走。

“曹兄弟!”

身后漕帮的弟兄见状要骑马上前来相助,及时被晁御制止,他又冲刘予归点了点头,让她放心,转身便继续朝林间走去。

刘予归远远看着晁御与那些人攀谈,渐渐的,从树林中走出越来越多的人。

他们之中大多是老弱妇孺,约莫百人,只有几个年轻的护在前方。

晁御与他们交涉了半晌,那群人便给车队让出了一条道。

“他们只是长安来的流民,并不是什么匪寇,马上就要天黑了,我们进林子里休憩一晚,明早再出发。”

晁御这么一说,漕帮的兄弟们也大抵明白了状况,这世道,富人饮酒吃肉,穷人吃糠咽菜,这些也都是些可怜人罢了。

“不可!”马车里的老叟推开车门,气急败坏的冲到晁御跟前:“不可!”

一见对面一群饥肠辘辘的流民,老叟顿了顿,附在晁御耳边训斥道:“车上可都是要紧的东西,若是这些人起了歹念,丢了东西,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

晁御扶住老叟笑了笑:“这话您便说的不对了,若是有什么闪失,我顶多将钱币悉数奉还,至于吃不了兜着走的,只有您而已。”

“你!”老叟气得面颊通红,晁御也不再开他玩笑:“放心吧,天色已晚,怎么都是要在林间休憩一晚的,我担保没事儿,您尽管放心。”

……

这林子里有几处简陋的木屋,看上去像是这群流民造的,虽歪七扭八,倒也能遮风挡雨。

车队就在流民的居所附近扎了营。

老叟和他两个奴仆坚持要与货物睡在一起,晁御便也随他们去了。

晁御安排漕帮的兄弟们分出了不少粮食和随身衣物,仅留下足够抵达下一座村落的必需品,又拿出了身上的几吊钱币递给这帮流民的领头人。

“阁下可是长安的官吏?”起初跟晁御沟通的那位中年男子毕恭毕敬接过钱币,与晁御作了一揖,小心翼翼的问道。

晁御见他礼数周全,不像是一般流民。

“我不是什么官吏,不过是跑跑货运,替官府办点跑腿的差事罢了。”

晁御说完,那人似乎松了一口气。

“你们跟官府?”晁御欲言又止,中年男子也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我们都是犯官亲眷被贬为奴,本来在长安郊外耕种,可谁料营长举部迁往淮南,路上便将这些老弱妇孺丢弃山野,我们几个看不过,偷偷逃了出来,便与他们在这山林间做起了拦路的买卖……”

那人说完一阵羞愧与沮丧。

晁御一阵叹息,这情形,跟他在长安外为奴时简直一摸一样,正如他料想的,营长投奔了淮南,出了长安苦的还是营中的老弱。

晁御看了一眼四周,就他们这百来号人,能唬住路人的也就十来个壮年,但凡路过的是像他们漕帮这样的商队,就这些人怕是还不够下酒的。

“你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晁御感慨,男子也跟着叹息。

“我们也不想,可身无分文又没有官传入城,哪怕就算是入了城,同样是要被关进奴隶营的,不如就在这山野间,活一日算一日吧。”

他们还算运气不错,若是遇到了真正的流寇,恐怕这山野间就要变成他们的墓地了。

晁御转念一想,既然现在已经开拓了陆运生意,何不将这生意做大?而这群人,好好训导一番,未尝不能作为人手招募进来。

“你们可愿意加入漕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