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宋:浪出个未来

《娱宋:浪出个未来》

第六章 一页宋版书,一两黄金价!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临安城,也就是现代的杭州,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此时更是成为南宋朝实际上的首都(大宋名义上的首都依然是东京汴梁,此时已为金人所占,临安因此称为“行在”或者“行都”,类似抗战时的陪都重庆)和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湾清流从皇城里缓缓而出,百姓谓之官河,河上建有一道“棚桥”连接两岸的官道,桥南叫“棚南大街”,桥北叫“棚北大街”。

司徒家的新城书局便坐落在棚北大街上,此处也是临安出版业汇聚的区域,百十家大小书局书坊星落其间,俨然已成很大的产业集群。

在这其中,最有名气和实力的,是陈解元家的陈家书铺、钱辅仁家的钱氏书坊、司徒靖家的新城书局三家。

司徒家的府第是一片不小的院落,临街一片二层门楼,乃是新城书局的对外门面,相当于现在的书店。而院落里面的则分为南北两处,各有独立大门,彼此又以便门相通,南苑为司徒靖家人起居所在,北院为书局运营及雇工居住之处。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一如当时的富贵之家,南苑其实是一座精致的私家园林,中有一座人工湖宛若一泓秋水,几栋造型各异的二层画楼依蜿蜒的湖岸营建,有九曲游廊相连,每一栋推窗而望,都可将潋滟湖光尽收眼底。各色奇石花木众密林修竹点缀,看似无意而为,实则错落有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处处都是精巧用心。

司徒家人丁不算兴旺,三代单传,司徒靖与老妻及几个奴仆所住画楼名曰“靖舍”,而孙女司徒婉儿和两个贴身丫鬟落樱、落槿则住旁边的“婉居”楼内。

北院是一片“工厂”气象,没有画楼,四面各一排齐整敞阔的瓦房围着中间的一片开阔场院,近百位印业工匠昼作夜息都在此处。

其中,东面排房为撰师所在,也就是抄书的;南面一排房为刻工所在,也就是刻书的;西面排放为印工所在,也就是印书的;北面排房为掌事堂及库房所在。

司徒靖曾问过魏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魏来一脸懵逼。

敦厚长者司徒靖无奈的摇摇头,就让这位“救命恩人”先住进书局,随便干一些杂活,保个衣食无忧,每月还有一点零用钱。

魏来被安顿在北院南边的一间小屋内,与三位雕版师傅同住。

这是公元1138年,南宋朝,高宗绍兴八年的初春。

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

此时的魏来,内心五味杂陈。

有时,他望着身边的一切,会对自己的遭遇感到如梦如幻,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已经穿越到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汽车的千年之前,就如同一枚弃子,被抛掷于九霄云外,再也无法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棋盘和棋局。

而大多数时候,对生命的这段全新里程,翻滚着的是无限好奇与憧憬,他是一个骨子里执拗而又愿意冒险的人,一切未知的前路,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亦充满了吸引与诱惑……

光阴荏苒,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

“宋朝人”魏来正在慢慢适应书局的生活。

刚从临安大牢里出来的司徒靖毕竟也是年逾六旬,牢狱之中的折磨,让身体颇为不适。这段时间,大都在南苑疗养,便很少到北院来过问生意,书局的活计便都由大管家刘阿大负责。

这刘阿大四十多岁,为人有些市侩气,对下属刻薄寡恩,但却极是忠诚可靠,在司徒家多年,对书局各个环节的事务均甚为熟悉,乃是司徒靖最信任的帮手。

司徒靖本来嘱咐他要善待魏来,可是,刘阿大表面上答应的很好,内心却很是瞧不起这个不知来路又什么都不会干的穷小子,所以司徒靖不在的时候,总是对魏来冷言冷语,颐指气使,一副必欲将他赶走的架势。

与魏来同住的三位雕版师傅,年龄最大的叫李梁。这位李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光棍,据说年轻时也曾有个一个非常漂亮的娘子,可因为李成狂喝滥赌成性,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从此一去不返。无迹可寻。

李梁乐得一个人逍遥自在,当时没有去寻,待到年龄大了,又想起来,却再也找不到了……于是,便在这新城书局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偶尔酒后还是会暗自垂泪,叨念着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现在在哪儿,还能不能再见到……

