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大国飞跃

《1979大国飞跃》

第0401章 这态度明显变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霓虹这边将情报给迈瑞肯发过去以后,就热切地等待着消息。

可惜,最后他们什么也没有等来。

这可是把霓虹人给急坏了。话说自从他们二战中被迈瑞肯打服之后,虽然借着要挟要投降联盟挽回了很多利益,但却丧失了自主,特别是没有了军队,经济只能看迈瑞肯人的脸色行事。

如今华夏居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还是迈瑞肯的先进技术,那么这是不是迈瑞肯人的意思呢?

毕竟霓虹人也清楚,自己如今借着经济高速发展,可是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所以被迈瑞肯人敲打也很正常。

要真是这样,自己未来的华夏市场该怎么办啊?

周夏严自然不知道霓虹人的纠结,就算是知道了,也只会淡淡一笑。要知道如今他可是非常忙的。

从70年代一直到联盟解体,可是华夏最重要的机遇期。这段时间为了对抗联盟,保住自己老大的位置,迈瑞肯基本上都不会给华夏明显下绊子。甚至还向华夏推销过F-14战斗机。

也因此,利用建国后培养出来的科技队伍,增强华夏的实力,保证华夏在这段机遇期极速发展就非常重要了。

而要发展,那么就需要开源节流,没有什么手段比得上科技进步更能开源节流了。

如今,周夏严已经将汽车厂和国产汽车生产线弄了出来。但工业体系可不是一两个设备乃至生产线可以带动起来的,而要从最基本设备搞起,不但硬件上进步,而且也要在软件,也就是大家思想体系上进步才行。

因此,在将一大批技术资料提供出去以后,周夏严就秘密地和李振强他们进入到了相关企业,然后开始协助制造对应的工业母机等关键设备。

虽然这次周夏严拿回来很多技术资料,但西方以及霓虹这些国家经过上百年的积累,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底蕴。首先就是他们零件的精度要远好于我们的设备。

这不是说我们国内的工程师不努力,而是我们的工业基础真的很薄弱。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仪器要比国外落后很多。没有足够精度和高效率的仪器,就不可能做出高精度的设备。

而仪器,才是外国卡我们的关键之一。

后世迈瑞肯为什么能直接拉着西方国家制裁我们的半导体企业?关键就是他们掌控着全世界最精密的半导体测量仪器。

也就是说,如果西方国家哪个企业不听话,继续与华夏的企业合作,那么迈瑞肯就直接断供那个企业的仪器。没了高精密的仪器,这个企业还怎么能够发展?

而现在,周夏严就准备利用自己身体里的外星高科技系统,帮助华夏制造出足够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

果然,外星黑科技就是厉害,到了地方,周夏严要么利用超级工具箱进行加工,要么干脆将设备拉到自己单独的工作车间,直接用维修舱的能量网进行升级改进。

很快,一台台在西方国家那里顶多属于三流或者准二流的设备,在周夏严的帮助下,直接进入了准一流甚至一流设备的行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周夏严还会和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毕竟数字化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不但能提升效率,更关键的是,可以给华夏的芯片产业找出更多出路。

毕竟不可能完全指望海外市场,国内的市场需求才是最稳定的。而如今大家都还很穷,有一台收音机甚至还是某些国人的梦想,所以不可能消耗太多的芯片。

但如果各种生产设备增加了数控,这个价格增幅也就可以接受了。

此时,一群人正围在一起,看着周夏严灵活地将一台机械手装配起来。

因为周夏严的介入,所以华夏也开始鼓励生产线上使用机器人。毕竟对于重复性和高精密的工作,机器人比人更有优势。

1972年,一篇名叫《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报告被交给了华夏科学院,机器人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华夏官方决策参考之中。

不过报告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反而遭受了不少人的质疑。

而且更麻烦的是,针对高新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对华夏进行封锁,所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要远落后世界。

在1979年,借着南海海底大油田的发现,自动化研究所提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第一个攻坚目标,华夏深海探测机器人。

按照前世的历史,这个机器人会在1985年12月研发成功。它可以深潜199米,能灵活自如地抓取海底指定目标。

我国共生产了6台水下机器人,3台出口,3台自用,为海底探测提供了有效保障。

而这个时空,因为周夏严的介入,华夏的工业机器人比原来得到了国家更多的重视。

周夏严已经对工业母机进行了好几次改装,下面要做的就是提升各种生产线的自动化,当然核心就是机器人了。

与深海机器人相比,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才是机器人能否发展的关键。量变可以产生质变,哪怕我们的机器人起步较晚,基础没有那么牢靠,但只要应用足够多,也可以产生真正强大的世界级企业。

而周夏严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帮助这个研究所制作一台精密工业机器人的样机。

一年前他与盛京自动化所合作拍摄《你好、瑨州》,里面就有工业机器人。只不过那些机器手臂大多是样子货,无法进行真正的工业化生产。

如今周夏严不但从霓虹、迈瑞肯、德罗宁的北爱工厂和中东获得了大量技术,而且还获得了强大的超级工具和能源网,就可以正是向高精度机器人迈进了。

而这些机器人,则会成为盛京工业系统未来的拳头产品,然后服务于汽车、航空以及其他工业领域。

周夏严是要将这一段时间获取的先进产品国产化,没有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人,靠锤子敲可没戏。

很快,这台新式的机器人手臂就被组装好了。

看它的样子比后世的机械手臂差了一些,毕竟此时的科技水平以及材料都达不到那么高。但即便这样,也算是国际先进了。

等机器手臂装配好,周夏严就让技术人员开始测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开了个头,剩下的自然就是普通的技术人员接收并发展。否则都靠他自己,不但累死他不说,华夏的工业也不会有多少发展。

不能发挥华夏的智力优势,那才是昏头呢。

正在这时,李振强来到了周夏严的身边,看着正在测试的机械手臂笑着说:“这次他们做的真不错。对了,我听说迈瑞肯人忽然对推动合资很感兴趣了。你感觉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