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烽火何日休

《千年烽火何日休》

第30章 铠甲交易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那李大官人作为保正,虽说打造的还是违禁军器,但好歹也还说得过去,肯出这大价钱武装自己的手下,可以看出这私盐贩子一方面财大气粗,另一方面也是舍得给自己的手下下本钱的,现在铺子里有批量生产钢制武器的能力,只是不知这现成的买主是不是识货,赵峥想在交付刘思贤铠甲的时候再跟他谈谈这个。

毕竟军火商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是什么人想做就能做的,妥妥的暴利行业,无论是古罗马还是美国,哪一个不是军工复合体的国度。

在制好的模具中灌入钢水,将新式铠甲的各个部件铸造成粗胚,然后经过反复的热锻、冷锻,对粗胚进行修型锻造,然后进行淬火和回火,通过打磨修正,最后再经过氧化处理,使甲片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致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铁薄层,从而起到保护钢件内部不受氧化的效果。

接下来就是对各个部件的组装,通过铆接和皮带,将各个部件穿戴固定的机构完善,内部再加上适当的内衬,这样一套通体黝黑,仔细看来铠甲表面还带有些许花纹,给人一种坚不可摧压迫感的成品铠甲就造好了。

由于前期的工艺和设计优化,在这试运作中,制模具花了五个晚上,铸造花了一晚,锻造在水里锻机的帮助下仅用了三晚,精修和表面处理用了两晚,最后的组装调试仅仅用了一晚上,赵峥相信这种铠甲适合于大批量生产,按照现在这种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大规模批量制作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压缩制作周期,即便是现在前后十二个晚上就造出五套铠甲,梁老汉虽亲历了整个制作过程但仍然直呼不敢相信,以他的经验,再怎么快自己做一套铠甲也要一个月,若是换做官府工坊,光是锻造一套铠甲所需一千八百多枚的甲片,一个熟练的铁匠没日没夜地赶上大半个月,一套合格的铠甲做下来,少则三月多则半年,遇到手艺差些,消极怠工点的做个一年也是常有的事儿。

这样一来,原本跟刘思贤说好的三个月的交货期这下子就大大提前了,赵峥还想跟他接兵器订单,自己的硝石原料也要着落在他这里,又跟梁老汉按唐横刀的制式打了六把横刀,尤其是其中一把更是酸浸后花纹尤为斑斓好看,赵峥拿着试了试,软纸顺手而破,砍起碗口粗的老竹一刀斩断,刀口丝毫不损,赵峥感觉虽谈不上什么吹毛立断但也是把好刀了,至于砍铜钱、砍铁块这种极限强度测试赵峥是没做,主要是怕万一翻车,这功夫就白费了,很不划算。

几人又做刀鞘,只是铺里从未做过赵峥设想的精美装饰,梁老汉也不擅长这种细活,只得做了六把素鞘,做了黑漆,作为赠品相送,想来主人家是不会见怪的,着连工带料的每把也要五六百钱了,赵峥怎么看这也值个几贯钱,开门做生意,就要讲个进六出四,让卖家有惊喜,这五套铠甲就是三百五十贯钱,搞这点赠品也不过分。

将打造好的铠甲和横刀仔细收藏好,也不知刘思贤这时走到哪里了,梁老汉只得派了狗娃去大名府庄上报信,让人来取。这种违禁品,自己是没法搞个送货上门的,被查到那可是杀头的罪,梁家可没黑白两道横着走的本事。

狗娃去后,到了第五日,带回来一架牛车,还有跟着一起来的十来个精壮的青年汉子,为首的是个矮壮的络腮胡,自称是李大官人的徒弟,叫做呼延冲,梁老汉和赵峥带着他来到铺里,关了门,从隐秘处取出甲盒给他验看,来人惊讶于铠甲的式样,屈指反手敲敲甲板,发出沉闷的金属声,又拿起一块胸甲片掂量了一下,不觉差异道:“这甲何故这般轻?”

“这全赖我们用了秘法炼制的钢材,这才能有这新的整体设计,造出的铠甲也是既坚又轻,穿着起来行动比之之前的铠甲灵活地多了。兄弟若是不信,可试穿来做验证。”

“那倒不必了,我只是奉命来取货,好坏与否自有我家大官人定夺。”那人笑笑摆了摆手。

“这里还有六把宝剑,也是精钢打制,每套铠甲附赠一把,还有这把是送给大官人的,还请兄弟代为呈送。”说着赵峥指了指另一边的剑匣,打开最大的那个,取出那把精选装饰的唐刀来。由金匠装饰的刀鞘镶嵌绿松石和玛瑙,金银丝线勾勒出精美的纹饰,一看就不是寻常之物。

那汉子大吃一惊,赞叹一声,伸手接过,仔细看了又看,赞不绝口,拇指轻按簧口,右手拔出一截,只见笔直坚硬的银白色刀身上密布云状暗纹,那汉子不由双手发颤,惊呼道:“这是夏国剑吗?”

