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补苍天

《红楼之补苍天》

第272章想绝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说来可不是怎的。”王熙凤随后说道,“在东府眼见活不成,到了水仙庵,她果然就缓和了;再到栊翠庵,她更是大好了。说起来,她也是有福运的人,知道是老祖宗爱惜着她呢。”

“也是她心诚,这才再得到了天命。”贾母点头后,再说道,“她就在庵里住着,不能让人去打扰。”

“老祖宗的照顾,我会转代给她。不过园子里平日就是清净,别说是人,就是什么野猫野狗,也立刻就被轰走了呢。”王熙凤笑着说道。

她的亲近管家婆子林之孝家的,就是管理大观园的执事人。说起来也是管理甚严,林之孝家的甚至对贾宝玉还偶尔有劝诫呢。

贾母点头说好,随即再与薛姨妈、王夫人、邢夫人等人说笑起来。王熙凤说着去忙,带着平儿等人告辞出来。贾宝玉在屋里待得乏味,随后就跟了出来。

被他喊了一声,王熙凤站住了脚,再让平儿等人先离开。

“谢凤姐姐照顾她。”贾宝玉认真地拱手施礼。

笑了笑,王熙凤乜斜着眼睛看着他说道:“宝玉真是对谁都惦记着。回头儿我去看她的时候,更要好好夸夸你才对呢。”

贾宝玉听了她的话,眼神又有些痴呆,嘴里喃喃地说道:“只要她好,我就心安了。”

“好着呢。那你放心吧!”王熙凤笑了笑,再盯着他说道,“有一次,我说起你关心她的事,她还真要我代为感谢你呢。我只说,”

说到这里,王熙凤有意顿了顿。贾宝玉就此回过神来,回视着她:说道“她怎么说?”

“她说啊,”王熙凤先是夸张地说着,再又压低声音下来,“跟你的话一模一样——只说你好就是了。”

贾宝玉默默地点点头,再见到王熙凤的眼神似乎别有深意,不禁脸上微红。

“宝玉,你自己小心些就对了。别回头儿让林之孝家的,或者是迎春她们看到你只在园子里闲逛,不去按照老爷的吩咐写字儿、读书。”笑着说罢,王熙凤就要转身离去。

“凤姐姐,我前天听送饭的丫鬟瑞珠提起,说是她这几天却又上火了的。就是我,也想再吃一碗莲叶羹呢。”贾宝玉想起来,连忙说道。

“也就是宝玉说起来,别人还真不好安排呢。”王熙凤巧嘴地说道,“我就让婆子们去找那些银模子,再去采几片嫩荷叶来。至于汤,倒也简单,不过就是多用几只鸡的事。索性,就多做几碗,让众人都尝尝。”

“凤姐姐果然是大好人、精细人。”贾宝玉开心地说罢,目送这个猴精的女人离去。

与他同样发痴的,此时倒不是秦可卿,而是带着莺儿、文杏和另外两个婆子,沉默着走回住处的薛宝钗。

听到贾璘获得五品实职,她为他开心、激动不已。可又不能表现出来,她不过是与李纨、迎探惜三春、史湘云等人那样,彼此暗暗点头,对贾璘以示赞许罢了。

其她人是钦佩贾璘,而薛宝钗更是暗赞这个年轻人,果然如她所想的那样,正在竭力用他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向着更尊贵的目标奋进。

贾璘如她所愿的目前事实,却使得薛宝钗更加羞悔。原本早就知道他就是这样好学上进的人,为什么她不能尽早暗示他,来表明自己对他的关注和期望,甚至对他的赞许,乃至爱慕呢?

回到薛家寄居在荣国府的院落,她坐在屋里还能听到隔壁院子的那些小戏官们,传来杳渺的唱曲、锣鼓、说笑声。

心绪就此更是烦躁,她走回卧室,再百无聊赖地躺在床榻上。院里传来薛蟠的叫喊声,薛宝钗并不理会,只让莺儿去答复“太太在老祖宗那里,小姐疲乏了睡会子”。

薛蟠正好乐得没人管理,顺势就说着“出去看铺子”,迅速地带着几个小厮跑走了。

莺儿回来报道,薛宝钗只是摆摆手,再又慨伤自己的运命。伤心并无大用,她稍后也就缓和过来,再于被窝里小心地握着贾璘赠送的那柄小折扇。小心而仔细地摩挲着它,她借此臆想着与他彼此联通。心思烦乱逐渐安稳,她不觉得昏昏睡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被母亲回来的说笑声惊醒。立刻警惕起来,她连忙收起小折扇。整理了衣装之后,她再走去堂屋陪伴母亲。

