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第9章 百里而争利,取败之道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西进,那东武阳不救啦?”

众将面色都有些疑惑和不爽,

夏侯渊再次问道,“如此岂不是会弄得军心不安?”

被围的不只有在场众人的家小,全军的中层军官的家小全在城中。

若是告诉他们不救东武阳,说不定又要闹出一场哗变来。

“救,”

“但不用现在去救,”

“也不用我们亲自去救。”曹操说道。

“那怎么救?”夏侯渊不解道。

曹操却没有直接回答夏侯渊的疑惑,问道:

“若易地而处,你是贼军,”

“虽然围住了东武阳,却没有多少攻城辎重,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夏侯渊沉思了一会,说道:

“我会派一部分人围城,日日叫战;”

“然后再另派人结营作堑,以逸待劳,然后等待……”

夏侯渊恍然大悟,“孟德是说,他们就在等我们回援?”

“没错,围点打援。”曹操点头道。

围点打援?

众将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鲜词,不过紧接着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如果是他们围住了东武阳却不为克城,那定是要以逸待劳,打击援军。

否则,围之何益?

只是之前都在关心家小被困在城中,一时乱了方寸,只想着要救援。

此时曹操一解释,便全都心中了然,若回军,就正落入了贼人的圈套之中。

“元让,你所部还剩多少兵力?”

“一千二百余人。”夏侯渊想了想答道。

曹操又问道,“敌结营作堑,以逸待劳,你部能否以一击十?”

夏侯渊直言道:“不能。”

“敌虽弱旅,皆是些散兵游勇,且号令不明,旗鼓不分。”

“但若其以大众凌我,我正面迎有恃之众,伤敌一万,我亦自损三千,殆难克矣。”

夏侯渊摇头道,

“且贼众还有五千堪称骁勇的南匈奴骑……”

众将听了夏侯渊所言也开始细细思量,他们是否能够在主动进攻敌营垒的情况下,以一当十。

答案也是不能。

曹操又问道:“若我以逸待劳,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你能否以一当十?”

夏侯渊怔了怔,当即说道:

“如何不能!敌势虽众,但若我军掌握先机,贼虽众,破其易耳!”

众将全部全神贯注地看着曹操,想听到底是怎么个以逸待劳法。

“兵法云,百里而争利,十一而至,擒其三将军;”

“五十里而争利,半至,蹶其上将军。”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刘楚知道,这是《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名言。

说的是急行军时,出征到百里外的地方,一万人最多能到一千人,三军将领可能全部都会被俘虏。

出征到五十里外的地方,一万人只能到五千人,一军主将可能被击败。

出征到三十里外的地方,军队也只能到三分之二的人。

这是古代行军的一个基本常识。

大军行军,一日的极限为三十里,也就是后世14公里上下。

若超过此极限,军队疲惫,就是“以劳赴逸”。

“我军稳扎稳打,直趋黑山诸贼本屯,围魏救赵。”曹操继续说道,

“贼若回军,则东武阳之围自解。”

“东武阳至内黄二百里之遥,”

“贼疾奔来救,士疲马乏,前军不能望见后军,后军不能望见前军。”

“与之战,贼所至者不能十一,破之岂不易邪?”

曹操说罢摊开双手,做了一个翻覆的动作,然后才开怀大笑。

众将闻听曹操此言,再见曹操双手翻覆之势,顿时恍然大悟。

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以劳赴逸,败亡之道!

克之岂不易如反掌?

只有曹仁眉头微皱似有疑虑,开口问道:“若其不归呢?”

曹操仍然笑道:

“贼既无辎重在前,又无粮草在后,所依者皆我四周诸县之食,本无克东武阳之心,”

“他们之意,不过是击我回援,不能克东武阳必矣。”

“我知其不能破东武阳,则我无后顾之忧,便可倾全力破其本屯。”

“待我尽擒贼众家小,携我得胜之师,击敌了无战心之众,敌岂有不溃之理?”

说完,曹操爆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此计确实甚妙!”

曹仁听言稍加思索,然后也被曹操的笑声感染,跟着点头笑道。

“果真是妙计!孟德真是智计百出!”夏侯惇也开怀大笑。

“真…妙…太……太妙了……”曹洪趴在地上开口道。

众将一个个抑制不住心中喜悦夸赞,这几日一直笼罩在他们头上的乌云开始散去。

看着众将连声称妙的样子,刘楚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即使刘楚是提前知道了曹操的解围之策。

但这也确实不算什么非常高明的计策,而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不过一想到诸将的年龄和经历,刘楚也就释然了。

此时,曹操36岁,

未来督二十六军的夏侯惇30岁,

曹魏的南方庭柱、独守荆襄的曹仁也才23岁,

虎豹骑统领,曹仁的亲弟弟曹纯更是只有21岁。

他们的戎马生涯才刚刚开始。

乱世也才刚刚开启不久,名将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名将的。

所有的名将都是在一场场战斗中磨炼出来,慢慢成长的。

没有天生的名将,兵仙除外。

历史往往留给人一种错觉,

开国帝王身边所围绕的无数不世出英雄豪杰都是天赐英才,

是注定了要开天辟地,干一番大功业的。

其实不尽然。

樊哙本来就是个屠狗的,周勃本来也就是个织席的,他们是天生将才吗?

天下屠狗织席之辈何其多也,怎么就他们成了开国元勋,从龙之臣呢?

一言以蔽之,天赐的资质与个人的努力,在大势、气运、与机遇三者面前微不足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大势决定了你能不能遇到大争之世。

气运决定了你有没有足够的资本在大争之世到来时不断地试错。

而个人的资质与努力仅仅决定了,在转瞬即逝的机遇到来之时,

你能不能发现,并牢牢地抓住它。

历史总是成王败寇,然而很多时候,不必只以成败论英雄。

曹操确实是一个有大气运的人,他的父祖给他积攒了足够他挥霍的资本。

自讨董始,曹操就一次又一次地近乎全军覆没,但又能一次又一次地卷土再重来。

累世簪缨的家财与人脉,让他在乱世的初期可以不惜成本地试错、成长。

足够低的试错成本让他可以在短短的十年里,在一场接一场的战斗中,

不断迭代自己的战略战术,直至大成,最终在官渡之战前便磨炼出来一支百战之师。

这也造就了他喜欢弄险的军事智慧,他戎马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在弄险。

而反观刘备的前半生,没有累世簪缨的丰厚家底,打不起大仗,打不赢大仗。

只能小仗则打,大仗则逃,一败再败,东躲西藏。

但尽管屡战屡败,他却从来不敢完全输掉家底。

因为他知道自己就这么大本钱。

他可以接受颠沛流离,

他可以接受寄人篱下,

他可以接受一败再败,

但他绝不可能像曹操一样后顾无忧的纵情弄险。

因为他很清楚,他一旦输光了,就是真的没了,

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所以他永远保存实力,

所以他永远蛰伏等待,

等待着属于他的机遇降临。

直到老之将至,他终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攒到了自己少得可怜的原始资本。

而那时,一生都有大气运傍身的曹操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并以一己之身,挡住了所有的阳光。

刘备注定了只能生长在阴影之下。

是刘备天生打仗就不如曹操吗?

不见得。

只是当刘备和曹操终于对上的时候,曹操靠着大气运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已经练级练到90级了;

而刘备最后终于接住了晚来的气运,却拼尽全力也只能练到70级罢了。

刘楚绝不当刘备。

他要把握这乱世初开的短短一瞬,抓住自己的机遇,

快速迭代、成长。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