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烽火何日休

《千年烽火何日休》

第65章 移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村里夏收秋种已经完毕,照例王二陪着县衙的主簿来了村里核验了收成,与钱怀仁定下了应缴钱粮的数额。

宋初正税原定每亩一斗,随着时代变迁,生产技术提高,税赋也变得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是每亩八斗了,而亩产量也就是不到二石,这样算来,这税就有40%之高,自王安石变法之后,官府征税又有了折变和和籴之法,说起来道也不是什么恶法,折变就是将原本的实物税折价为货币,采用缴纳货币的方式改收税,和籴就是官府统一定价兑换征收实物。

但实行起来就给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开了一道后门,比如采用折变之法,当时市价一斗麦子60钱,官府却要按100钱收取,也就是说对于农民,明明原本拿出一斗麦子就好了,一搞折变就变成了一斗半的麦子了,和籴也是这样,明明一斗麦子60钱,官府非定价30钱强买,农民就非要半价缴出,转瞬间缴纳的就要翻倍。

除了正税,还有加耗、支移与脚钱、头子钱、牛革筋角税、进际税、印契税、和买绢与折帛钱、经总制钱、月桩钱、板帐钱、身丁钱等等这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地杂税,其金额加起来往往比正税还多。所以时人常有“宋赋、役几十倍于汉”、“今农贫而多失职”,“宋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的慨叹,历朝历代苛捐杂税宋朝稳居第一。

所以每到收税的时候,就是官府与乡间里正博弈的时节,朝廷的赋税就是基层官员手中的武器,自己想贪多贪少,全凭自己的良知,而乡间的里正亦是如此,普通农民摊上个些好官,好里正还能温饱,若是遇到亮相勾结的,税赋大头都通过种种方法摊到贫农佃户头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成为常态。

万幸钱怀仁还是个有良知有底线的里正,王二又算是半个村里人,经年交往,跟县上也是有着关系,说起话来方便了许多,但即便是通过用面粉代小麦缴粮,钱货各半缴税,也最多就是落个依法办事,相对而言,少受些个盘剥罢了。

对赵峥而言,情况稍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公社下的几个产业,开荒尚未有实质性的产出,张茂负责的百货但凡去到县里的都被征过商水,而乡间的买卖都属于“墟市贸易”官府不征税,也不许人买扑,都属于免税的范畴,营建坊和磨坊倒是要收收取的税金相比之盈利可谓微不足道,这主要得益于当时限于技术条件和手段,在乡间并不会逐笔查验实际收入,按比例征税,而是采用包税的方式,更加作坊用人确定规模,不同规模的作坊按固定金额征税,对于用人少,效率高的生产单位,自然就有漏洞可以钻。

但老爹的铁匠铺就惨了,矾、铁、煤、香料、醋、酒之类的在这个时代算是禁榷类目,连带着铁匠铺虽也是包税,却要缴纳千贯的税赋,要不是赵峥改进了生产设备和技术,有了刀具的大卖,若是正常经营,最多也就是全为官府忙活混口饭吃,难怪梁老爹要偷偷做镔铁的买卖,否则这哪有好日子可过。

仗着交情,村里的脚钱是省下了,但需要支移将全部实物的粮食和部分税金自行解送到井陉天威军,充作军粮军费,依照惯例,要由村里缴税少得了实惠多的大户出资负责,虽说公社里赵峥施行地是共产的制度,但对外整个公社都是在赵峥的名下,这样一来赵峥也是村里数得着的大户人家,相比其地主,赵峥缴的正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钱怀礼的提议下,自然而然这差事就落在赵峥头上了。

赵峥自知包括在磨坊、营建坊上自己也得到了钱怀仁的照拂,得了不少便宜,不管钱怀礼是不是故意为难自己,到底是不是公平,赵峥怎么也都要投桃报李,也没多说,就应下了这个差使。

井陉在赞皇北面,也是真定府下辖的一个县,坐落在太行山东麓。太行山为天下之脊,正是华北平原与山西的天然分界,华北地区西面的天然屏障,万千沟壑中有八条天然通道穿山而行,历来被称为“太行八陉”,分别是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自古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井陉县就是第五条陉道东口,控扼太行要塞,北拱接真定,西通太原,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唐代就在此设天威军,筑“簸箕城”,到了宋代依旧保留了天威军的设置,并在此驻扎官军。

要押送去天威军,对村里百姓而言是省了钱,但这风险也是大的,没有水路,都是都是旱路,路上又要经过的是飞鸟渡、五马山、封龙山,这几处时有盗匪出没,单身客人都需结伴而行,鲜有敢单身经过的。村里也是清楚的,由耆长秦达亲自带队,抽调乡兵解送。

