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第25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哦?”

曹操笑脸渐渐凝固,疑惑地问道,

“我如何能得知公台所为何来?”

“百万黄巾寇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阵中战死。”

“想必明府今早已经得到消息了。”

曹操不禁感到头疼。

看来送信给陈宫之人是知道济北相鲍信给自己也送了信之事。

陈宫此人确实是聪明,可其言语行事实在是有些咄咄逼人,自己却偏偏又不能轻易得罪于他。

“嗯,我确实接到济北相的来信了。”

曹操点点头,从席上站起了身,开始踱步走到陈宫身后,复又扭头看向陈宫,双眼微眯试探道,

“就是不知,公台此来目的,与我心中所想是否相同。”

陈宫看了眼曹操,面色毫无波动地点了一下头,然后直接走到旁边一席跽坐下来。

“我还未说我心中所想,公台如何得知,我已经知道你所为何来了?”

曹操不禁疑惑地看着陈宫。

“明府是个聪明人。”陈宫答道。

曹操一愣,他忽然有些懵逼。

这些自诩名士的人都喜欢这么说话吗?

要不是刘楚曾跟我说,你会来迎奉我入兖州,我能知道你来找我干什么?

我又不会未卜先知……

曹操决定还是继续兜个圈子。

“那我就说我心中所想,”

“公台此来——”

“是想让我领兵东入兖州,平定青州黄巾。”

陈宫目不转睛地盯着曹操,一言不发。

曹操迎着陈宫如刀如剑的目光,这下是真的头疼起来了。

空气一时间有些凝滞。

过了半晌,曹操深吸一口气,直接走到了陈宫身侧,跟陈宫一样跽坐了下去,然后给陈宫沏了一杯酒,又给自己沏了一杯。

“公台此来——”

“是因为兖州群龙无首。”

曹操顿了顿,转头看向依然直视前方,对他不加理会的陈宫,

“而公台知道,我曹操想入主兖州!”

陈宫还是没有理会曹操,

曹操见状,眼神骤然凌厉起来。

他现在知道了,陈宫在等他的是这一句话,

“而能助我曹操入主兖州之人,当今之世——”

“唯有公台一人也。”

陈宫这时才终于转头看向曹操,但依然是面如平湖,并未因曹操之言有丝毫波澜。

他从那天曹操突然任命他为郡功曹时,便已经知道了曹操心中所想。

东郡非用武之地,曹操是不会耽于在这弹丸小郡,受制于人的。

而曹操是个爱用险的人,也是个极有野心的人,就跟自己一样。

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张开羽翼,飞到更广阔的天地。

而现在,就是最大的机会。

也是唯一的机会。

稍纵即逝。

自己看准了这个机会,那曹操,一定也看准了这个机会。

陈宫并不回答,而是举起酒樽,也不敬曹操,自己一饮而尽。

放下酒樽后,他神色从容道,

“明府果然是个聪明人。”

曹操又给陈宫斟了一杯酒,

“只是公台,我曹操人马不到八千,且多有新卒,兵不习战,

刘公山率五万劲卒暂且不敌,我又如何能为兖州抵住这百万黄巾?”

曹操知道,入主兖州的代价,就是帮兖州的世家大族们抗住这百万黄巾。

而至于抗住之后,自己还能剩几分力量与世家大族们对抗,乃至角逐天下,就不得而知了。

“这便是明府之事了!”

陈宫听到曹操还和他假意推脱,站起身离席而去,似乎不愿再与曹操多谈。

曹操一把扯住陈宫衣袖。

陈宫勃然变色,

“如此机缘际遇,从来无有万事俱备之时,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州今无主,王命断绝。”

“如明府不欲为之,兖州自会自己选出主事之人。”

曹操闻言沉思不语,松开了手。

“而若明府有意为之,则宫可助明府一臂之力,行合纵连横之事,

使明府以兖州为资,收天下之地,成霸王之业也!”

陈宫激昂之语传入曹操耳中,

曹操眼神飘忽不定,木然地从案牍上抓起酒杯,将酒往口中送去。

然而酒未入口,却是洒在了他身上。

曹操赶紧回过神来,拍了拍衣服,

虽然他早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陈宫真的带着机会到了面前,他既喜且忧。

刘楚诚不欺我。

现在是他真正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曹操离席起身,走到陈宫面前,朝陈宫拱手深深一揖。

“公台真乃我之郦生,还请公台助我!”

郦生便是郦食其,是真正的纵横之士。

以其三寸不烂之舌,兵不血刃拿下天下粮仓陈留,峣关,后又数为刘邦喉舌,出使诸侯,拿下数十城,在刘邦略定三秦时功不可没。

陈宫看到曹操这副作态,神色也为之一松。

他此行的目的达到了。

“明府不必如此。”

陈宫扶起曹操。

“公台若能使我曹操得牧此州,功莫大焉!”

“我在此先许公台一大郡之守!”

事在人为,陈宫来是来了,但曹操深知,如果不许以足够的利益,陈宫此人不会平白无故来帮他。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陈宫摇了摇头,

“一郡之守何足道哉?明府若能资之以成霸业,万勿忘我今日之功。”

曹操没想到陈宫居然这么直接,

“操必不敢忘!”

