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从芯开始

《科技之从芯开始》

第五十三章 版本更新,体验升级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局长走了,萧跃平过来按着江诚的肩膀。

“江诚好同志,组织上可是要我特别关照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啊?”

他想和江诚开个小玩笑,然而江诚却没有如预料之中的回应,而是沉默了。

萧跃平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然后带着他走了出去,在树荫下坐着。

“老弟说吧,有什么麻烦,说出来。”

夜晚的凉风让江诚脱离思考,他看着萧跃平脸上严肃的表情笑了一下,才解释道:

“不是麻烦,是我又有一些合作的机会可以提供。”

黑暗中明显松了口气,合作嘛,一起赚钱的事肯定好说。

萧跃平没说话,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魔都微电的速度慢了些,如果只是像之前那样提供部分资料还需要等很久。

我希望能通过部分国产组装的方式尽快获得光刻机,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料,更加详细。”

“你要自己建芯片厂?”

萧跃平立即理解了江诚的意图,后者也很干脆的承认了。

“上次托你流片的就是我的自研显卡,光靠东南微电的产能根本不够。

而且东南微电势必也要接其他的订单,能分给海王星的就更少了。”

“看来你对你自己的芯片很看好。”

“我想可以追上英伟达的高端型号。”

萧跃平陡然一惊,追上英伟达!

这句话太有震撼力了,英伟达在市场上是什么水平可是众所周知的,几乎绝对的统治力。

国产gpu厂商不少,也有很多号称能达到主流水平的型号,但仅仅存在于ppt上。

即使有指标赶超英伟达主流型号,那也是在特定环境下特定运算,不能代表综合水平。

真正看出能力的是量产型号,比如量产搭载龙芯cpu和jm7201显卡的电脑,后者的水平仅相当于十年前的gt640。

gt640是什么水平呢?有句话叫拔掉显卡以提升性能,用在这上面再合适不过。

这才是真实的差距,而不是纸上第一。

所以由不得萧跃平不惊讶,这一句话足以让那些国产厂商为之震动。

如果是其他人说这样的大话萧跃平可能不信,但现在他却是相信的。

要是真的有如此高的水平,上面肯定会推动国产化,现在那点5nm产能远远不够。

萧跃平知道江诚很需要光刻机,但是拿不出来那么多,所以只能相办法加快国产化。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对江诚来说不说整台光刻机要花费太多能量,光有光刻机还远远不够,要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产能,需要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本支撑,显然他面前就有一个最大的助力。

萧跃平深吸一口气,上次他提部分资料江诚眼睛都不眨就应下了,那这次……

“所有,所有的技术资料,从总装到零件的都有,可以和第三台光刻机一起给你们。”

“嘶!”

倒吸冷气的声音让周围的气温上升三度,为世界变暖做出了一份贡献。

……

萧跃平急匆匆的走了,正好局长没走远,应该还能追上。

能获得euv光刻机的全套技术诱惑力太大,需要很多人的决定。

江诚一个人走了出来,站在门外看着依旧忙碌的东南微电。

这里很好,但终究还是要有自己的晶圆工厂。

看了许久过后江诚才转过头,独自走向预定的酒店,两公里多不算远。

夜晚的风让他更加清醒,习惯性的查看晶体。

每天他都要在几乎无尽的技术海洋里四处乱翻,不知道是不是使用的更多,晶体的功能也更加完善。

每一项技术的介绍更加详尽,甚至能够用等级描述以当前技术的实现难度。

花费能量解锁的仅仅是技术资料,进行专业翻译需要能量,这之后可以导出,自己找人消化吸收后应用,也可以选择复制成品或者生产线。

当然后面两种复制出的都是那个外星文明的产物,想要进行“地球化”又需要额外的能量。

技术的来源不同,专业翻译、地球化所需的能量也不一样。

比如他现在看的一种电热动力发动机,用于大气层内外短途飞行。

解锁技术需要3000万能量,专业翻译却需要2亿!

