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纨绔

《大唐极品纨绔》

第三百一十八章 国本稳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东宫大宴五品以上的朝臣和勋贵。

张拯现在是伯爵,自然也收到了来自东宫的请柬。

由于张拯现在还在守孝期间,就只能派出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李泰代自己前去。

李泰是王爵,又是李承乾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大哥嫡长子出世,必然是要去祝贺的。

临走前,听着张拯婆婆妈妈的叮嘱,李泰一脸黑线。

“知道了知道了,走了,一会儿赶不上吃饭了。”

今天的天气晴得很好,朝阳照耀在张拯懒洋洋的身体上,目送着李泰走远。

今日东宫大宴宾客选择的时间是在上午。

因为下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张拯决定正式收李泰为徒。

收徒,走个形式还是要走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教学生与收徒,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书院的所有学子,都可以算作是张拯的学生。

但亲传弟子,目前就李泰这么一个,还是没有名分的这么一个。

之前担忧李承乾太子之位不稳,如今李承乾的长子既然已经出世。那么这个担忧也就烟消云散了。

哪怕李泰或者其他皇子将来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名不正言不顺之下,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在这个时代,长子长孙,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李承乾长子降世,那就代表着国本稳定。

皇室子孙连绵不绝,就代表着大唐帝国长盛不衰。

别说皇室,就连普通人家,人口的多寡,也是一个家族是否兴盛最明显的标志。

目送李泰走远,张拯将教材夹在手臂下。慢慢的踱步来到了位于教学大楼的商学院门口。

今天,张拯还有几节课要上。

张拯自顾自的走进一间教室,这间教室之内的人正在严阵以待。

张拯在书院的名声是出了名的严格,别看张拯年纪不大,但是先生的威势却是一点都不少。

很少有学生能逃得过张拯那双法眼的注视。

张拯一进门,学生们顿时起身躬身行礼道:“见过先生。”

“坐吧!”

张拯径直走上讲台,将教材放到书桌上。

教室内的陈设与后世的学校一般无二,站在讲台上,就能将整个教室内的情形一般无二。

唯一与后世不同的,就是学生们脸上对于学问二字的态度。

后世的学生是见过大世面的,学与不学,态度就那样,嬉皮笑脸打闹没个正形。

而大唐的学生,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对待学问的虔诚。

他们大多都是寒门子弟,知晓这个时代获得学问的难度有多大。

也知晓他们能进入书院就读,感受如此之多的学问大拿的谆谆教诲有多么的侥幸。

当日书院招生之时,近万人严阵以待,最终能进入书院的,只有他们这十之一二的人。

客观的说来,他们能进入书院就读,也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么的出众。

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的运气比较好。

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更加珍惜这个获得学问的机会。

哪怕张拯所教授的,是他们没有进入书院之前,最为不屑的商业一道。

许多聪明的学子,心中其实已经隐隐明白为何书院要将商业纳入教学体系之内。

只是他们心中有所猜测,却也只是猜测。

书院也从未对外解释过书院的课程体系,一句话,爱上就上,不上就拉倒。

书院从来就没有过高低之分,从来都是六大学院并驾齐驱,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了。

“商业的本质。”

张拯在黑板上写下了今日课程的名字。

然后扫视了一圈底下的学生们问道:“商业的本质是什么,诸位也都进入书院学习一年半有余了,有没有哪位同学知晓?”

“先生,学生以为,商业的本质应该是货币的流通,上一次马周先生已经与我等提过这个概念。”

一个学生站起来,若有所思的回了一句。

张拯轻轻颔首道:“嗯,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吗?”

“需求,商业的本质是发现需求,创造价值,满足需求,最终获得回报。”

又是一个学子,起身对着张拯拱手一礼回道。

张拯再次点点头:“还有吗?”

“信任……”

“低买高卖……”

“交换…”

教室之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

大多数学生,心里面都有一种模糊的感觉。

所以回答的也就是各式各样的答案。

不知不觉,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说出了自己对于商业的理解。

张拯满意的看着眼前的这一批学生,脸上挂起迷之微笑。

对于这一批学生,他很满意,虽然他们之中,有的已经是不惑之年儿孙满堂的中年男子,有的还是垂着发髻总角之年的孩童。

但是无一例外,他们对于学问的态度,都是虔诚的。

他们也都善于去思考,去总结,去发现每一个学问背后隐藏的真相。

“大家有自己的理解,这很好,说明大家在下课之后都认真的去了解,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你们大多数人说的,是对的。但,是不全面的。

商业有很多种方式,但商业的本质,就是掠夺。

互通有无也好,低买高卖也好,创造价值也好,说得直白一点,都是一种对资源的掠夺。

战国时期,齐国欲对鲁国动手,但齐国当时的国力不足以一战灭鲁。

时任齐国国相的管子,便给桓公出了一个叫做贸易战的主意。

当时鲁国生产一种鲁国出一种丝,名叫“鲁缟”。

齐国便加大了对鲁缟的进口量。而且,管子同时下达了两个命令。

其一,齐国人不准自己生产鲁缟,也就是说,鲁缟必须从鲁国进口;其二,对鲁国进口的鲁缟实行“贸易补贴”。

鲁国商人每运来千匹鲁缟,奖励三百金,每运来一万匹鲁缟,重奖五千金。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鲁国人全都不种地了,改生产鲁缟。

齐国见鲁国土地荒废,便下令停止进口鲁缟,并下了严令,齐国不得出口粮食给鲁国……

最后,鲁国饿殍遍野,只得向齐国称臣。

后来,管子又原封不动的将这个计谋用在了当时与齐国一般强大的楚国身上。

楚国多鹿,于是管子便开始设法让楚国人养鹿。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强大的楚国便不得不在齐国面前低头做小。

最终,管子用他的商业手段,帮助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的霸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