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峥嵘岁月》

第344章 重点走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稍顷,杨彦平手里拿着车钥匙,急匆匆地跑过来了,扫视了大家一眼,腼腆地说:“你们刚好五个人,我不方便陪同前往,就由林队长带你们去好嘞。不好意思喔,请见谅!你们其中谁会开车的?”

林珍宝乐呵呵地说:“没关系的,我来开车,钥匙给我吧,谢谢你啦!”

林珍宝拿到钥匙,迫不及待地带领四位志愿者,径直朝山外山中心小学出发啦。

车子到达矮山丘下,五个人下车步行。约莫走了二十分钟才翻过了一座浓荫覆盖的小山。极目前方一座学校映入眼帘,午后的太阳正一览无余地照射着整座校园。五间房子是新盖的,青瓦白墙,一楼一底,太阳直射着校舍,显得特别亮堂醒目。在大青树、芭蕉和凤尾竹的鲜绿中,一面高高飘扬的国旗,恰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招引着林珍宝一行迎上前去。

林珍宝看着校门上的“山外山”三个字,不由得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句古诗。此次走访,每天翻了一座又一座的山,的确是山外青山,村外有村,楼外有楼,“山外山”这座小学名字名副其实啊!

可想而知,这里的学生求知是何等的艰辛。每天来回奔波几里上十里山路,连座寄宿小学都没有。这次扶贫最想做的事,便是将山外山中心小学建造成一座像模像样的寄宿小学。

林珍宝一行五人在一片稚嫩的嘤嘤嗡嗡的读书声中,被校长凌依凡迎进办公室落坐。

凌校长一边泡开水,一边忙着介绍道:“山外山中心小学是前年羽老师来了之后,捐资兴建的,课桌凳也是新添置的。以前是草顶竹笆房,四面通风的教室,毒蛇都会进去。课桌就是一条长木板,而凳子,不是一截树墩,就是一根粗粗的被孩子们的小屁股磨得光溜溜的竹筒。是老师们的敬业,是孩子们的读书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打闹,掩盖了它的简陋。本校服务半径七公里,涉及三个村公所。把3500多位农民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上课,每日早出晚归,孩子苦不堪言。山龙乡目前还没有能力建造山外山寄宿小学,羽老师通过网络正在集资想办法,力争筹资建造寄宿小学,解决学生往返之疲劳,时间之浪费。”

林珍宝禁不住问道:“请问凌校长,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两篇报道,都是介绍山外山中心小学羽老师的先进事迹,春蕾结对,扶弱济贫等有关内容,这是真的吗?”

凌依凡心情沉重地说:“林董事长,这还需要造假吗?当然是真的喽。是漾濞县教育局采访核实后,发至网上的。这位羽老师身残志坚,是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式的女强者。只讲奉献,不求汇报,像一支蜡烛,像一只春蚕,每天夜以继日地给学生上课,拄着拐杖站在讲台上,一讲就是一个小时甚至一整天啊!有关部门给她配了一把残疾人椅子,她不肯坐,说上课哪有坐着的道理。一定要站着并来回走动,给学生们讲每一堂津津有味的课,全校的师生都很喜欢她,钦佩她,尊重她。”

林珍宝深情无限地说:“我被她的事迹感动得潸然泪下,待会儿请校长带我去见她。现在请你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意下如何?”

凌依凡慈祥和蔼地说:“当然可以啊,林董事长。山外山中心小学是2000年整合七个教学点,三所小学而建成的。学生每天来回奔波,个别寄住在附近的亲戚家里。整合前学生有150人左右,教师有六位,其中四位是临时代课教师。现在学生有195人,有六个班。每个班人数不一样,一年级有40人,六年级是32人。教职工共22位,其中专职教师12人。以前这地方没有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自从前年来了一位本科毕业的羽老师后,人气就莫名其妙地旺了起来,教委也重视喽。去年下学期就充实了八位师范毕业的教师,今年又补充了两名,但也调走了三名。这里穷山僻壤,生活设施简陋,年轻人在此,难以安心执教。从山龙乡动身,要翻越一高一低的两座山才能到达山外山学校。虽然一座矮山可以通车,但另一座山总得要走二十分钟左右吧!你们刚才是徒步到这里呢,还是先坐车到山脚下,再翻越这座山过来的呢?”退出转码页面,请给他们吃饭和补课,比张海迪还要略胜一筹哩。好多小学生的家长外出经商,亲情缺失,心里有压抑,羽老师都能及时发现和疏导。”

林珍宝若有所悟地说:“你所说的的这位羽老师是一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不由得人钦佩之至,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哩。”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