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烽火何日休

《千年烽火何日休》

第8章 赵峥成了地主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郎,听说你收了那些辽民的交子还给他们吃喝?”

“嗯,我看着他们怪可怜的,于心不忍。”

“好在你赚了些钱,但这可一却不可再,总不能你自己养着这些人吧,就算有金山银山也要吃穷了。”

“伯父说得是。”

“这些辽民安置就是问题,弄得不好,遇到些刁民,闹起事来却是难办,井陉那边二虎山上的土匪就是些闹事的辽民,我和这些叔伯也没想出个办法,大家知道你主意多,想听听你的想法,给出出主意。”

赵峥此刻也没啥章程,自己的买卖倒是可以吸纳点劳力,但这好几十号,况且还有老人、女人和孩子。

想了一会儿,说道:“各位叔伯长辈在此,本轮不到我说什么,只是县里把这些辽民派到我们村里,妥善安置在所难免,小子不才,正做这营造勾当,倒是可以雇十来个青壮,老父铁匠铺怕是也能再招几人,也算是可以给村里出份力。”

见众人纷纷点头,接着道:“不若把村里几家匠人也都招来,各家量力雇佣些人手,集大家之力,怕是可以解决大半。”

“这主意甚好,少卿,你去把薛家、李家、宋家、周家人都叫来共同商议。”钱怀仁点头道,吩咐自己儿子去叫村里匠户人家。不多时十来家人到,钱怀仁向他们说了下,薛陶匠自从与赵峥合伙,正在扩大生产,正缺劳力,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倒是其他几家多是家庭作坊,有些为难,答应招募几个学徒也就是了,众人也不好强迫。

按照钱三郎清点的,青壮年二十八人,老年男女总计二十人,青壮女子十四人,少年十人,婴幼儿四人,二十三户,好在每户都有至少一名青壮。算算人头分配得倒也差不多,钱怀仁为首的几个大户各自雇上几户佃户长工,这些辽民的生计问题算大致有个着落了。

接下来就是安置问题了,说到底还是没钱买地,谁也不愿意把自己手上的地白送出去,谁都不同意随随便便便宜了外人,就算是村西高地上的废寨那也是钱家二房的。

“二弟,要不你就把你那块荒地拿出来?”钱怀仁试探性的问道,讨论来讨论去,全村也就这块地最差。

“凭什么呀,那好歹也是咱爷们儿的地,要让那些辽狗白拿走可是没门儿!”钱怀礼一点也没顾及集村长、族长、里正、自己堂兄身份于一身的钱怀仁,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二弟……”钱华仁强压怒气,却一时语塞,他是钱怀仁的堂弟,家里两个房头,上一辈造成的嫌隙,导致他常常跳出来跟钱怀仁唱反调。

“大哥,你倒是有那么多地,为啥不拿出一些来给这些辽民?那样才显得我们钱家仁义厚道,不是吗?”钱怀礼冷笑着不阴不阳地说道。

“我那些地虽是我们大房产业,但也是我们钱家先祖几代人辛苦所得,若是用它们换来堆无用的官交子,百年后叫我怎么向先祖交待!”钱华仁怒气上涌,两人一时僵在那里,其他人也无从插口,一时房间里陷入尴尬的沉默。

村西的那块地在一处高坡,背河而立,地势甚为险要,赵峥曾去过,虽然荒废,但还留着半人多高的土墙、破屋,据说原是五代石晋末年,由钱氏先祖所立,是众乡亲结寨自保的场所,地狭窄土贫,关键还不通水源,成平年月,自然荒废,虽是破败的房舍院墙,但稍加修茸,就能住人,这倒是安置辽民的好地方。

坡下一片乱冢堆,传说那里葬着石晋末年抗击契丹战死乡亲们的忠骸。据说曾经有块石碑,但后来在战火中毁去。

这种在乱世遗留下的山寨到处都是星罗棋布,多数都荒废了,但也有很多住着人,却多是大宋的隐户。

宋建国后,宋辽二邦以白沟为界,真定是地处边界,辽境的汉民多有逃回宋境的。澶渊之盟后,宋辽延续百年太平,但对辽国逃民,宋国不仅不抚慰安置,甚至协助辽人搜捕逃民,任凭辽人抓回那些汉民,往往汉民被契丹人抓回,过了白沟就残酷虐杀,而宋人则视而不见。日久嫌隙便生,辽地汉民以汉人自居,而对宋国之民则谓之“南人”,硬生生把同宗同源的一族分为了两拨,宋国在辽国汉人心中地位可想而知。

幸而逃过追捕的辽国逃民,没有户籍,为了生计多数入山立寨自保。加上宋国本来的逃民、盗寇,百来年间,不在户籍上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光在真定附近就有大大小小二三十个山寨。

赵峥听说那村西的地就是因为二十来米的落差,由于官府要求要种水田,靠人力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灌溉要求,而一下雨又会涝起来,故而抛荒,他倒是有了主意。

赵峥心里细细盘算一番,越想越觉得可行,于是大着胆子插口道:“众位叔伯,不若这样,由我把村西的荒地买下来,让那些辽民在那里建屋耕地,算做是我的佃户就是,这样子众位叔伯也就不用为难了。”

“休要胡说,大郎你是赚了几个钱就烧包了吧,那片荒地能种出些什么来?”早已进来的梁老汉一听就急了,赶忙阻止道。

“爹爹,这也是在给村里出力,也是善事啊。”

“就你个大,瞧你能的。”梁老汉没好气地埋怨道。

“嘿嘿,爹爹不是常教导我要与人为善嘛。”说着赵峥对梁老汉挤挤眼,露出一个傻笑,也不理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梁老汉,转头对钱怀仁道:“大伯,我这也是一片善心,也是为村里着想,反正绕不开这些辽民没钱,总是也要人出力的,只不过小子手里确实也没几个钱,”赵峥又陪着笑脸对钱怀礼道:“二伯,都说您是族里第一乐善好施的大善人,要是您老支持,这地价帮我算低些个,您看如何?”

