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21章 德水波涛沉太后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528年,正月,洛阳城。

初七晚上,胡太后得到报告,儿媳妇潘嫔刚给自己生了个孙女。胡太后皱了皱眉,思考了一会儿,命左右出去宣告,说潘嫔生的是个皇子,同时以孩子怕风为名严禁母子与外人相见,皇帝本人也不行。谁敢泄露实情者杀无赦。

皇帝元诩听说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宝贝儿子,欣喜若狂,虽然暂时看不到儿子的样子,但有老妈在照顾应该不会问题。由于北魏一朝子贵母死的传统,能有皇子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元诩就下旨改元武泰,大赦天下。

胡太后之所以做出这种怪异的决定,是因为内心中深藏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算上今年,胡太后第二次临朝听政已经将近三年。当年第一次临朝的时候,胡太后虽然私生活不甚检点,但还算比较注重朝中政务,国家治理得也颇为不错。但在经历过五年幽禁之苦以后,胡太后这次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她不仅将原来的旧情人郑俨调回朝廷,封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昼夜留宿禁中,而且还进一步宠幸了徐纥、李神轨等人,寝宫之内鸳衾玉枕缠绵悱恻,天天过的都是神仙日子。

除了固定的几个面首之外,胡太后还四处寻新猎艳。她曾经看上了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杨白花,借故将其叫入后宫强行临幸。杨白花事后越想越怕,担心祸及己身,但整个北魏都是胡太后的天下,无处可逃,无奈之下只好投奔了南梁,改名为杨华。胡太后追思不能自已,便为杨白花做歌一首,令宫女昼夜吟唱,以表自己的相思之苦。

至于国家大事,则直接扔给元徽等人全权处理,原则上你们只要跟我汇报好消息就行了,坏消息你们自己内部消化。元徽等人也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报喜不报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这几年北魏政事纵弛,盗贼蜂起。现在东有葛荣,西有万俟丑奴,北边的尔朱荣还不是很听话,南边的梁朝也时不时派人过来打秋风,北魏政府能够真正控制的疆域只剩下洛阳周边一小块。

胡太后不管这些,反正祖上留下的家底足够大,折腾去吧,不耽误我享乐就行。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神仙日子虽好,有个隐患胡太后却始终难以忽视。

皇帝元诩一天比一天长大,算起来今年已经快十九岁了。北魏皇帝都是少年有为,比如太武帝拓跋焘,十四岁领兵,十六岁破柔然,十七岁败胡夏,十九岁攻破赫赫有名的统万城,威震天下。元诩的老爸元恪也是十七岁就北征南伐开疆拓土。现在元诩也十九了,还躲在老妈的身后不能亲政,实在说不过去。

更要命的是胡太后私生活的保密问题。这些事情虽然差不多已是尽人皆知,但都是背地里偷偷议论,没人敢直接跟元诩说。胡太后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见不得光,所以严令宫内诸人要瞒着元诩,为此还杀了不少倒霉蛋以儆效尤。

光注意自己这边还不够,胡太后还得提防元诩身边的人告密。所以无论谁,只要跟元诩走得太近,就要倒大霉了。元诩曾经很信任散骑常侍谷士恢,经常带在身边。胡太后发现之后,借故要把谷士恢派到外地当官。可是外面兵荒马乱的,哪有皇帝身边舒服啊,谷士恢各种推脱,结果胡太后一怒之下随便找个理由就把谷士恢给砍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屡次发生。

元诩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事情多了难免起疑,而且他也发现老妈很多举止也不正常,跟一些人的关系有些过于亲密了,便开始明察暗访,结果让他颇为沮丧。他内心一直拒绝相信老妈会做出那样的事,但太多证据摆在那里,不容他有别的解释。

元诩心想算了吧,过去的事情深究下去也没什么好处,今后别再瞎搞了就行。于是他要求胡太后马上把郑俨、徐纥等人赶出朝堂,不要再见面。可是这些人受宠日深,胡太后如何舍得让他们走。于是母子二人之间经常爆发争吵,矛盾越来越大。

元诩毕竟是儿子,虽然觉得老妈做得不对,也只是据理力争而已。他觉得再坚持几年等老妈年纪大了也就不折腾了。

但胡太后不这么想。她才三十几岁,好日子刚刚开始,岂能让这个毛头小子给搅和黄了。郑俨徐纥等人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他们的荣华富贵都源自胡太后,一旦元诩当权之后自己肯定被收拾。事关性命,顾不得别的了,所以他们一有机会就给胡太后吹枕旁风,建议胡太后做大事要狠一点,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母子之情最终还是没有权力的诱惑大,胡太后内心开始动摇,多年前舍命拼来的宝贝儿子渐渐变成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胡太后心意已决,现在只等最后一个条件齐备了。如果元诩有了子嗣,那他死后胡太后就可以再立幼主,名正言顺地继续她的临朝统治。