“好,既如此,宫定不辱使命。”

“还请府君整顿人马,旬日之内,我必引兖州之众至此间迎使君大驾。”

陈宫言罢躬身退下。

迎使君大驾?

陈宫言语之间竟然如此胸有成竹,让曹操一时有些目瞪口呆。

直至陈宫走出门外,曹操才又亲自出门。

看着陈宫最终消失在巷末,曹操久久伫立不动。

“真又如廷璞所言,陈宫来迎奉主公入主兖州了?”

戏志才率先出现在曹操身后。

曹操点了点头。

众人见曹操点头不由再次惊叹不已。

戏志才也由衷感叹,对于刘楚,他是越发摸不清深浅了。

“呵呵……”

“与其说是迎奉我,倒不如说,他也是在利用我。”

曹操自嘲一笑,

“我以前还是太小看他陈公台了。”

曹操与众人回到正堂,将刚才陈宫之言尽数说与众人,众人无不侧目。

“可是我们真的要现在就出发去兖州吗?”

曹操正要商量整顿人马之事,曹仁第一个发问道。

他并不是很明白陈宫所说的时机的含义。

“经故渎一役,我们虽然伤亡并不惨重,甚至还从俘虏中选了两千余精壮补入了各部。”

“但新卒未练,粮草未足,何不等到秋收后再去?”

“是啊,我也赞同,”夏侯渊闻言也附和道,

“陈宫来迎孟德入主兖州,我看他就是不怀好意,想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让他们兖州诸侯先与黄巾贼消耗半年,待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们再乘虚而入,岂不更好?”

“是啊,等到秋收后,我们兵精粮足,岂不是更加有备无患?”

众将开始一个个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们都认为应当入兖州,但不应当现在入兖州。

“诸位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戏志才站了出来,现在就是他这个参军存在的意义。

“但正如陈公台所言,入主兖州的机会转瞬即逝,不可多得,原因有二。”

众将纷纷侧目,想听听戏志才的见解。

“其一,是兖州群雄,”

“如今这块烫嘴的肥肉就在眼前,面对百万黄巾,兖州世家豪强无人敢摄而食之,

陈公台正是知道这一点,才会来迎奉主公入主兖州,因为他知道,主公有这个胆量。”

“如若等其他人将这块肥肉取去,彼时,再想从他人嘴中抢过来,仅凭我们八千人马,再如何精锐,恐怕也是火中取栗,难上加难了。”

“其二,”

戏志才深吸一气,然后缓缓吐了出来。

“再等半年,袁本初便会彻底空出手来了。”

什么?

众将顿时悚然一惊,而戏志才仍在继续。

“如果届时百万黄巾仍未被平定,那么袁本初便会以讨贼之名,光明正大地进军兖州。”

“彼时,袁本初将据四州之地,拥数十万之众,离实现他的野心,创立他的霸王之业便不远了。”

“不放手一搏,我们将永无彻底脱离袁绍的可能,更遑论匡扶汉室社稷?”

“不放手一搏,不但主公的征西将军之梦做不成了,在座的所有人,也都只会在史册上留下乱臣贼子的骂名!”

戏志才说完便拱手落座。

众将此时一个个面面相觑,冷汗直流。

他们彻底明白了陈宫所说的时机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操也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荀君以为如何?”曹操再次向荀彧问道。

即使刘楚已经预言过,但在入主兖州之事上,荀彧一直未曾发表过什么意见。

因为事情是否真的会发生彼时还尚未可知。

曹操现在知道,不论自己对入主兖州如何渴望,付出惨痛的代价是必然的。

这代价,目前的自己能不能负担得起,与自己同盟的荀彧又愿不愿意和自己一起付出,他拿不准。

真正要做决定之际,曹操必须听听荀彧的意见。

他的眼光一向比其他人更加深远。

荀彧听到曹操询问,也站了出来。

尽管经常相见,但其独立庭中,清癯傲岸的长躯还是不由地让众人心底再次暗暗赞叹。

“我意与志才同。”

荀彧昂然正色道,

“兖州世家大族与豪强军阀或许是存有利用将军之力,以攘除黄巾之念。”

“至于黄巾之乱平定后,将军还能保有几分实力,兖州豪强世家会不会反戈一击,确实未可知也。”

“可将军若想成大事,除了冒险一搏,别无他法。”

“纵观古之成大事者,无不以根基为要。”

“昔者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固守,故虽时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今天下板荡,群雄骤起,各怀鬼胎割据一方,天下无主之地,仅兖州一州耳。”

“而兖州有大河、济水为其险阻,是天下要地,其虽残坏,犹易以自保,”

“正是将军之关中、河内,不可以不先据而有之。”

荀彧顿了顿,环顾沉思中的众人,忽然想起了刘楚的一句话,

“廷璞亦曾有一言与我,我以为正与此时相合。”

众人闻言全都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个个眉头紧皱注视荀彧。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此时,便是天地同力,时来运转之际。”

“故,此去虽万死万难,我等亦必取之。”

荀彧话语既平和又坚定,

言罢拱手退回席上。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简单直白,却又鞭辟入里。

在座众人无不汗毛炸起,如遭雷击……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