李师傅为人有几分冷峻,平时话语不多。但是,若论雕版功夫之精湛,在整个临安城,也是数一数二,可以称为新城书局的顶梁柱之一,颇受司徒靖倚重。

另外两个,都是李梁近一两年收的徒弟,一个叫孙冬,一个叫姜楠,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矮胖的姜楠有一个如同南瓜般的大圆脑袋,离远了看,仿佛万圣节的南瓜灯成精了一版,他人很憨厚,常常是满脸堆笑,从来不与人交恶,且古道热肠,无论份里份外,凡事不辞辛苦,甚得大家欢心。不过这是一个绝对的吃货,一天除了睡觉之外,嘴里总是不停的嚼着各种东西,衣衫的口袋里,总是满满当当的,塞爆了蜜饯肉铺干果等各种吃食。

瘦高的孙冬则长了一张瘦削的窄脸,倒像一把切南瓜的刀子般,他为人机灵,但是稍显尖刻,凡事不让,动辄与人发生口角,什么事情都要争个是非曲直,可偏偏他又有点口吃,经常是茶壶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急的面红耳赤,一副要与人搏命的架势。

魏来自然便与姜楠走的近些,这姜楠说话也特别的有趣,一方面他特别爱说,看到什么都爱叨叨几句,再有,就是特别爱说“倒装句”,语序颠倒不经,虽然并不影响达意,但是听上去总是怪怪的,大家也常拿这个打趣他,不过他也并不生气。

寻日里,孙冬、姜楠在李梁的指挥下干活,魏来也跟在一旁,打打下手,一边看一边学一边问。李梁很少说话,孙冬带搭不理,姜楠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渐渐地,魏来对印书的流程门道也了解了十之八九。

宋代的雕版印刷技术,经过唐五代的酝酿,已经发展到极为成熟的地步,达到了中国古代印刷出版的巅峰,这是魏来知道的。但是当他真正深入了这个行业,其分工之精细,产品质量之精美,还是让魏来很是惊讶。

姜楠告诉他,印书大体上分为这样“五部曲”——

一是选内容;二是请擅长书法的撰师将内容用不同字体抄写在蒙纸上;三是将蒙纸反扣覆盖在木板之上,雕工师傅按照反字进行雕刻,雕刻需将字的部分雕成凸起的“阳文”,凸起部分大概二三毫米,其它部分都要刻掉,如此,一块雕版就完成了;四是印工师傅将墨均匀涂抹于雕版之上,然后将书纸上覆,用毛刷匀力刷实,完成印刷;五是钉工将印好晾干的散页用线穿钉为一本。

至此,一本精美无比的雕版书就完成了。

当然,印书之法知易行难,真正操作起来,各道工序都有很深的门道,而且其间的配合也有很多技法窍门,这些魏来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闲来无事的时候,魏来最喜欢溜达进北面排房的成书库房。

文科老爸的先天基因强大,后天熏陶用心,魏来自小就是爱书之人,他还记得妈妈常提起他儿时的一桩趣事:年幼的魏来,不像别的孩子爱去什么游戏厅弹子房,他最爱去的就是新华书店,只要一进书店的门,腿就迈不动了。当时,一位长辈逗他问,长大了想娶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啊?他毫不犹豫,脆生生的回答:想娶书店柜台里卖书的阿姨。大家哄堂大笑不止……

现在,每当他看着库房里码的整整齐齐的一摞摞新书,那种字纸所散发的淡淡墨香,依然让他沉醉不已。

这就是后世收藏家打破脑袋都想拥有一页的宋版书啊!!!

所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奇货可居,价值连城。

他还记得就在穿越之前的几天,电视里播报了一条新闻《宋版书拍价再创新高!》,在一次拍卖会上,南宋的一套刻本《钜宋广韵》以3000万元人民币起拍,最终经过激烈竞价,以7400万落槌,加上佣金最终以8510万元成交!

南宋!

不正是他现在在的这个朝代吗!

魏来有时就在幻想,若是自己有一天可以穿越回去,什么都不拿,就背上满满一口袋这宋版书,就发大财了,哈哈哈哈!

可是笑过之后,又常常不免有几分悲凉,自己还能穿越回去吗……  28087/1107433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