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大国飞跃

《1979大国飞跃》

第0412章 准备进行一场豪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以前,周夏严一直认为华夏计算能力最强的肯定是搞半导体和计算机的这批人。但经过张工解释,周夏严才了解,科学院的高能所正在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那才是真正的高端。

1972年,华夏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同时提出了高能加速器预研基地建设计划(七五三工程)、50GeV质子同步加速器计划(八七工程)。

不过这些计划后来因为各种因素停止了。

但是在今年,科学院再次申请建设对撞机项目,而且国家已经趋向批准。这在如今大批科研项目下马的背景下显得极为难得。

历史上,1983年,我国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准。1984年项目工程开始动工,1988年正式建成并成功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对撞机。

听到这里,周夏严才恍然。

的确,没有什么的计算量能跟电子对撞机的计算量相比的。

电子被加速到近似光速对撞,然后被大量探针测量。这个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探针感应电荷的位置,哪怕芯片也需要计算触角的长度。总之,微观到电子这个级别,那个计算量绝对是异常恐怖的。

想到这里,周夏严也就明白为什么张工说高能所比他们在计算机上还厉害了。

不过周夏严还是有些奇怪,问道:“张工,他们这些搞物理的需要强大的计算力,这个我理解。那么他们怎么会能做光刻机呢?”

这两者之间,周夏严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联系。

张工听到这里,然后笑道:“小周,你要知道,电子对撞的时候,会产生光的。所以真要说高级的光刻机,还是得这些技术人员才能解决啊。”

这下周夏严才算是真正明白了。

其实在早期的时候,华夏的半导体产业并不弱,如今在他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生市场的华夏光刻机已经比他的原时空进步了许多。就技术水平来说,已经与霓虹的光刻机差距不过一两年了。

这也是他为什么敢跟雅达利和霓虹企业叫板电子游戏机、可变气门汽车发动机等领域的原因。我们有充足的高端芯片生产能力,不怕你掐脖子。

而且就算周夏严现在弄的数码相机,国内也能生产16万像素的CCD,水平那是相当厉害。

但周夏严却知道,现在的先进并不能长久维持。

此时国内的光刻机主要是接触式、分布式投影和接近式,而光刻机后续的发展则是浸入式ArF光刻,其中关键是光源的控制。

在这方面,国内的确没有其他人能比得过这些搞微观电子对撞的技术人员。

想到这里,周夏严又高兴了起来。因为这些不但是国内对光源理解最深刻的一群人,就是世界上能跟他们相比的人也不多啊。

周夏严缺技术吗?

有了维修舱和超级工具箱,他现在已经有了将自己后世的见识搬到这个世界的能力,哪怕是芯片,只要拿到原材料,他也能手搓出来。

但问题是,这对一个国家来说用处不大。国家需要芯片的数量可是亿万级别。

以前他还焦虑如何出国去搞国外最先进的光刻机技术,但现在有了这批人,完全可以自主研发啊。

更关键的是,如果这些人能研发光刻机,周夏严就可以与他们一起碰撞出更有用的技术。

周夏严现在已经发现了,别看他脑中的这个外星系统似乎很强大,但完全就是一个傻子,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智慧,只能完成周夏严给出的指令。

这玩意儿还真就是一个用于维修的辅助系统。

而周夏严上一世是搞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的,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实际的技术,哪怕他接触过一些硬件,但也就是单片机那种级别。如果涉及特别复杂的系统,周夏严就抓瞎了。这也是他要跑到国外,特别是中东搞人家现有产品的原因。

而如果华夏这些人真能制造出如同他前世那样先进的光刻机,这中间产生的技术都可以让周夏严获得更多想象不到的好处。

想到这里,周夏严立刻拿着电话对那边兴奋地道:“张工,您让那边放心,我们肯定会给高能所投钱的。您看那边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去首都拜访一下大家,然后把合作的事情敲定。”

听周夏严如此痛快地答应了投资,张工立刻笑了。

果然,小周是非常有国家情怀的。挂了电话,张工立刻前往高能所。

不久之后,他就见到了项目负责人,笑着道:“事情成了,老朱,明珠那边愿意给咱们的项目投资。”

听到此,朱工也很是惊讶,忙问道:“老张,明珠的人真答应了?他们是需要电子对撞的研究结果?你可要跟他们说明白,有些成果是国家秘密,只能给他们一些不敏感的。”完整内容

无怪朱工担心。电子对撞机虽然高大上,但因为太基础,所以对普通的企业来说并没有直接的收益。但这东西对国家来说特别重要,朱工难免就有些多想。

张工指着他无奈道:“老朱,我给你找投资当然不会是电子对撞机,那东西对企业来说真没有什么用处。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以帮忙做更高精度的光刻机。他们如今需要高性能的芯片。我们目前的精度是3微米,也就是英特尔8086处理器的水平,所以他们需要更高精度的芯片设备。”

听到此,朱工恍然大悟。

他点头道:“这倒可以。如果电子对撞,会产生同步辐射光,以此为光源倒是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光刻。我们其实就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因为没钱,所以没有投入太多力量去研究。”

说到这里,朱工忙提醒道:“老张,不过这东西可不容易研发。要知道如果以这个为光源制造光刻机,与如今的接触式和接近式光刻机有很大不同,因此经费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而且时间也会很长。这个,那边要有心理准备。”

说这些话的时候,朱工很有些心虚。

科学研发从来都是海量的资金投入,至于能否产生成果都不知道,就如同一场豪赌。

历史上,高能所也曾经启动过新式光刻机的项目。可惜因为投入太大,自己又没什么钱,最终没有了结果。

张工听到这里忽然笑了。

他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老朱,只要你们真正开始新式光刻机的研发,明珠那边肯定会倾力支持的。等你见到他们就明白了。你看我们如今能如此风光,就是跟他们合作的原因。他们对待科研跟其他人不一样,从来不是说说。”

见张工如此保证,朱工也笑了起来。

他现在真有点儿期待与那个传说中的明珠厂商代表见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