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大国飞跃

《1979大国飞跃》

第0138章 可以派人过去嘛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连长带着马永辉到了营部,营长和教导员一听,这件事情很难办啊。没说的,继续上报吧。于是,马永辉又去了团部。

到了团部,两套冲锋枪模型和两把多功能兵工铲直接被团长收走了,他人也被留在了团部。

在团部的日子里,马永辉还是挺担心的,虽然没有人限制他的自由,但不时会有面容严肃的干部来见他,询问关于冲锋枪模型和工兵锹的情况。

马永辉一边心中打战,毕竟20岁的年轻人,哪里见识过这样的阵仗;另一边,他心中升起了希望,也许自己还真有机会被保送去军校读书了。

此时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很多人。

其中有身穿绿色军服的军人,还有不少穿着中山装的普通人。只是稍微看一下,就知道这些穿中山装的,基本上都是技术人员,身上都带有明显的书卷气。

此时,一位相对来说比较年轻,但实际上已经人到中年的军官大声报告着:“根据我们进行的测试,如果装备上这套冲锋枪套件,战斗的时候,士兵的战斗力至少能增加三成以上。特别是紧急遭遇战的时候,士兵可以更快地开枪,射击的效果也最好。因此,虽然这套附件的价格可能较贵,但我们还是建议至少为侦察部队进行装备,以提高我们的战斗力。至于工兵锹,同样建议给侦察部队装备,这可以有效增强士兵的越野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综上,根据南方战场得到的经验教训,我建议为侦察部队装上上述武器。此外,如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为普通的士兵配备新式的工兵锹。”

说完以后,中年军官放下了手中的发言稿。

这时,主位上的一个老首长,对旁边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专家点了点头,后者笑了笑说:“既然部队上的同志发表了实际使用感受,那我们也说一下我们对这两款装备的技术研究。”

老专家说完,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上衣口袋别着两支钢笔,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开始了介绍。

他说:“根据我们对实物的测量,这几件装备设计得都非常科学。先说枪械附件,这些附件通过一根固定导轨进行固定,不但方便拆卸,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对上面的附件进行调整。可以说,除去这套附件本身的成本问题,这套附件的设计,天生就是为了执行诸如小规模渗透作战任务的特种作战人员准备的。”

听到这里,很多军官的脸色就变了,有的惊讶,有的则是兴奋。

他们虽然是普通部队的军官,但实际上也对特种作战并不陌生。现在特种作战已经是国内的热门研究领域。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迈瑞肯于1952年就组建了自己的特种部队,主要从事敌国领土上的破坏活动以及开展游击战。

1983年,迈瑞肯在交趾战争的作战经验积累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特种作战指挥部,协调和指挥其所有特种部队的训练和作战。

与迈瑞肯相比,联盟的特种作战部队发展得更早,更完善。

1949年,联盟就成立了第一个独立特种侦察连,即格鲁乌gru的前身。

1950年,朱可夫元帅建议在军队里建立46个特种连,每个连120人。这也是联盟第一次使用“特种部队(spetsnaz)”这个词来表示一个军种。

从此以后,联盟的特种部队建设就进入了快车道。

至于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有特种作战的例子。战争时期我军更是因为敌我力量悬殊,特别重视游击战,发展出了一整套国土防御的游击战理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这次与交趾的战争,对敌国进行渗透、破坏和心理战等新课题也摆在了共和国军人的面前。

因此,部队急需现代化的、符合特种作战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特种部队。

不过因为信息闭塞,以及国外对华夏的技术封锁,所以这方面的进展一直不算满意。可没想到,就在今天,一套特别适合特种作战的枪械套件居然莫名其妙地从一个底层部队交了上来。部队里的人才,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厉害了?

这时,就听中年专家继续汇报:“我们经过计算,这块附件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为最新列装的79式冲锋枪准备的。因为安装好这套附件后,79式冲锋枪不但在运动以及射击过程中的性能没有任何影响,而且枪体的重心也没有遭到破坏。更因为后装的小握把为冲锋枪提供了更稳定的支撑,所以射击的时候射手可以轻松保持射击的精准度。至于那个快速瞄准镜,效果刚才部队上的同志已经说过了,我这里不再赘述。总之,这套附件设计科学,加工精度高,人体工学合理,有效地弥补了79冲锋枪本身的很多不足,是一款设计成熟,功能完善的附件。”

听到此处,一个年长的军官举手请求发言。

等被允许后,他问道:“79式冲锋枪刚刚列装,这么快就有人拿出了对应的附件。这个设计师是不是咱们军工设计部门的人?为什么他在设计冲锋枪的时候不提出来,反而在冲锋枪列装以后,却以个人的名义拿出来呢?”

