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补苍天

《红楼之补苍天》

第317章金屋藏娇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是必然。想来珍大哥哥也有许多好方子、好药,斟酌着敬献呢吧?”贾璘认真地低声问道。

“嘿嘿”地笑了笑,贾珍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带着得意的神情捋了捋胡须,再开口说道:“寻常药物岂能入得皇家?”

贾璘看了看他,心里暗道:就要你去恳求贾敬呢。求你了,赶紧献丹药吧。

“在下虽然渴求敬献,却并没有可以搜得的。”贾璘遗憾地说道。

慨叹一声,贾珍皱眉说道:“我本以为璘哥儿也会一些药石之术,能有什么方子可以呢。”

摆摆手,贾璘连忙说道:“我那若是诊治寻常人等的寻常病情,或许因为心内安然而可以略微施展一下。但若是那般,打死也是不敢的。”

贾珍只得点点头,贾璘再低声说道:“我前些日子拜见了太上皇,看着其实很康健的。”

不待他说完,贾珍的嘴角不禁一撇,显得极为不屑:亏你还有了两房妾室,却不懂得太上皇是为床笫之事而焦虑嘛!

也不再多说,他拱拱手说道:“东院大老爷与冯府结了亲事,我正要去给老太太贺喜,就不多说了。要是得了空闲,天成就去东府去坐坐。”

贾璘略微拱手,目送他带着贾蓉进去荣庆堂。也是冷冷地看着贾珍父子的背影,贾宝玉随后靠近说道:“请璘哥哥去大观园里走走。别的不说,从薛蝌、薛宝琴,再到邢岫烟、李绮、李纹,再就是探春、惜春、湘云妹妹,都时常念叨你呢。”

也想去拜访一下,贾璘跟他走去。又见薛宝钗带着莺儿、文杏走出荣庆堂,贾宝玉再笑着打招呼道:“宝姐姐一起去园子里走走吗?”

“我有些不适,先回去了。”薛宝钗看了看贾璘,低头说罢,福礼后径自离去。

看着她们几人,贾宝玉不禁慨叹道:“就说姐姐妹妹们都大了,迎春妹妹这不就先嫁人了?”

“她们都会很好。”贾璘说罢,贾宝玉点点头。看着他,贾璘再低声说道:“转过年来,你也才十五岁,先不着急的。”

“可是,她,”贾宝玉凑近说道。

“二十出头而已。”贾璘安慰着说道。

默默地点点头,贾宝玉信步向前走着。贾璘再接着说道:“譬如你十八,她二十四,岂不仍是很好?况且,你也并不孤单。”

说着,他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贾宝玉也是憋不住,只得也笑了笑。随后,他再看向栊翠庵的方向,嘴里喃喃地说道:“只是辛苦了她。”

“所谓因缘,却又是谁说得清楚?”贾璘转而说道,“你总是安心几年就是。”说罢,他也抬头看向虚空,嘴里悠悠地说道:“沧海桑田,牧马来回去。宝玉,若有富贵变故,你可害怕?”

贾宝玉似乎并不用多做考虑,自顾说道:“我只求被她们看着,宁愿化成灰,更化成一道烟才好,无形无迹。谁也顾不得谁,各自爱去哪里就去了哪里。”

慨叹一声,贾璘再说道:“就是你们真的化成了灰,化成了烟,我也要捉你们回来。”

说这话题伤心,贾宝玉再又笑道:“凤姐姐有了身子,现在园子里、府里,都由大嫂子和探春妹妹,再有平儿姑娘管着。璘哥哥你猜,她们又管得如何?”

贾璘见他欢脱,不禁笑道:“也不必你来说。大嫂子做事稳重,探春妹妹做事泼辣精明又仔细,平儿姑娘大气,定然是管得好的。”

“璘哥哥果然厉害!”贾宝玉称赞道,“还真就是如此呢。”随后,他就说着那些丫鬟、婆子原本对这几人不服,却逐一被她们打败的趣事。

“就连庖厨那里,几个做饭的婆子也都被调理的好呢!”贾宝玉随后说道。

贾璘随即说道:“我知道那位柳氏嫂子。”

“哦?”贾宝玉顿觉有趣,“璘哥哥也知道她?”

“如何不知?她原本也是家生子,早年就在府里配了个厮役。两人只有个女儿,柳嫂子的丈夫却先故去了。”贾璘随口说道。

“就是璘哥哥说的这样。她女儿柳五儿,虽然长得如平儿、莺儿长得俊美仿佛,却天生一副弱身子骨。莫说帮着母亲做些活计,就是走几步路都气喘呢。”说罢,贾宝玉又是慨伤起来,“如此好女孩儿家,眼见却也是活不久的。”

贾璘只是笑了笑,并不再搭言。两人进了大观园,贾璘只说直接去看望现在的“大管家”,贾宝玉笑呵呵地陪他走去秋爽斋。

此时院内的屋子里,李纨、探春正在查账,平儿在旁边协理。其她如惜春、薛宝琴、邢岫烟、李绮、李纹等人,也坐在屋内各处说话。贾迎春因为已经定婚,不便再多走动,而已经搬回了贾赦所在的荣国府东院。