“这个……怕是不好吧,”钱怀仁钱华仁脸色稍缓,点了点头沉吟道,他也觉得赵峥这提议不错,既然有人愿意做这冤大头,倒是省了自己这个村里最大的地主为难,只不过赵峥这样却是吃了大亏,他对赵峥的印象一直不错,倒是有点不忍,顿了顿又道,“不如我们几个也都凑点钱,也不用大郎一力承担,也算是大家都尽一份心。”说着环视了一下堂内的众人,又看了看钱怀礼。

钱怀礼一听小眼放光,脸上却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梁家哥儿倒是好眼光,这片地虽闲置至今,却是我们老钱家一等一的风水宝地,卖予梁家到也不算是便宜外人,只是这价格嘛……”

赵峥见钱怀礼松口,陪笑道:“还请二伯示下。”

钱怀礼眯着眼睛想了想道:“这可是块好地,稍作整理就能用,这样吧念在你也是一片善心,给你打个对折,就按三贯一亩算,总共八百三十亩,凑够整数二千四百贯好了。”

“二弟,你这价钱也要得太多了。”钱怀仁看不过去出声道,这报价一出,原本还对自己提议有赞同之色的众人也没了笑脸。

“大哥,我这可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可不敢随意贱卖了去,你怕辱没祖宗,我难道就是不屑子孙嘛。”钱怀礼没好气地说。

其他人纷纷小声议论起来,要知虽说河东地价高,但六到七贯一亩那也是一等好田的价格,即便是三贯那也是亩产能达到五至七斗的三等田价了,这要价哪里算得上厚道?梁老汉拉了拉赵峥衣袖,连使眼色。

赵峥一听也暗暗吃惊,自己一番好意,虽说最近算是赚了钱了,可柜上也就千贯左右,一下子要拿出两千多贯,自己可拿不出来,心里暗暗后悔充这个大个。

“二伯,这不是您出价高,倒是小子太不自量力了,实在拿不出那许多钱来。”

钱怀礼确实一副吃点你们的样子,也不接话,嬉皮笑脸地看着赵峥和钱怀仁为难的样子,心中暗笑,能让事事压自己一头的堂哥吃瘪,他心里那个爽啊。

“二弟,原来你那块地那么值钱,那今年开始就按三等田缴粮纳税好了。”忽听钱怀仁幽幽地说道,“老三,你算算这要征多少粮?”

钱三郎眼睛一亮,顿时会意,忙说道:“大哥,按官府规制,这若按三等田来算的话,每亩一斗,折算下来十亩需缴税金一贯,这八百三十亩地需缴八十三贯。”

“哦,那这地分到二房手里有多久了?”

“怕是有三十年了。”

“历年可曾缴过赋税?”

“未曾,之前都是列作荒田废地的。”

“这么说我们竟然都不知道原来这是三等田,一直帮着老二向官府瞒报了是吧。”

“呃,这么说来确实如此,除非要补上这历年的亏空,我算算,”说着钱三郎一本正经地掐算起来。赵峥听两人这么说,见到堂内众人就连梁老汉都脸上憋着笑,顿时也明白过来两人正唱双簧拿捏钱怀礼,心里一松,等着看戏。

就听钱三郎道:“这三十年间,按八十三贯一次,一年就是一百六十六贯钱,三十年就是四千九百八十贯。”

“好吧,老二啊,也是哥哥失察了,无意间竟为你瞒报了如此多年的赋税,再过两月缴税的时候,你务必把这些欠税缴齐,做哥哥的也好跟县丞大人说明情况,自领罪责。”钱怀仁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语重心长地对钱怀礼说道。

“大哥,你可不要拿这个开玩笑,谁不知道那是无法耕种的废地,你这不是讹我嘛。”钱怀礼一听这数,不觉天旋地转,忙辩解道,但自己的话一出口也回过味来了,垂头丧气地嘟囔道:“我卖还不成嘛。”

“那是废地又是什么价钱?”钱怀仁问道。

“还请大哥示下。”钱怀礼像斗败的公鸡似的,耷拉着脑袋道。

“既然是废地就是废地的价钱,市价一亩一百文,就按这个算。”

“一切听大哥的。”钱怀礼心中不忿,但也没了脾气,气鼓鼓地甩下一句也不做声了。

“大郎,你看这样可好?总共八百三十亩,就算一百二十贯吧。”钱怀仁笑着问赵峥道。

赵峥心中大乐,拱手道:“小子无异议,全听大伯安排。”

“那好,取笔墨来。”钱怀仁鼓掌叫好,自有人取来笔墨,由钱三郎执笔,写就文书,在众人见证下赵峥和钱怀礼分别签字画押,算是完成了土地的买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