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烽火何日休

《千年烽火何日休》

第27章 板甲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好了,这镔铁的秘诀你已经知道了,现在再来给你看看我们祖传的铠甲。”说着梁老汉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卷一扎长的卷轴,在台子上慢慢展开,看着卷轴纸质发黄,显然有好些年头了。

随着卷轴的打开,一副古代盔甲的图画出现在赵峥眼前,这似乎和赵峥看过的古代军事装备图册里收录的盔甲差不多,之后又是一副盔甲,紧接着后面跟着这套样式特别盔甲各部分的分解图,怎么会有这种式样的盔甲?赵峥心里奇怪。

梁老汉不知赵峥的心理活动,指着第一幅盔甲的图画说道:“我朝制式铠甲,源自唐代,承袭五代,全套铠甲由头鍪(盔)、顿项(护颈)、披膊、胄甲、身甲组成,由一千多枚铁片编织组成,辽国、夏国所用铠甲也基本一致,优劣在于铁片,夏国瘊子甲号称天下第一,在于其甲片由镔铁冷锻而来,故而又轻又坚,铠甲的优劣在于对防护和重量的平衡,我朝最重的步人甲近六十斤(宋斤),虽坚固无比,可非勇猛力士别说穿着打仗,动一动都费劲。

赵峥边听边点头,中国古代的盔甲以扎甲为主,通过精心设计的甲片,不仅可以实现全身防护,还可以最大限度地给使用者提供灵活性,而且修补起来也较为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来对钝器击打的防护性不佳,这也是唐代开始鞭锏锤等钝器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就是制作工艺复杂,费时费力,价格昂贵。

“咱家先祖传下来的这套盔甲源自五代时的回鹘,与我朝制式盔甲最大的不同在于身甲、肩甲和顿项的不同。”说着梁老汉指着第二幅铠甲图解说道。

板甲!赵峥差点脱口而出,虽然第二幅铠甲与第一幅总体样式相似,但很明显在梁老汉手指的几个位置,铠甲只有几条线条勾勒出样子,却没有第一幅中鳞片状的甲片,显然这表示是一整片的整体,怎么竟会有这样的设计!不是说中国古代就没出现过板甲吗?赵峥诧异地想到。

梁老汉见赵峥的样子,还道是他看不明白,接着解释道:“你应该看到这几处与前面那副的不同了吧,这些部位不再用甲片编结,而是由整片铁薄板打制而成,其巧妙之处还在于颈项、肩膀和身体前后的铠甲结合为整体,整个铠甲的重量可以分散到双肩和腰部,穿戴起来也更加轻便。另外整体的重量也可以减轻一半,对于钝器的打击相比起来有更好的防护作用。”

“爹,这盔甲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可为啥那么多巧匠就没人采用这样的设计?”

“哈哈哈,别人纵使想这样做,可又如何打得出那么大块的铁板?没有我们的镔铁,可是不行的,纵使朝廷购到了足够的镔铁,谁又会舍得用精贵的镔铁来打造铠甲而不去做刀剑呢?”

“咦?爹,你之前不是说这一套盔甲只卖七万钱吗?也就不到一百贯,这一套盔甲怎么说也要二三十斤,若是用上镔铁,岂不是要四百多贯吗?做这要杀头的劳什子,可比卖镔铁差多了呀。”

“哈哈哈,你小子这脑袋里是不是装的都是钱呐,这一套铠甲做下来大约三十斤(宋斤)左右,用铁不过二十斤不到,而最重要的部位也就十斤左右,其余还是由熟铁甲片编制而成,其中只要在加强、转折的部位采用镔铁,其余平直部位则采用大块熟铁大致,这样子成本也就是在百贯上下,说起来也是不亏的。”

梁老汉看了看赵峥,摇了摇头接着说:“你要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若不是老夫偷偷做得这铠甲,又怎能在江湖中立得字号,早先跟你也说了,若不依仗着这点点江湖名头,那还不是任人欺压的命嘛,好在这种生意几年也遇不到几回。”

“爹,孩儿明白了。”赵峥茅塞顿开,原来这铠甲就是用来交好那些绿林好汉的东西,这么说来还真的不能光看钱,相通这点,赵峥也就没了顾虑,反倒高兴起来。自己做的这水力锻机正好是有了用武之地!

