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大国飞跃

《1979大国飞跃》

第0131章 冯记者的请求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虽然两个人用的只是两支模型枪,但实验的效果相当棒,特别需要强调的是,79式冲锋枪之所以能用几十年,其短小精悍以及重量轻是非常重要的优点。

与重很多的56式冲锋枪相比,79式冲锋枪更轻巧灵活;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这支冲锋枪的火力更强大,所以马永辉很快就爱上了这套装备。

至于工兵铲,那就更直接了,各种功能演示下,马永辉都不敢相信,这竟然就是一把铁锹!

乖乖,这玩意儿就跟百宝箱似的,想要什么功能就有什么功能啊。

两个小时后,马永辉在后衣架上绑着两个木箱子,依依不舍地与周夏严告别。

周夏严看着比自己矮不了多少,一身英武之气的大侄子,他重重地拍了拍马永辉的肩膀,沉声说:“永辉,真要上了战场,一定要冷静。记住,活着回来!”

听到周夏严的话,马永辉的眼圈又红了。他将自行车支好,然后郑重地给周夏严敬了个军礼。

送走了马永辉,周夏严又开始跟农机厂的工人们造起了小汽车。

别看他单独制造小汽车速度很快,但想将小汽车的工序分解,然后让普通的工人也能批量生产,就是一个非常烦琐的大工程。

他们需要针对每个零件都制定一个生产工艺标准和工艺流程,当组装总成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讨论。要知道要生产现代汽车,为了保证质量,一个螺钉需要多大的扭矩拧紧,几颗螺钉按什么顺序拧紧,可都是有要求的。

周夏严和牛万达等人,将这些资料都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哪些工作可以使用设备自动加工,哪些工序可以使用特殊的夹具减少人工误差,又有哪些工序只能由纯人工操作,怎么才能尽量减少失误。

总之,工作量简直能磨死个人。

幸亏此时全厂都推广了鞍钢经验,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大量生产条例被建立,也有大量生产条例因为不符合生产要求被删改,总之,一切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三天后,正在忙碌的周夏严突然接到了冯记者的电话。

上次冯记者离开以后,周夏严就将农机厂的电话留给了他。毕竟晋州那边的公司装修还没有完成,他也需要尽快拿出一套大概的工艺流程,然后找相应的设备商去交流,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农机厂工作。

冯记者来电话,周夏严猜测,应该是他的采访稿有消息了。

果然,拿起电话打完招呼以后,冯记者就向周夏严报喜:“小周,恭喜你,采访你的三个稿件,总社那边都已经审核通过了。”

冯记者上次的采访,共写了三篇稿件。一篇是关于周夏严本人和华夏第一家咨询服务公司的通讯;第二篇是关于马春妮身上华夏风情的豪华礼服以及星云腕表的采访;第三篇是关于产品专利保护和技术安全的。

周夏严听到这里挺高兴。

这可是共和国通讯社,只要通过了,就可以刊发在共和国日报上。共和国日报作为国家的第一媒体,影响力超群。

现在不是后世,大家可以获得消息的渠道非常有限。收音机目前还属于奢侈品,电视机更是如同云端一般的存在,至于互联网,那要90年代以后了,所以现在报纸绝对是媒体中的大哥大,一言九鼎的那种。

他赶忙感谢冯记者。

别看冯记者是看在曾主任的面子上才采访自己,可人家采访的时候那是相当尽心,还参加了自己婚礼,帮忙拍了不少照片,这都是人情。

冯记者在对面笑呵呵地谦虚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说道:“小周,虽然三篇稿子都通过了,但总社说,关于你个人的介绍要淡化,而且对咨询服务公司的采访也删减了很多。”可能是怕周夏严不理解,冯记者解释道:“你不要多想。主要是总社那边认为,你的经历过于离奇,会对读者产生不好的影响。另外,就是关于咨询服务公司的。能建立这样的公司,大家认为的确是一种创新,很支持。但因为服务费不好界定,产出和成本不好衡量,所以总社那边认为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再进行详细报道,否则可能会有人借着这样的公司,内外勾结出现严重的腐败问题。”

周夏严听到这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关于自己和咨询公司的事情,他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如果不是他拥有后世几十年的眼光以及强大的金手指,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

所以他的经历的确不正常。

至于咨询服务公司他就更理解了。

现在可不是后世,腐败那是可以杀头的!在后世,哪怕有严格的监管,但咨询服务公司的问题仍旧多多。所以共和国通讯社对此保持谨慎很正常。

想到这里,他追问道:“那冯记者,关于专利保护和技术安全的那篇稿子是什么样的情况?”

