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门闺杀

《权门闺杀》

第135章 劫后余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王增程附和点点头:“这里太危险了,谁都没想到海盗会突然来袭,我们这里都几十年没有出现过海盗了,差点重伤侯爷,真是罪过。”

寿昌侯摇摇头,无奈叹口气道:“不得不来的,想必诸位已经知道了,烈太子殿下失踪了,本侯是追着他的那些内侍到了这里的。”

汪增城眼睛瞪大,有些震惊。

蒋兴洲目光闪了闪,没说话。

寿昌侯笑道:“想必蒋大人是已经知道了。”

蒋兴洲颔首道:“锦衣卫的大人来过,卑职也布置了人手到处搜索,可是一无所获。”

想了想问道:“殿下为何自己不回宫?是不是……或许……根本不在此处?”

实在是太子离京,太过让人震惊了。

蒋兴洲听同僚们说是因为皇后娘娘逼迫,想废了太子,太子跟皇后娘娘争执被赶出皇宫。

可太子是皇后亲生的,为什么要突然废太子。

皇家的事,能听,但是真的不敢深究,也不敢到处乱传。

张怀瑾脸上还是笑呵呵的,道:“蒋大人一听是听说了什么对于皇后和太子不好的话吧?”

蒋兴洲嗯了声:“是,是有些谣言。”

“谣言说什么?皇后不待见太子?真是太荒唐了。”张怀瑾扶着把手,拍了拍哈哈笑,就像是听到了什么喜闻乐见的笑话。

他道:“太子是皇后娘娘亲生的啊,满打满算,皇上就娘娘一个女人,生了两个皇子,那都是手心里的肉,娘娘为什么会不待见太子呢?是吧?”

蒋兴洲和汪增城一起点头:“是啊,太荒唐了。”

所以,这就是让人想不明白的地方。

其实寿昌侯说到这里的时候,心中也是沉沉如坠了石头。

太子确实是被姐姐赶出宫的,姐姐想废了太子立二皇子。

可二皇子才三岁,能不能长大还是个问题。

上辈子的经验,这孩子体弱多病,根本是长不大的。

这样一来,就有人相传,太子根本不是皇后亲生的,是皇帝和一个姓金的宫女所生,然后去母留子,放在皇上身下将养。

说实在的,他也不知道太子到底是不是姐姐生的,问起这个问题,母亲金太夫人就要骂人。

真的不知道。

但是她知道一件事,姐姐肯定不会派人谋杀太子,太子被人暗算,好像是宁王的手臂,却嫁祸到了他头上,然后被那些太监给盯上了。

想到这件事,张怀瑾心中就有些乱,这太子到底哪里去了?

不管什么问题,找回去让他们皇家人自行解决,他可不想夹在中间受委屈。

有这个时间,不如跟延龄双宿双栖。

张怀瑾道:“确实好笑啊,其实问题非常简单,太子殿下喜欢无拘束,在京城也到处乱跑啊,这好不容易出京了,估计躲在哪里玩不肯回家了,所以诸位还是要下大力气,帮忙寻找啊。”

烈太子有些纨绔。

听说就喜欢市井,走马斗鸡,招猫逗狗的,就不是什么正经太子。

蒋兴洲心想,也只能这么解释了,不然真的没办法想太子为什么不回京城。

这样一个不着调的人,往后却要做皇帝的,这个国家可怎么办啊?

张怀瑾不关心什么国事,反正只要皇帝姐夫不变心,他们张家就会长长久久的富贵下去。

而皇帝姐夫十几年也没变过心,只有姐姐一个女人,想来他们张家定然会长长久久富贵下去。

找人的事就交给被人去做,他要好好想一想,如何把延龄的坏脾气扭过来。

张怀瑾找借口说暂时不想进城。

这哪行啊?

因为巡按带兵支援,城里海盗已经被击退了,是最安全的。

蒋兴洲说什么都不同意;“侯爷您好不容易来一次,卑职等若是不加款待传出去像什么话?”

汪增城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他是奉皇命巡查各县的,这里不是他的地盘,可也不能放纵着让张怀瑾到处闲逛。

“蒋大人说的是,侯爷您有什么事吩咐我等一声就行,大可不必不进城,您老金尊玉贵,万一出一点差错,卑职等可负担不起啊。”

张怀瑾没办法,想了想,进城也无妨,李延龄他们肯定都要进城的。

寿昌侯叫来姜五道:“这里还有李家大小姐和崔家的一些家眷,都一起走吧,拉下谁都不好。”

蒋兴洲一听李家大小姐,眉头微微皱了皱,颖娘的死,或许跟这丫头有关,他可还没忘呢。

真是不想带她。

姜五出来后吩咐各路人马起程进城的事。

李延龄和婢女们已经到了庄子门口,看见了母亲派来支援的人。

这些人是早上到的,跟潘丽派的婆子差不多时间,一直在外面战斗来着。

她听廖青说:“其实多亏了兵备道的士兵们,知府大人的人到底晚来了一步。”

但是兵备道隶属于巡抚,孙庆涛有功劳,可汪增城到了,那就是汪增城的功劳。

李延龄听了暗暗记下心里,这些人情过后都要抱。

她回头让白果去叮嘱廖青一定要把那些证词和证人带回去。

后抬头问道:“你们谁看见阿俊了?”

兵备道的守军既然都到了,没道理阿俊还没回来啊。

“阿俊啊?”下人们七嘴八舌的,都说看见了,阿俊方才厮杀的非常英勇,都受伤了。

“受伤了?”李延龄心都要吐出来,记得跟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寻找。

很快的,她变下了长长的长廊,越往下,人越少了,李延龄抓来一个庄子上的农夫问道;“看见阿俊了吗?”

“阿俊?大小姐是说长得很俊的少年吗?”

“是啊,非常俊的。”李延龄觉得找对了,兴奋的道:“他在哪里?”

“好像去追一个海盗去了,那边。”村民往河边一指。

穷寇莫追啊。

李延龄二话不说,撒腿就怕,跑到清澈的小河边,正好看见阿俊举起大刀,照着那人的头颅就看下去,啊的一声惨叫,水寇躺在河边,河水瞬间就成了红色。

阿俊累的气喘吁吁,可依然眯着眼看着对方,像是有什么什么大恨。

李延龄高声叫道:“阿俊!”

这一声下去,觉得胸口的浊气都消失不见了,连夜以来的担心和烦躁顷刻间一扫而光。

她看见了,阿俊毫发无损,没有出事。

知道为什么这么心烦了,因为她竟然有一个晚上没有见到阿俊。

“阿俊!”李延龄奔跑着,扑了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