自打跟李龟寿那次闲聊,赵峥自是知道乡兵就是村里的保甲民兵,若是按李龟寿所说,万一路上遇到劫道的,这些民兵管不管用,赵峥心里着实没底,被摊到这支移的活,责任也自然要担上一些,赵峥私下里找到秦达,问起乡兵战力,秦达倒是被引得哈哈大笑,说道:“大郎虽也是保长,却没参加过训教,我们的乡兵多是钱家子弟,保境安民自是众人齐心,这刀棒功夫又都是我教的,选的人自是可靠的,遇到强人,可不会像别处的贼厮们闻风就跑,我也要一同去的,岂会不知,大郎多虑了。”

赵峥只秦达有一身武艺,平日也见了他炫试过几次,听他这么有信心也就不再问了。原本赵峥需要负担这一行十余人的一路花销,每人另有两贯的赏钱,也就是了,但在最后商议押送安排和路线的会上,钱怀礼又带起了节奏,只说赵峥单是出钱,却不出力,那是不愿担责,话里话外就是要赵峥也派人一起去。赵峥也没法辩驳,索性就应了下来,说自己跟着去。

回来之后,张大彪、杜松等人知道了纷纷自荐随同,社里众人也有会两下子的,张大彪也是有一身本事的,但是赵峥自有打算,他命人去找来呼延冲,自打跟李大官人做起了生意,往来主持的都是刘思贤,但交到赵峥手里的货物可不是什么寻常的小数目,刘思贤留了跟赵峥照过面的呼延冲和另两个手下留在村里,名义上是负责双方联络,实则监视押货,这种时候这样的人能用为什么不用?难不成赵峥出了危险他们能袖手旁观?这不是毁自己东家生意嘛。

正在赵峥想着拉上呼延冲借用李大官人名义走这一趟时,刘思贤又来了!

这回他不仅带来规模空前的一百车粗盐,更是带来了足以装备万人的兵甲订单!赵峥那个高兴啊,这人简直就是自己的财神爷,不过因为订单量大,赵峥不免问起兵甲去向,刘思贤却是守口如瓶,赵峥哪里知道他在北面的勾当,既然不说,他也识趣地不再追问,能那么冠冕堂皇的运来这许多私盐,赵峥更是信他当真手眼通天,胆子更是大了起来,满口应下订单,二人难免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商定在之前的价格上打了七折,即便如此还是给了赵峥天文数字般的丰厚利润。

更令他欣喜的是刘思贤给他整整带了十车硝石,比他原本要求的数量整整多了一倍!而且不跟他收钱!对他来说无本的人情,那是不做白不做,两人各取所需,又是一番亲热。

正要用到他家的名头,赵峥便向他说明情况,提出借他的旗号,同时也让呼延冲陪自己去,这样一来,但凡绿林道上的谁还会为难?赵峥自己亲自押送钱粮也便更有了一份安全保障和真正底气。

赵峥对刘思贤现在可是有大用的人,他自是明白,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当即便叫来呼延冲,跟他交待了随赵峥一起去,并要他保证赵峥安全。呼延冲自是毫不犹豫便应下了。

刘思贤跟赵峥谈完,也不停留,匆匆跟梁老爹和钱怀仁这些熟人打过招呼,便自离开了,留下足够整个公社忙碌好一阵子的活计。赵峥又对生产做了一番布置,专门找了四喜,教了他精制硝石,制造硝酸的方法,以及所需反应设备的图纸。

硝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硝酸钾,必须通过破碎,溶解过滤、浓缩、结晶等一系列工序之后,去除矿石里不可避免含有的细沙泥、石膏、铁质等杂质,在通过加入碳酸钾(灰霜)来去除溶液中所含镁离子、钙离子和铁离子等,通过反复提纯才能得到赵峥所需要的精制硝酸钾。这些提纯工艺赵峥早就教会二贵、四喜两个徒弟。再加上赵峥早就带着两个徒弟,通过煅烧绿矾制备的浓硫酸,便可得到硫酸钾和硝酸了。

大量的生产制备存在较大危险性,赵峥本想自己亲自动手,但是马上要出发,他又急切想给自己做的转轮手枪造出发射药,便把这项重任交给了一贯成熟稳重的四喜,反复交待完安全主意事项,张大彪和杜松等人又再次要求一起前去,但一则张大彪、杜松这些身强力壮的要参与生产,再则若去的人多了又怕秦达不快,呼延冲虽是外人,赵峥又要打着李家的旗号,便同意了让他跟自己去,而公社里的人赵峥却没让,就让徒弟铁牛一起跟着。

正在赵峥他们准备着行装的时候,有一条身影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村子向北而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