与自己和咨询服务公司相比,他觉得这篇稿子更重要。

听周夏严似乎对自己本身的采访被删减并不怎么在意,反而更关注国家的知识资产安全,冯记者拿着话筒,脸上不禁笑了一下。

他很欣赏周夏严,就是对周夏严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非常喜欢,否则那天也不会破例去给周夏严和马春妮恭贺新婚了。要知道虽然他只是一个记者,但也是有级别的,而且级别还不低,所以参加周夏严的婚礼,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

果然,周夏严没有让他失望。

于是冯记者笑道:“这个倒是没有什么删改。其实总社对这篇稿子还是很重视的。70年代初,伟人开始力主开放,我们跟西方国家搞好关系以后,很多人就特别警惕外国对我们的渗透和颠覆工作。但那些都是大面上的,有的甚至过犹不及,到了因噎废食的地步。可你这个关于专利保护和知识安全的建议,非常具体,也很好操作,正好是现在开放工作的有益补充。所以总社决定到时候不但会全文刊发,还会追加社评。”

周夏严听到这里是真的高兴了。

冯记者曾经说过,那篇稿件的字数不少,弄不好起码半个版面。更何况还会有社评,这就更了不起了。要知道,除非官方觉得特别有价值的信息,否则是不会安排社评的。可见,共和国通讯社对专利保护和知识安全这方面的确很重视。

这时,对面的冯记者又说道:“小周,你就不关心你爱人的那篇报道吗?”

周夏严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问关于那件汉服礼服的采访呢。

于是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刚才我太在意专利保护的那篇稿子了,就忘了您那篇关于春妮喜服的稿子。”

冯记者听到这里摇了摇头,调笑道:“小周,你这样可不行啊。如果你连爱人都不关心,小心晚上进不了房门。”完整内容

周夏严听后嘿嘿笑了,然后好奇地问:“那冯记者,关于春妮的那篇采访,总社那边是什么样的态度?”

周夏严的问题显然挠到了冯记者的痒处,就听电话那边冯记者兴奋地大声说:“我跟你说小周,总社对你给你爱人设计的那身礼服可是大加赞赏呢,甚至反响要比专利保护的那篇还要好。毕竟专利保护和知识安全对普通人来说有些遥远,但照片上的礼服和那块星云腕表,看着可就真实太多了。”

说到这里,冯记者笑着说:“很多人都说,你设计的礼服和手表,就是比皮尔先生都不以下呢。”

冯记者口中的皮尔先生,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皮尔·卡丹。

他可以说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来共和国,引入世界顶级时尚服饰的设计大师。

1978年,风度翩翩的皮尔·卡丹身穿灰色毛呢大衣,双手插兜,气宇轩昂地走在首都大街上,瞬间就吸引了周围无数人的关注。他那剪裁得体的西式毛呢大衣,与周围普遍的绿色、蓝色、黑色和灰色棉袄形成鲜明的反差。首都人民这才知道,西方时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1979年,面对西方无数的质疑,皮尔·卡丹毅然带着8名迈瑞肯模特和4名霓虹模特,在首都民族文化宫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时装秀,即“皮尔·卡丹时装秀”。

这次时装秀可以说是震惊了全国,也让大家知道,我们真的彻底打开了国门,要与西方接轨了。

然后,皮尔·卡丹又在首都组建了共和国第一支模特表演队,在首都开了马克西姆高级法式餐厅的第一家分店,第一家世界顶级服装店,并在后来还开着跑车,载着各色旗袍的华夏模特,横穿巴黎凯旋门,向世人宣告:东方巨龙的时尚已经再度苏醒。

正是因为皮尔·卡丹对华夏的友好态度,所以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皮尔·卡丹这个品牌一直是共和国服饰界的顶级品牌,大家都以能穿上一件皮尔·卡丹的衣服而骄傲不已。

至于后世的那些顶级奢侈大牌进入华夏,则要到新千年以后了。

在这之前,皮尔·卡丹在华夏人心中,就是世界第一!

所以冯记者能将周夏严的衣服与皮尔先生的衣服并列讨论,可见对周夏严的推崇。

这时,冯记者又在那边说:“小周,你不知道,虽然皮尔先生对咱们友好,可那终归是洋人的东西。很多人都认为,咱们除了引入世界其他地方的优秀设计,自己也要挖掘本民族的服饰精髓。虽然很多人推崇旗袍作为咱们民族服饰,但有人说旗袍并不是古物,所以不能代表华夏过去的辉煌。因此呢,你这套充满了古韵,又含有大量现代元素的礼服正好满足大家的这个需求。”

周夏严听到这里也很赞同。

后世很多人都说旗袍如何,但纵观古代华夏,哪怕最后一个王朝,也没有女人露胳膊、包臀的设计。所以这玩意儿肯定是现代的产物。虽然大家后来接受了,旗袍也的确显身材,但以这东西代表华夏,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或者说,这也是后世汉服开始大兴的原因。毕竟华夏几千年的积淀,怎么可能比不过一个只有几十年生命的服装呢?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汉服工艺太复杂,成本太高。

正想着,对面的冯记者又开口了。

只听他不好意思地道:“小周,我这里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