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纨绔

《大唐极品纨绔》

第三百一十二章 秋天到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正事说完,纨绔们又恢复了那幅嘻嘻哈哈的样子。

弄得张拯很想再来一次无差别打击。

“行了,你们不是要吃桃吗,现在可以摘了。”

张拯自顾自的摘下一个熟透的桃子,轻轻一剥,便褪去了桃子上的皮。

然后将整个桃子塞进嘴里,咀嚼了几下,吐出一个桃核。

两颗桃树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结出来的桃子不大,但是特别甜。

所以张拯就多吃了几个。

纨绔们也不再客气,吃着熟透的桃子,脸上带着满足的神色。

纨绔们似乎就是来摘几个桃子吃吃,吃完便走了。

张拯如今在守孝,既不能饮酒,更不可能跟他们去青楼。

所以一众纨绔无聊之下,决定去东阳河里游水。

这就和张拯没有什么关系了。

张拯回到孝堂,将冯盎的信件收好。

然后回想了一下张浮生与黄家豪二人的生平。

便取过一块上好的墨条,在砚台之中点水开始磨墨。

再铺开一张宣旨。

提笔沉思了一下,开始落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没有比这首诗更适合张浮生与黄家豪二人的了。

写完之后,张拯便将宣旨晾了起来。

既然为友,他们什么都不在乎,那自己就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权力金钱美色于他们如浮云。

张拯如今的能力还做不到使天下太平无事。

那么,就先送他们一点名声吧。

墨迹晾干之后,张拯让人快马将这首小诗送往了印刷厂。

第二天,整个长安便从报纸上看见了这首既无名字,也无诗人署名的小诗。

只有诗词底下,有这样一行小字:“赠张黄二友人。”

许多人便开始打听这张黄二人是谁,写诗的人又是谁。

有消息灵通之辈,便将这首诗乃是张拯所写的事情打听了出来。

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八卦精神,还不到下午时分,张浮生与黄家豪两位豪侠的生平事迹也被有心人扒了出来。

顿时,长安赞叹之声一片。

时间很快来到第三天,今天是崔淑设擂与书院一众先生论道的日子,也是书院开学的日子。

张拯依旧没有过去看崔淑与人论道的场面。

只是下午时分,小胖子李泰带着一脸怪笑的表情回到了孝堂。

“先生,崔淑两胜一平,文学院惨败。啧,那场面,您是没看见,陆师脸都黑了。”

李泰说起白天论道的场面,小脸之上眉飞色舞,口中唾沫横飞。

文学院一共派出了三位先生应战,这三人年岁都不比崔淑大上多少。

虽然崔淑话说得狂,但文学院还不至于无耻到派出名宿大儒亲自下场。

所以只是派了三位年轻先生,权当是书院的开学典礼了。

只是文学院没料到,崔淑一个女子学问竟然如此深厚。

一论经学,文学院派出的年轻先生在与崔淑唇枪舌战一个时辰之后落败。

二论经史,这次文学院连一个时辰都没有坚持下来。

三论原道篇,文学院与崔淑战平。

陆德明黑着脸,将代表书院先生身份的青衫与戒尺交到了崔淑手上。

崔淑当仁不让的接过了属于自己的衣裳和戒尺,于当夜便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之中。

第四天,书院开始正式授课。

于是,书院除了有一个十岁小先生之外,又多出来一个女子先生的消息,再次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长安。

更是在短时间内便压下了张,黄两位豪侠的热度。

其对长安内的百姓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在家中读书的女子忽然多了起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然书院都可以容纳一位女子成为先生。

那其他女子,是不是也有机会?

一时间,女子读书蔚然成风。

就连皇宫里的长孙皇后听闻了这个消息,也会下意识的用崔淑来做例子,告诫一众公主们要多读书。

女子有了学问,一样受天下人的尊敬。

唯有一些食古不化的老古板,只能暗戳戳的在心里骂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

只不过不管别人怎么看,书院开了历史之先河,这是一件好事。

张拯现在唯一的消息来源就是小胖子李泰,还有时不时过来消遣一下张拯的一众纨绔。

“女子当先生不算什么,若是有一天女子也能进入朝堂做官,那就是盛世该有的模样了。”

张拯揉了揉李泰的狗头,然后便转身出了孝堂的大门。

李泰则是被张拯的话惊得目瞪口呆。

女子做官,古之未有,闻所未闻。

李泰摇了摇头,自语道:“女子做官,这怎么可能呢。”

……

不知不觉,温暖的南风已经远去,萧瑟的秋风吹落了老李纲墓碑两旁桃树上的黄叶。

张拯教学回到孝堂,俯下身子,拾起一片发黄的叶片。

看着叶片上被虫儿啃咬得只剩下茎叶的纹路。

将这一片美丽得有些独特的叶片夹入了书本之中。

然后望着忽然变成黄色的关中大地,喃喃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秋天到了。

不知不觉,又是两个月过去。

世间来到九月份,宫中传出一则消息,太子妃王氏怀孕了。

太子有后,普天同庆。

李世民下令减免了云州,朔州,晋州,陕州……等十余个州三年的赋税。

经过五个月的时间来恢复战争的创伤,大唐仿佛又慢慢的回到了正轨。

又是两个月时间过去,在书院的日子总是显得那么平淡而又有趣。

平淡的是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有趣的是李泰这个学生实在太过于聪明。

张拯有一种感觉,自己在后世近二十年学习的知识,恐怕用不了三五年,就会被李泰掏空。

有时候学生太聪明了也让人发愁啊。

好在发愁的事情总是那么一小会儿,很快便会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打断。

老爹遣人来报,张大素张大安也回京了。

这次回京,最主要的就是成婚。

张大素与张大安早有婚约在身,二女一个出自河东赵氏,一个出自敦煌柳氏。

两家都谈不上什么根深蒂固的大世家,但在当地也都有些名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