她们见到贾璘与贾宝玉走进屋子,都纷纷起身。相互答礼后,贾璘夸赞了李纨,尤其是探春理事的爽快精明。

“探春妹妹住的也是吉利,有个‘爽’字。”贾璘笑道。

作为周姨娘的女儿,贾探春却因为天生性格的原因,既没有自轻自贱,更还相较母亲为识大体、懂礼数,更还做事通明得体,再带几分霸气。

大笑几声,探春道谢后再说道:“若是旁人说几句,我倒也并不在意。璘哥哥如此说,小妹说不得要开心好多天呢。”

看着她,贾璘笑着点点头,心里暗道:好个可疼的妹妹。既然你敬我,将来我必会让你嫁个好人家,安然快活度过一生,而不是被当做权贵的筹码。

“一家人,岂不就应该这样吗?我虽然不能像大嫂子、平儿姑娘这样随时帮衬你,但总是念你辛苦,也的确钦佩你的。”贾璘再说道。

旁边的薛宝琴笑嘻嘻地说道:“试问一下,若璘哥哥来管理这些府里的杂事,应该如何做呢?”

平儿在旁边不禁笑道:“璘大爷好歹也有两个庄子,我虽没亲眼见到,却也听说都是条理分明。宝琴姑娘这样问,正好落进了璘大爷的熟络事务里了。”

贾璘听她说“落进”的话,感到很认同。笑了笑,他再回应薛宝琴道:“事务自然是千奇百怪,但处置道理却大致相同,无非就是设立细致、清楚的账目,把相关财物分别列出而便于清查。”

这话说得笼统,探春并不满意,再笑着追问。贾璘再接着说道:“作为主理人,自己万务要仔细。兵法说‘未虑胜、先虑败’,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我觉得,无论自身与家业,外来风险再多,终不及自己先有了提防。”

他这话说出,众人顿时称赞一番。探春虑事颇为深厚,更是陷入了沉思。许久,她看着贾璘,缓缓地说道:“哥哥说的极为有理。”说罢,她再看着面前的各样账目发呆。

“好了,我就是过来问候一番,就告退了。”贾璘起身施礼道别,李纨、探春、宝琴等人连忙再起身还礼。

平儿见贾璘对自己略微使个眼色,随口说着“我正要回去,顺路送送璘大爷”。贾宝玉与她们道别后,也更走了出来。

走出秋爽斋,贾璘先让贾宝玉往前走几步,再对平儿说道:“二嫂子近来心情欢畅,想来琏二哥也是开心。”他这话说得平常,平儿却先红了脸。

的确因此,平儿才有了与贾琏在书房更多的单独相处的机会。她本早已体尝过夫妇之道的美妙,又是二十出头的女孩,怎能对此不想念?贾琏虽是风流成性,却也有对应床笫之事的手段,使得平儿倍觉甘美。

羞赧几许,她还是要回应贾璘的:“二爷和二奶奶,没有一天不赞璘大爷呢。奴婢虽然蠢笨,自然也感恩大爷。”

“平儿姑娘要说蠢笨,我不知道还有谁是精明通透的了。”贾璘笑道。

平儿红着脸福了福答谢,贾璘再想起来说道:“有件事,需要平儿姑娘稍作斡旋,不知可否?”

“大爷快请说,我怎么敢担得这样的话?莫说是吩咐我去做,就是二爷、二奶奶,也定都是只有答应的。”平儿连忙说道。

点点头,贾璘随即说道:“我那里虽然简陋,可因为才回来不久,总有同僚来拜访。家里应酬饭食,却都做得既是粗糙,更还迟钝。我想着马上就是元旦,想请这边的柳嫂子过去帮忙几天。”

“这自然不是什么大事。”平儿立刻回道。稍微想了想,她又迟疑地说道:“大爷说的只是急了些。虽说柳嫂子只是负责大观园的庖厨,却算个主事的人。”

不待她说完,贾璘笑道:“你先去说给林之孝家的,此事必然可成。”说罢,他自顾走去赶上贾宝玉。

平儿福礼后,默然想了一会儿,随即去找林之孝的婆娘。林之孝家的听了这话,毫不迟疑地满口答应下来:“别人也就罢了,只说是璘大爷的事,我再不敢迟疑分毫!”

她因为是贾璘转托做主,女儿小红定给了贾芸,又已经脱了奴籍。本就对贾璘感恩戴德,她现在只有欢喜找到了报恩的机会。

平儿见她满口答应,随即再说道:“那这事就拜托给婶子了。”

“明天就命柳嫂子去璘大爷那边就是,绝不敢耽误。”林之孝家的连声说道。平儿转身离去,心里暗惊、暗赞贾璘的头脑与预判能力。可她此时却更想不到,林之孝家的原本就要对贾璘报恩的心情,现在只有更多呢。

林之孝家的有个亲戚,称为琴弦家的。这婆娘也是个做饭的好手,为人也是伶俐。早就想着把这个女人安排进来,林之孝家的正找不着机会呢。

贾璘与贾宝玉在园子里边漫步边走着,随口说着各自觉得有趣的事。眼见望到了栊翠庵,贾宝玉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璘哥哥要不要去坐坐?”