“呼延兄弟还真是识货之人,却是看走眼了,这是我们秘法造的刀,但钢口却不输夏国剑,兄弟试试便知。”赵峥解释道。

“不、不、不。此等宝刀,小人怎敢轻损,我定带回亲手交于我家大官人。”

“那就有劳了。”

呼延冲从怀中取出两根金条,用随身带的银剪在一根上剪去一截,称了一下,又再剪去一点,称量过后又剪了一点,这下重量才对,他又仔细地把剪下的金块收入囊里,就连落下的金屑都用囊中的蜡丸粘黏了干净。这才将一根半的金条递了过来。

“铜钱带着太显眼了,这里是十七两半的金子,还请掌柜的验过。”

梁老汉接过,称验无误,双方做完了交割,呼延冲拱手告辞,就匆匆把东西装车往回赶了。

目送这一行人走远,“爹,这样的订单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接到?”

“你这孩子,别赚钱没够,一年有这一单生意还不够?别忘了,低调低调再低调。”

“爹,我看这钱真的是好赚,哪有不心动的。”赵峥讪笑道。

“你呀,快掉进钱眼里了,哈哈哈,以前爹有了钱也不敢花,现在这来钱的门路多了,日子也能过得稍微好点了,赶明儿给你说房媳妇,让老夫有生之年再能抱上个大胖孙子,这比赚多少钱都强。”

“呃……爹,这媳妇不着急,我还年轻呢。”

“净瞎说,都老大不小的了,你那烧春还有吗?拿出来咱爷俩喝两杯。”

“这个可以有,您等着……”

梁老汉看着赵峥背影,自语道:“这臭小子,难不成有什么暗病?为啥一说到娶媳妇就推三阻四的,成个家有啥不好的?”

……

“什么?!郭药师暗通金人?”童贯听得马扩做得汇报,一脸不敢置信地惊呼道。话一出口又顿觉失态,轻轻咳嗽一声,道:“马廉访,此事可有确凿证据?那郭药师虽是降将,却得到官家倚重,随意可是编排不得的。”

童贯后世被称为“六贼”之一,童贯是个宦官,即后世俗称的“太监”,但他从市井出来,净身入宫的时候已经二十来岁,这使得他看起来体貌魁梧,腮下生有胡须,皮骨坚硬如铁,再加上他穿戴讲究,看起来全然不像宦官,再加上他入宫后就拜了神宗朝的著名太监李宪做师傅,李宪在历史上不甚有名,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姓的宦官,出了明朝的马三宝之外,几乎清一色都是不学无术惑乱朝纲的小人佞人,而这个李宪则不同,他却是个跟郑和似的了不起的公公,在宋代可是大大的有名,只是他在西北担任监军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相对于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旷世壮举,在史学家眼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故而名声不显,童贯跟随在这位了不起的师傅身边,多年深入西北,潜移默化中就将这位了不起的宦官师傅视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童贯相对于其他宦官,熟知西北战略地形,积累了相当丰富军事经验,与历史上的那些绝大多数有名的宦官相比,已经算是难得的军事人才了。

他为人机巧,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出手又大方,能散发财物。后宫中从妃嫔以下他都用财物结纳,每天都能听到后宫中人称赞他的话,甚得官家欢心,史书给他的判词“性巧媚”。他最初担任供奉官,为喜好书画的官家搜括书画奇巧,在杭州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重要盟友,“六贼之首”蔡京,二人迅速成为了政治盟友,童贯巧计助他上位为宰相,作为回报,蔡京也投桃报李地举荐他成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踏着他师傅的足迹,与西军合作,主持对西夏作战,战功显赫。

更与蔡京联手,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恩宠显赫,门庭若市,岳牧、辅弼多出自他的门下,厮养、仆圉官诸使者达数百人。他征西夏,平方腊,若是他在平定方腊起义后死了,说不定史书中他将会是与马三宝比肩的了不起的公公,因为在宦官中他独享着掌握兵权时间最长、军职最大、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因为收复燕云的功绩)和第一位以宦官之身的外交官等几项纪录。

可惜他没有,金宋海上之盟成为了他担任重要丑角的闹剧的开始,伐辽惨败,不仅充分暴露了他的怯懦无能,更在他和官家联手直接分裂西军的过程中与西军彻底决裂了。此时他再次担任赢得了官家的欢心,重新担任起宣抚使,再次成为国家北方地区最高军事长官的权力巅峰。

与他说话马扩这时已升为保州路廉访使,这个官职,由于马扩宣抚使幕僚的身份,成了虚衔。马扩虽出自西军世家,但此次的升迁却是出于童贯的保荐,童贯刻意以他官职的相称,表面上是公事上的尊称,实际上却是提醒他莫忘自己的提携恩德。

“大人,此时下官亲耳从赵松寿口中获悉,千真万确,若说郭药师旦夕要反,却无凭据,但与金人私下往来却是实情,当下河北防务空虚,金人势大,还请大人严加防备。”马扩谏道,作为一个标准的军人,西军中声名远播的新一代俊秀,他深为国家社稷安危担忧。

“廉访多次往来北道,对常胜军想必早已知之甚详,不知廉访有何高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