“爹,若是这样,这盔甲的式样可否这样修改?”赵峥说着用树枝在地上画起了草图……

赵峥凭着自己脑中对于中世纪欧洲板甲的印象和自己工程学的知识,对头盔和身甲做了调整,减少了装饰面,而真正有意义的是借鉴了欧洲板甲胸腹部的设计,采用了鸡胸突腹的造型设计,这种构型类似于后世装甲车切斜装甲的原理,增大袭来武器滑开的概率,同时在胸腹要害部位凸起,使铠甲与人体之间留出空隙不直接接触,从而为受到钝器攻击提供安全余量,即使铠甲发生一定程度形变也不会直接冲击人体,从而提高防御力。

此外对于上肢的防御,也从采用板甲替代原本的札甲设计,肘关节活动甲片的大致可比一片片大致甲片并编制成护甲省力很多,尤其是赵峥增加了镶嵌甲片的皮手套,为甲士提供了对于手部的防护。

胯部同样采用一体式的板甲代替了工艺复杂的裈甲鹘尾,保留了原本裙甲、吊腿的腿部防护设计。

梁家世代相传的半身甲设计,这与其掌握的炼钢技术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古代之所以没有出现板甲,一方面相对廉价易于修补的扎甲便于生产和维护,即便是防御力这方面,古代猛人往往也会“身披重甲”,就是穿两层扎甲,在牺牲了重量和机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很好的防护,更主要的是古代冶金技术,难以制造出大面积钢制甲片,如果采用常规冷锻的方式,大面积甲板很容易出现结构性破裂,而梁家通过方法可以炼制性能相对同时代更优良的钢材,可以通过热锻的方式手工打制出更大面积的甲片,即便如此,面积也是有限,这使得原本的板甲设计中其实还是运用了多块甲片拼接的方式。

赵峥的改良设计不仅仅是对西欧板甲的简单抄袭,因为知道了梁老汉的秘方之后,他想到了更为简便的生产钢材和盔甲部件的办法。

坩埚炼钢法,是用石墨黏土坩埚中熔化金属料成为钢水的方法。1742年由英国人亨茨曼(B.Huntsman)发明,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水的方法。融化的钢水更容易造渣和去除杂质,因此此法可以冶炼各种优质钢如工具钢均采用坩埚法,是在电弧炉出现之前最重要的炼钢方法。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就是成本高,产量小。

坩埚法需要熔炼温度达到1600c,并且需要与之匹配的耐火材料。坩埚法可以直接用铁矿石为原料炼制,但是赵峥现在可以取巧的是他仅需要采用现成的生铁和熟铁,采用坩埚法完成两道工序,那就是去除硫、磷等影响性能的杂质,再对钢材脱碳,在脱碳的过程中需要把温度控制在700c-900c之间进行热锻,因为若温度升高到900摄氏度以上将会把过程倒过来。温度越高,碳熔解,造成晶体及波形花纹图案的损失。若温度低于700摄氏度,钢即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对于镔铁,赵峥觉得与其采用灌钢法,不如采用坩埚法效率更高,花纹通过扭转、切割、酸浸也同样可以出现类似的花纹效果,对于这个工艺改良,梁老汉虽然对赵峥信任有加,但是彻底打破家族传承,放弃以往的经验,梁老汉还是将信将疑,下不了决心,两人商量了一会儿,梁老汉还是同意让赵峥先试试。

对于铠甲梁老汉就没有那么反对,对于设计他完全同意,只不过担心工艺的加工难度,但从赵峥的角度,之所以他想要生产坩埚钢,就是为了通过利用钢水,对多数部件进行直接铸造,从而大大简化铠甲的制作难度和周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