所以这次潘嫔生产,胡太后格外关注。奈何潘嫔不给力,生的是个女孩,胡太后不禁有点儿失望。但她很快灵机一动,反正孩子还小,干脆就谎称是皇子好了,糊弄个两三年再说。只要能保守秘密,没人敢来查验。两三年之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就在胡太后阴谋筹划的时候,突然收到尔朱荣的上表,尔朱荣在表中说,现在太行山以东叛军猖狂,冀州和定州均已失守,官军屡屡败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请朝廷准许我派遣三千精骑去东援相州。

尔朱荣说的其实半虚半实。实际上,现在东边叛军的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葛荣击败源子雍和裴衍之后,趁势继续南下打算一举攻占相州。当时朝野上下人人惶恐,希望全寄托在新任相州刺史李神身上。李神是李崇的堂弟,胆略气节过人,这次临危受命,面对葛荣十几万士气正旺的叛军主力,没有丝毫慌乱。他抚慰将士严守城池,以一己之力生生将葛荣继续南下的铁蹄挡在邺城之外。

葛荣集结所有精锐力量全力攻打邺城,久不能克,无奈只好回头返回定州。

定州刺史杨津一直在苦苦支撑。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两年多了。

防守定州是个苦差事,外面不光有葛荣的叛军,北边的杜洛周打下范阳之后,也开始南下进入定州,就是说杨津需要同时应付两股叛军势力的进攻。

杨津是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人,他奉命留守定州的时候,就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他修理守城战具,加固城墙,同时还利用地道主动出去偷袭叛军。更有创意的是,他还命人在城墙上设置了几个用来铸铁的炉子,如果叛军攻城,就把烧化了的铁水往敌人身上倒。这个狠招给叛军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从此不敢轻易爬城墙,生怕当头一瓢铁水浇下来自己就碳化了。

当初葛荣也曾经采用诱降的方法,但杨津把传话的人直接砍了,不为所动。

葛荣大军南下打冀州的时候,杜洛周趁机包围了定州。当时定州防守已到极限,眼看就支撑不住了,杨津不光向朝廷请求援兵,甚至想到了向柔然求救,但都没有下文。

即使这样,杜洛周也没能正面攻下定州。最终还是因为长史李裔叛变,偷偷开门引叛军入城,定州城才被杜洛周占领,杨津被俘。

杜洛周攻打定州损兵折将,本打算烹了杨津解恨,但手下诸将都很佩服杨津的忠义,力劝杜洛周不要滥杀忠臣,杜洛周最终只好把杨津收押起来,没有加害。

定州失守之后,东边的瀛州彻底被隔离了,瀛州刺史元宁放弃抵抗,举城投降杜洛周。

结果就是等葛荣回到定州的时候,后方的几块肥肉都被杜洛周给抢走了。

葛荣大怒,合着我在前面跟官军主力硬碰硬,你杜洛周在后面捡现成的,天下哪有这种好事。况且一山不容二虎,留着杜洛周迟早是个麻烦,所以葛荣二话不说,领兵就去跟杜洛周干架。

杜洛周根本没有准备,而且他身边那帮人确实也打不过葛荣的精锐,很快就被团灭,杜洛周本人被杀。杜洛周麾下的叛军一见大哥已死,无心抵抗,纷纷转投到葛荣的旗下。于是幽州燕州定州瀛州的人马地盘尽入葛荣之手。加上原来的冀州和殷州,葛荣已经占领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东边的沧州和南边的相州还在坚守。

所以在胡太后看来,尔朱荣不去救离晋阳最近的定州和殷州,反倒要派兵抢占还在朝廷手里的相州,颇为可疑。她不想节外生枝,于是给尔朱荣回复说:“现在国内形势一片大好,我已经派北海王元颢领兵两万支援相州,你在秀荣呆着就好,不用出兵了。”

尔朱荣一看这不是睁眼说瞎话么,于是再次上书说:“叛军虽然稍有收敛,但官军这边还是不占优势,如果不改变战略是难以彻底搞定叛军的。我建议联系柔然偷袭叛军后方,北海王元颢攻击叛军正面,我领兵在井陉以北滏口以西分据险要,攻其叛军的侧翼。葛荣刚合并了杜洛周的余众,人心不齐,此时出兵肯定能成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