这是因为这项技术归属的文明差异与地球过大,科学体系同样如此,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或许对方都不是碳基文明。

包括生产线,已经完全脱离了人类理解的机器范畴,想要地球化依然要更多的能量。

这就是文化与科学差异的体现,实现难度被描述为极难,但就本身来讲并不值得那么多能量去实现。

江诚看过氯铅酸电池技术的原始资料,那所谓的文字在他看来就是鬼画符涂鸦,和他理解的文字沾不上边。

但这都已经极为难得了,起码能用极少的能量翻译出来,说明还是可以理解的产物。

一直高挂的核聚变技术同样一直受他关注,可在后来才发现专业翻译所需的能量之坑爹,技术只要10亿,翻译需要20亿能量。

当然这只是一个文明的一种技术,整个大类里核聚变的技术太多太多,多到数不清,每种方式都不一样,或许有便宜又简单的,但一个个找非常麻烦。

江诚为此很是苦恼,那可是从一个宇宙中搜罗的技术,想要一一了解无异于在做梦,或许看到死才能全部看完。

他干脆就在路边的林地里躺下,仰望着云雾遮盖的夜空,倒是能勉强看见几颗星星,心里的烦闷却没有消减一点。

晶体里的能量还在不断增加,这是海王星在不断给他赚钱,再过十几天就能把第三台光刻机攒出来。

直到一阵冷风让他感觉到了寒意,江诚才坐起身……起,起身?

四肢没有任何动作,或者说全身都失去了控制。

江诚还没来得及思考发生了什么就头皮一麻,眼前立刻变换了景象。

黑暗将他环绕,只有前方漂浮着一团有着极高亮度却并不觉得刺眼的光晕。

光晕微微颤抖着,像是在表达信息。

直觉告诉他那团光晕有智慧,事实也的确如此。

脑海中瞬间涌入一连串的信息。

与之前理解巨量信息受到冲击不同,这一次大量的记忆就好像是他自己的一般全部融入大脑。

主要是两个信息。

第一是晶体之前在超膜(晶体带来的信息表明宇宙只是超膜上的一个个空泡)上穿梭的时候受损,一直处于异常状态中。

现在晶体通过运行实现了自我纠正,返回了正常状态。

那团光晕是重新开始工作的人工智能,它会根据江诚的需要整理寻找最合适的技术,而不是他自己一个个去仔细翻找。

也就是说江诚需要某种技术,只需要将条件设定好,它就能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快速找到符合要求的技术。

第二是技术分级了,不是说有能量就可以解锁,而是需要江诚完成前置需求,比如在解锁核聚变技术之前,他得先有个研究核聚变的实验室,聚拢相关人才达到理论研究条件。

在江诚看来大致可以理解为:版本更新,修复少量bug,优化人机体验,晶体更加好用了,而且人工智能还有更多的功能,有待开发。

不过那个人工智能也有局限,只能完成本职工作,想要聊天是妄想。

在基本理清楚信息后江诚的意识再次回到了身体中,还是熟悉的夜空。

一看手机,和他从晶圆厂走出来的时间只差了一个多小时,大所以他应该在晶体中没经历多久。

再次吹来一阵冷风,江诚裹紧衣服,快步走回了酒店。

……

早上九点,江诚还在睡觉,但东南微电已经是热闹非凡。

厂区中央搭建了一个超大的舞台,背景上第一行的字是庆祝东南微电正式开张,第二行的字就非常耸人听闻了。

“庆祝魔都微电首批国产euv光刻机交付暨东南微电5nm生产线建成仪式”

现在下面聚集着上百名参加的员工,他们都是接触到euv的人,几个月来一直处于管制状态,对外交流一直处于监控中。

这个巨大的秘密即将公开,他们也不再需要之前那样严厉的检查,而且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将会受到表彰参加典礼。

不过相比于昨天最重要的专家来说,那个悄悄举办的仪式更加有含金量。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疯狂想要挤进来却被拦在外面检查的记者。

半导体行业在大陆本身就很受关注,东南微电的大股东华芯更是投入了最尖端的技术人员和绝大部分资金。

所以东南微电早早就受到了密切关注,尤其是在去年末魔都微电宣布duv浸没28nm光刻机研发成功后的消息后,所有人都认为这里将是大陆首次进军14nm以上工艺的地方,要不然不会投入那么高。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