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之殇

《挽唐之殇》

第三章 求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长安,太子府

“你又去清修了?”已经年过四旬的李亨看着在自己面前恭谨顺良的儿子,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怒斥出来。”

“回父王,最近儿臣心烦意乱,所以前去山间道观清修一阵,为我大唐寻找出路!”

“出路...”听到了这句话之后,李亨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然后朝着李辅国使了一个眼色,很快这厅堂之中就没有第四个人了。

“说吧,那位又说了什么!”

听到了李亨的询问之后,李俶也不犹豫立刻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说了出来。

他没有全盘托出,关于那位陛下的话更是一个字儿都没有说出来,只是将张松龄对河北的分析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听到了李俶的回复之后,这位大唐的太子也是慢慢沉默了下来。

“今日你皇祖父将杨国忠叫进了宫闱之中,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想来就是商讨此事了。

既然你有如此想法,那不如也呈给你皇祖父御览。

让你皇祖父给你一个建议...”

李亨十分痛快的将这份功劳揽入了自己儿子的怀中,而且看那李俶与李辅国的脸色,这种事情也不是做了一次两次了,两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李亨之所以不自己上呈,李俶并没有觉得古怪,甚至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那位义兄早就给他分析过自己的这位父亲了。

“当年那位陛下一日废三王,甚至屠戮了大半太子府。

虽然最后得到好处的是你父亲。

但是也让他看到了那位陛下的心狠手辣,和对权力的欲望与掌控。

你父亲能够走到这一步,一个是他足够隐忍,能不出头就不出头,一个是他够怂,仿佛永远都在那位陛下的掌控之中。

这等人,让他冒头比要他的命都难!”

至于为什么会对李俶从不苛待,李俶也知道,那是因为他最得祖父喜爱,只要他还在,那么他父亲的这个太子之位就还在。

对于自家父亲的这种性格,李俶并不想多做评价,虽然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很是复杂,但这终归是自己的父亲。

“父王放心,儿臣打算今夜就入宫面圣,上呈此事...”

“今夜?”本来已经放下心来的李亨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不由眉头再次皱了起来,“非要这般急迫么?”

“此时河北大乱,逆贼安禄山逼近洛阳,皇祖父如今定然是辗转难眠。

儿臣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也不能为父王分忧,但总是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这方不负我李家儿郎之名!”

“.....”李亨看着面前的儿子,看着那一脸的坚毅果敢,再一次生出来了一种感觉,“这个孩子真不像我....”

不过此时却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将脑海里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全都扔掉,再次换上了一副认可的模样。

“既然你有这个心思...那便让府里面备车吧,你本就有夜间通行和入宫的凭证。

多余的事情不需要为父去做,为父相信你能做好!”

李亨说完之后就再次看了那李辅国一眼,紧跟着就听到李辅国在李俶耳边轻声说道。

“太子殿下为了这叛乱之事也是日思夜想,如今已经好几日未曾好好休息了。

郡王既然有事,不如老奴先去为郡王准备...”

听到这话之后,李俶哪里还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父王早日休息,儿臣先行告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嗯...去吧...”李亨直接做出一副疲惫的神情,随意的挥了挥手就让李俶离开了。

而离开的李俶也没有闲着,一方面书写奏疏,准备稍后上奏那位陛下所用。

另一边则是将自己的诸多心腹找来。

这些年在张松龄的暗中帮助之下,他四处网罗人才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

因判案不当而获罪的房氏之子房琯,被李俶提前趁虚而入收入幕府之中。

有神童之名却受战乱之苦的刘晏,被李俶让王忠嗣救下而选择投靠。

屡遭贬谪,被李林甫波及而受苦受难的第五琦,也被李俶打动投入麾下。

再加上生母家族出身的吴溆和吴凑两兄弟,还有本应郁闷而死却绝处逢生的老将王忠嗣。

这就是此时李俶的班底。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还未发迹之人,在张松龄暗中安排之下,已经进入了李俶的麾下。

他们日后或是大唐名相,或是一方大将,只不过现在还在蛰伏等待实际罢了。

看着他们,李俶的心里也是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

“诸位,我有一件密事要和诸位相商...”

当日夜里,大唐广平郡王夜入皇宫献策,深得陛下之心,予以重赏。

可让人不解的是,回到了府邸之中的李俶并没有因为赏赐和夸耀而开心,反倒是从皇宫之中回来就变得闷闷不乐。

对于这种事情,众人虽然心中惊诧,却也不干多问。

唯恐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事情。

不过,还没等他们想好如何劝慰自家的郡王,就突然发现...李俶丢了!

