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后我成了皇城团宠

《退婚后我成了皇城团宠》

第170章 信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沈晏见楚宁都没有什么补充的,又多了一分信心,他相信自己可以将科举考试努力办好的。

半年时间足够了,沈晏信心满满,他的事情还有很多,请教了楚宁后,便没有多耽搁,转身就回去了。

楚宁见沈晏风尘仆仆的来,又风尘仆仆的离开,看着他快速离开的背影,眼里露出赞许的笑意,沈晏这般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真的很有活力啊。

于是,接下来,首先惊动的就是京城。

大街上,一群人围着衙门口的榜文聚精会神的看着。

有些人不识字,见大家见了榜文后,脸色又激动又兴奋,十分不解。

便拍了拍身边的一个年轻公子问道:“公子,这上面写着什么呀?怎么你们的神色怎么这么奇怪啊?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年轻公子的眼睛依旧盯着榜文,不过,他神色特别兴奋,嘴唇颤抖的回道:“好事!当然是好事了,朝廷开科举要选拔人才了。”

“科举?什么是科举啊?”

旁边的人听到年轻公子的话纷纷异口同声的问道。

这个词好新鲜啊,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就是朝廷让民间读书人参加考试,一级级的考,乡试,县试,最后殿试,考取功名的就可以入朝为官了。”

年轻公子因为兴奋,心情甚好的为众人解释。

“啊?这,这太好了,我家小子也可以当官了。”

“真的啊,还有这等好事?”

众人一听,脸色都露出震惊,惊讶,惊喜的神色来。

毕竟谁不羡慕当官的呢,乘着轿子,一身官服,足以光宗耀祖,大家的羡慕眼光都能让他们得意很久。

入朝为官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居然有可能实现,他们怎么可能不喜出望外呢。

有些人家里的孩子读过书,因此,喜得一下子蹦了起来。

“皇恩浩荡啊,皇上英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些人兴奋过后,心中对皇帝的感激溢于言表,冲着皇宫

的方向拱手行礼,对当今圣上的这一举措特别感激。

楚宁乘坐马车正好路过,见到这一幕,微微一笑,眼里有着欣慰和满意。

科举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也不怪大家如此激动。

于公,能为朝廷增加新鲜血液。

于私可以让百姓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可以激发百姓读书识字,也能够给大家一个期盼,读书不仅可以明理,更可以考取功名一为朝廷效力,二位光宗耀祖。

人都是有动力才会更加努力。

只要有一丝希望,大家都会更加努力的去追求。

御书房,皇帝听到几位大人的汇报,见百姓不仅满意,而且十分感激他,他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太子的提议真是不错,既得民心又得民意,很好!

几位大人也是赞成科举的一派,见皇上面露喜色,奉承话更加张口就来,将皇上讨好的更加兴奋。

不说京城里的人听到科举纷纷喜悦非常,就是其他地方的人听到了这一消息更是激动非常。

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一位妇人带着丫鬟上街,见到许多人围着衙门口,心里疑惑,但却不好奇,正准备走过去。

忽然听见其中有人大声呼道:“啊!啊!我要参加科举!我要入朝为官!”

“我,我也要,读书还是有好处的,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老天开眼啊。”

那些人的声音特别激动也特别兴奋,仿佛遇到了特别大的喜事一般。

因为人太多,声音吵杂,妇人只听见只言片语,但是,科举,读书,为官,她都听清楚了。

她家里就有一个儿子,特别喜爱读书。

她觉得读书无用,但是儿子喜欢,就由他了,现在听到这些,似乎是关乎读书人的事情,而且还是大事,她想起家里的儿子,如何不好奇。

“这位小哥,你们在说什么呀?什么科举?什么入朝为官?能给我说说么?”

妇人急忙快步走过去,拉着其中一个男子,急急问道。

男子性情温和,

并不计较妇人的失礼,细心的将榜文上科举的事情和妇人说了一遍。

妇人听完,眼睛大亮,高声嚷了一句:“皇上开恩了,太好了,太好了,咱们老百姓有盼头了。”

男子附和道:“可不是,读了那么多年书,总算有盼头了,我回去要好好温书,参加接下来的乡试,我要考中乡试,再进入县试,若是运气好,还可以进入殿试。”

妇人越听眼睛越亮,转身就往回赶。

刚一回到府里,一个中年男子迎面碰上,见到妇人疑惑的问了一句:“咦?夫人,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是说给女儿买首饰么?这么快就买好了?”

“买什么首饰?我告诉你,儿子的好机会来了,皇上要举办科举考试,让考中的人入朝为官呢,我不跟你说了,我去找儿子,告诉他这大喜事。”

妇人撇下男子,大步朝儿子的院子走去。

男子听到这话懵了一瞬,他明白过来妇人的意思,继而眼神骤然迸出亮光。

他立马跟上去:“夫人,等等我,消息可靠嘛?”

这一幕在大辰国各地都在上演,每个家里有读书的儿郎,家里的气氛如过年一般,热闹非常。

大家都盼望着他们能给家里挣一个功名出来。

太子府,沈晏联系几位朝中大臣一起商议科举乡试的事情。

考试的题目和规则他们都在摩挲,沈晏找的都是一些翰林院的学士,毕竟这方面他们懂的多。

乡试只是第一关,他们只把握大方向,其余的自然是交给县衙的人来办,毕竟他们身在京城哪里有那个时间去打理大辰国这么多地方的考生呢。

众人齐心合力,将乡试的考试内容和规则都琢磨了出来。

沈晏觉得没问题后,便立即命人用驿站传给了大辰国各地。

于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辰国各地县衙都收到了太子的手谕。

于是,乡试如火如荼的开始进行。

沈晏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琢磨县试和殿试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