等这位军官发完言,很多人也纷纷点头。的确,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诡异了。

79式冲锋枪的研制时间不算短,足有好几年,没有道理这样的附件在研发的时候不提出来,反而现在突然拿出来。大家都是懂行的,这样成熟的设计,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蹦出来的。

至少,他先要有冲锋枪的数据,甚至实物,并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才能做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否则一开枪,估计就零件满天飞了。

听到此,主位上的老专家摇摇头说:“我们查过了,没有我们相关的设计人员参与其中。至于其他的人,就那套附件的设计及体现出的工艺,普通人不可能有那样的水平。”

等领导说完,中年人继续补充:“别看这只是几个小小的附件,但里面涉及的科学技术可不少。特别是那个能快速瞄准的红点瞄准镜,别看很早以前就有了,但要挪到一支小小的冲锋枪上,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材料,不说别人,就是我们设计院,也没有几个人能完成的。”说到这里,中年人扶了扶眼镜,道:“而且我们也查了国际上,特别是迈瑞肯那边的信息。国外虽然也有类似装备的消息,但没有完成度这样高的整套产品。所以我们认为,这套枪械附件以及那把工兵锹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特种作战装备。”

这下,会议室里面的军人们又不淡定了。

开玩笑,这两件东西居然都是国际领先的!这怎么可能?

本来他们刚才还担心,这是敌特为了获取华夏的军事机密,故意放出来的饵料。结果倒好,直接来了个全球最先进。什么时候,国外的间谍这样下本儿了?所以,这个人还真是国家的人才。

这个时候,首长对旁边的警卫员耳语了几句,然后警卫员就离开了。

不一会儿,马永辉和连长就跟着警卫员走进了屋子。

首长敲了敲桌子,对众人说:“现在由马永辉同志汇报一下事情经过。大家有问题,都可以问他。不过我这里强调一下保密纪律,这件事情目前属于军内机密。出了这个办公室禁止外传。”

大半个小时后,会议结束,等其他人离开,老首长和老专家以及几个重要人员单独留了下来。

喝了一口水,老首长笑着说:“岳老,你觉得那个周夏严怎么样?”

被称作岳老的老专家笑了笑,说:“很好的小伙子。不过他们说那个小家伙是一个初中毕业就下乡的小知青,我觉得有问题。要知道红点瞄准镜别看早就有了,可普通人想搞清楚这里面的原理并不容易,更何况用简单的材料做出来可以实战的正式产品。别说他一个初中生,就是我们那边的博士也没有这样的水平啊。更何况马永辉说,这些都是周夏严一个人独立加工出来的,啧啧,这个技术水平,也着实不低啊。”

老首长笑了笑,然后跟旁边的一名军官示意了下。

那个军官立刻打开一个文件夹然后念了起来:“事情发生后,我们派人联系了晋州地区安全部门负责内保的同志,现查明周夏严是海城人,于1976年……”

等军官说完文件中的内容,岳老有些目瞪口呆,他不确信地问:“王将军,这份调查说的是真的?那个周夏严居然这样厉害?要是这样的话,咱们干脆将他调入军队系统好了。这样的好苗子,天生就是干军工的料。等他到了,我亲自带他,估计用不了几年,咱们军工就会出现一个栋梁之材。没准儿十多年后,他就能挑起几个国家重点项目。”

王将军看着激动的岳老,悠悠叹了一口气道:“我何尝不是这个想法。不过可惜,我们从晋州那边得到的消息,现在这个周夏严已经被晋州特聘为技术专家,正在跑他们那边的重要项目。据说,晋州的领导直接给他批了200万元的活动经费。而且先期10万元已经到账,所以晋州不可能放他走的。”

咝……

岳老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200万元的活动经费。哪怕贵为顶级的军工专家,岳老也知道,这是一笔多大的钱。看来,晋州在搞大事情啊。

如果连活动经费都200万元了,整体资金的盘子还不得上亿?

想到这里,岳老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不知道晋州地区为什么会这样相信周夏严,不过现在如果我们挖了周夏严,晋州绝对会跟咱们急红眼的。”

王将军苦笑道:“这肯定的。不过嘛……”他笑了笑,然后低声说:“既然这个小家伙来不了,我们可以派人过去嘛。看他对他的那个侄子如此上心,必然是个对军队有感情的人。我是这样想的,我这边派一个人过去,岳老你那边也派一个人过去。可以跟他好好交流一下。另外,他既然能帮晋州忙活大项目,应该是个有才的。现在军队的日子越来越紧,我也想看一看,这个小家伙有没有办法帮我们创收一下。”

岳老听后想了想,同意道:“可以,我这边会派人去。不说其他的方面,就他的思路加上动手能力,也比一般人强太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