作为大唐的广平郡王,马上就三十了的李俶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走丢”了,无论是府邸还是街道,亦或者城外的军营,还是他那些好友的家中。

全然找到李俶的身影。

最后只有一小儿将一封让李亨脸色大变的信传了回来,信里说...他乔装打扮,隐姓埋名从军入伍为大唐拼命去了...

当太子李亨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差点没有直接将自己面前的桌案给劈了。

“逆子!”那一日,太子府的怒吼之声第一次那么响亮。

不过也是那一日,李亨传令所有人不许泄露此事,甚至还以李俶突发恶疾为借口给他这一次离家出走打掩护。

李亨太知道这件事情若是让那位多疑的陛下知道了,他会面临什么样的责罚。

而这一走,就是足足数月的时间。

直到天宝十五载六月,在道观之中幽闭的张松龄才再次听到这个家伙的消息。

“先生救命,还请先生救我家郡王性命!”

作为李俶的心腹之一的吴凑直接撞开那道观的破门,然后找到了正在闭目养神的张松龄。

扑腾一下子就跪在了他的面前。

微微睁开眼睛,看着那浑身狼狈不堪,衣袍上还带着些许干枯血污的吴凑,张松龄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怎么,那小子在潼关遇到麻烦了?”

“是.....”吴凑脸色直接暗淡下来,“郡王没有听从先生的叮嘱....”

“哎~”一声长长的叹息,“早就告诉过他了,若是他非要参与到战事之中,最多就坚持到高仙芝之事上。

等到高仙芝被罢免之后,立刻从潼关抽身回来。

要不然定然会有性命之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前阵子听说那高仙芝和封常清因为有通敌之嫌被押送长安,如今还关在了牢狱之中。

可那小子却是迟迟不来见我,我就知道他要出事儿了。

如今看你这样子,恐怕他是一个字儿都没听进去!”

“还请先生救命...”吴凑知道这事儿是李俶做得不对,但此时也没了办法,他此时能够想到的只有这位了。

“说说吧,这小子在潼关都干了什么...”

“当初郡王入宫安抚陛下心情,确实是让陛下龙颜大悦,而面对郡王提出来的想要随军出征之事却是未曾被同意。

回转府邸的郡王立刻派我等打听消息。

当郡王知道陛下果然是让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将军现行奔赴战场,沿途招募兵马的时候,立刻带着我兄弟二人前去应征入伍。

凭借假身份我等也成功加入军中,并且接连参与了汜水,洛阳,潼关三战。

知道战局糜烂,也看到了高仙芝将军的计策无误,死守潼关耗尽敌人锐气就是最好的办法。

关键时刻,那监军宦官为了能够多得功劳竟然屡屡逼迫高将军出击。

被屡次拒绝之后竟然暗中向陛下谗言,说高将军等人与那乱贼勾结,陛下竟然也真的听信了这谗言要临阵斩杀大将。

关键时刻是郡王让我等拿出他的信物,假称陛下暗使查访军中,将两位将军从屠刀之下救出。

虽然郡王连夜送出实情战报,但陛下疑心已起,仍然选择临阵换将,让老将哥舒翰取代两位将军继续征战。

同时任命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命田良丘任军司马、萧昕任判官,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荡、苏法鼎、管崇嗣为部将。

以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契苾宁率自己的部队隶属于他,总计有河西、陇右、朔方、奴刺等十二部二十万军队守卫潼关。

将前线兵马整体都撤换了下来,这才真正稳定住了局势。

而殿下因为忧心战事,非但不肯回长安,反倒是坚持站在潼关之上,和敌死战到底。

甚至连太子殿下的话都不听了。

这几个月本来局势已经好转,我等也就没有多心。

可是...可是现在陛下不满潼关只守不攻,竟然连连下令,逼迫我等立刻出战...”

“....真是胡闹!”虽然知道历史,但如今张松龄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哥舒翰年老成精,他可不是傻子。

高仙芝之所以险些被杀真以为是什么谗言?

无非就是那安禄山之事让陛下不再信任番将了,高仙芝不被信任。

他哥舒翰难不成就被信任了?

十二万大军他也敢接!

就算勉强接受,也是忌惮重重。

这群将军里,田良丘,王思礼,李承光威望几乎一样,都想再进一步将那哥舒翰取而代之。

而唯一一个本来能够主事的太子还是那么一个不管事的性子。

一支军队,三个指挥...甚至是四个指挥...再加上那哥舒翰又是个狠辣的,做事从来就不考虑后果如何...

能守住潼关都是他哥舒翰命硬了,竟然还敢让他出击?”

“先生说的是...可皇令之下我等没有办法。

太子只顾自保全然不顾郡王仍不肯离去,要和潼关共存亡。

今日...我等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求先生出山,救一救我家郡王吧!”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