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说书人,开局说书炎黄二帝

《原神说书人,开局说书炎黄二帝》

10.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华夏历代皇朝皇帝的帝位,一般是家族中传递的,就是:父子、兄弟、叔侄等。”

“但是传说在上古时代,尧舜禹之间不是家族相传,而是“禅让”。”

“就是上一代统治者在自己老了以后,不是将统治地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或孙子,而是在国内挑选“贤能之人”,将此地位传给他,例如:尧传给舜,舜传位给禹都是如此。”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

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

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

“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

“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

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

“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

“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

“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

“尧便决定试一试舜。”

“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

“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

“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

“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璃月人点头点头,表示明白,他们璃月的七星就是选贤任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当的。

对于这种制度并没有什么惊讶的。

钟离抿了口茶,华夏与璃月的相似之处让他有些既视感,虽然他是神明,但是看到人类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也从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只不过看起来胡桃有想说的。

“你说他们那边有灵魂吗?”

“这……既然是无神的国土,灵魂大概并不会有?”

钟离也不确定,毕竟他并不清楚君越的故乡具体是什么情况,只能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胡桃。

..........................

君越摇了摇折扇,接着道,“接下来是舜禹,舜将位置禅让给了大禹。”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

“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

“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他哪里敢懈怠分毫。”

“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

“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

“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

“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

“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