薛姨妈坐在椅子里,喝了口茶之后笑道:“可是有趣。这府里也是都想绝了,吃碗汤还要费许多功夫。”

薛宝钗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听她继续说下去:“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凤丫头又说——不是宝玉要喝,谁家常吃它了?制作出来的面印子精致爱人,再就是汤水,”

她自顾开心地说着,却发现女儿的神情有异。

“怎么了?钗儿有什么不舒服吗?”她关心地问道。

薛宝钗转过头来,微笑着对母亲说道:“女儿都还好,只是听母亲说的也是神奇。确然不是我曾听到,更别说见过的。”

“说起来正是。”薛姨妈接着笑道,“做了十来碗,老祖宗又疼惜妙珰,忙着吩咐人给她端去一碗。那凤丫头更是伶俐,只笑着说‘我就先斩后奏了这一次,却不小心还是作对了的’!”

“凤姐姐的确做得好。”薛宝钗回应道。

终于确认女儿的心不在焉,薛姨妈暂时沉默之后,再看向她说道:“宝儿的意思,可说是我们生活艰难些?”

“女儿绝没有这个意思。”薛宝钗连忙说道,“我恰恰是想,若是与那些辛苦人相比,我们的确是太豪奢了呢。”

点点头,薛姨妈犹豫一下,接着说道:“你这是念着璘哥儿外出的不易了。”她的话说完,也不再看薛宝钗,只是端起身边的茶杯喝了一口。33

贾璘与林黛玉、甄玉莲、薛宝钗相识、结识的时候,年龄分别是十三岁、六岁、十一岁、九岁。在这个年龄,他们又相互嬉笑着相处了几年,可算是青梅竹马的玩伴了。光阴荏苒地过去了七年多,他们彼此之间有情意、各有惦念,这是很平常,也很好的事。

薛姨妈就此略有感慨,薛宝钗默默地说道:“璘哥哥确乎是难得有此际遇。他受到如此封赏,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一起跟着他高兴呢?!”

女儿近乎直白的话,薛姨妈听了之后看看她落寞的神情,顿觉怜爱之心大起。可又能如何?

贾璘举业为官,在包括贾母在内的众人眼里,看着他既是如愿又是意外地科考高中,进而再有了官职,更还被钦点了巡边御史。因为行事“莽撞”而引发了广泛争议,贾璘被免去了兼职。却不成想,这个年轻人又因为改良火药火器而再获嘉奖,竟然连升了好几级!

虽说这过程里面有许多波折,但贾璘于长安官贵的眼中、口中,确乎是一个奇才。

再又被贾敏以甄玉莲许配为妾室,贾璘更还救助了妙玉而相伴,说来这都是他的福报。

薛姨妈想到这里,不禁再联想到林黛玉,心里大致能够猜得贾敏与林如海夫妇的心思——嫁女给贾璘,这应该是差不多的事。

按说薛姨妈早就想攀附荣国府,想着若是女儿待选有差,正可嫁给贾宝玉。可如今的她,想到贾璘除了总是大出风头以外,更还连续纳娶甄英莲、妙玉,又极有可能娶到林黛玉,心里不禁隐隐泛酸。

自己的女儿薛宝钗,若是论品貌,又比哪个差了?更何况,若是薛宝钗与林黛玉相比,更还有年龄的优势呢。

林黛玉而今才是十三岁,但薛宝钗已是女孩儿家最妙的破瓜年纪。模样暂且毋论而只说身姿,薛宝钗又有“贵妃姿态”,已经颇为婀娜曼妙了的……

想到这里,薛姨妈暗呼口气。回过神来的她,心里毕竟仍想着自己说过的“金玉良缘”。

看了看身边的女儿,她看似随口地说道:“璘哥儿确乎不易,但他好在有林老爷和姑太太,另有玉儿和莲儿念着。我倒是觉得,怡红院的那个哥儿每天多是闲在。偏又还有额外的情意,做碗汤也记着要转求凤丫头,给栊翠庵端去一碗呢。”

她说得自觉有趣,不禁笑得眼睛弯起。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