摇摇头,贾璘淡然地回道:“她安心住在那里就是。”说着,他再侧头看来,“又有宝玉关怀,我早就很放心。”

贾宝玉“嗯”了一声,再看了看栊翠庵那边,就继续向怡红院走去。眼见到了院门,贾璘正要跟着他走进去,却见林之孝家的,一边喊着“璘大爷留步”,一边匆匆赶了过来。

自觉她只有前来道谢,贾璘只是默然等候。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个婆子到了近前,施礼后却是着急地说道:“大爷那边府里的杜管家,说是有宫里的太监老爷等着,急急忙忙来这里寻找。”

她的话说罢,贾宝玉先是紧张起来。贾璘随即说道:“并无大事,宝玉不必担心。”说罢,他和贾宝玉道别后,由林之孝家的引领着出去大观园。

路上,林之孝家的说起柳嫂子的事,只说“明儿个午时之前准到”。

贾璘看了看她,低声警告道:“婶子也是精明人,自然知道我这是再送了你一份大礼。只是你安排亲戚进来之后,要反复叮嘱、盯紧她不要得意忘形。若是偷窃、偷挪府里财物被捉,不仅她会被打板子,就连你也逃不过。”

林之孝家的暗惊他竟然知道自己的心思,此时只有连声答了几个是字,再说一定会倍加盯紧、一定不敢令其做出这样的事。随后,她再说道:“好在柳嫂子去大爷那边帮几天忙也就回来,”

不待她的话说完,贾璘当即低声说道:“你好精明的人,怎么连这样的事还要我再说?你那亲戚能够安心在这里做事,岂不又是一桩好事?你尽管去禀明了二奶奶即可,就说柳嫂子留在我那边了。她的名籍,我回头派杜管家来找你索取。”

也不再与这个管事婆子多说,贾璘出了大观园的正门,径自扬长而去。听得明白、更还生出畏惧之心的林之孝家的接连施礼,口称“就按大爷说的办”。

贾璘快步出了荣国府侧门,正见杜正与杜金平早已等候。也不必多说,贾璘骑马赶回自己府邸。

快步进去正堂,他看到坐在里面等候的,正是掌事太监李忠!

拱拱手,李忠笑着说道:“咱家来传圣上口谕,另外也知道瓦剌公主就在贵府,请一并接旨。”

贾璘立刻命周水莲去正堂侧院的书房,请出早就准备好了的阿茹娜。到了正堂,她已被告知接旨的形式,低头走了过来。

李忠随即站定,口中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谕曰:明威将军贾璘,才德起于翰林,露布传自北地。瓦剌女子娜和雅,后更名为阿茹娜,乃准噶尔部王汗公主,心慕汉华,品貌端庄。二人天合,可堪匹配。望二人偕好同心,勿负朕意。”

他的话说罢,贾璘与阿茹娜一起拜谢。起身后,阿茹娜立刻感受到了汉礼的郑重。她只是略微转头看了一眼贾璘,随即就被周水莲、袭人、可人、金钏、玉钏等人,簇拥着回去了侧堂。不多时,再有贾璘的话传来,就由杜正跟行,周水莲陪同乘车,护送阿茹娜回去了驿站。

急得连声发问,阿茹娜却见周水莲笑着低声提示道:“这是璘大爷关怀你,要行规矩的婚礼。”

虽然觉得这些很耽误时间和情绪,阿茹娜也只得服从。再又听到还要挑选吉日什么的,她就更只有祈祷“吉日”快些到来。

这边的贾璘,奉送了李忠一份谢仪之后,再跟着他同去宫里谢恩。

轶正或因心情好,仍是亲自召见了贾璘,开口问道:“卿可满意?”

“皆是陛下深谋远虑、胸襟辽阔;瓦剌公主更情深于微臣,说来微臣只有惶恐应承。”贾璘答道。

轶正听了他的对奏,忍不住笑道:“朕若再不明示,你岂不就‘金屋藏娇’了?”

“敢不奉命旨!”贾璘大声答道。

停了一会儿,轶正再说道:“予卿休沐三日,以备应纳。”

“微臣时刻惕励,但有圣命,必迅速南下!”贾璘一语双关地说道——请皇帝正式赐婚于贾璘与林黛玉,再就是反击金人。

点点头,轶正不再开口。

从宫城出来,再走出皇城的时候,贾璘见到荣国府的赖大再次带着焦急的神情,等候在皇城门外了。

大致说了这事之后,赖大立刻跪拜道贺:“恭喜大爷了,我这就回去给老祖宗报喜。”

贾璘回去自家,赖大迅速赶回荣国府的荣庆堂报喜。得知了这件事,堂内众人都觉惊奇。

贾母毕竟经历颇多,点头赞道:“都说只有两边的王族才能联姻,璘哥儿能有这样的喜事,也说明圣上真是看重他的。”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