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34章 明光喋血天地崩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530年,八月,洛阳。

自六镇之乱以来,历经七年的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东南西北各处的叛乱终于都被平定。

北魏终于又看到了盛世的曙光。

但元子攸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一切的功劳都跟他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尔朱荣搞定的。

这已经不是功高震主的问题了。尔朱荣俨然就是凭一己之力再造了整个北魏,而他,当朝皇帝元子攸,就像一个仅有象征意义的朝堂摆件,百无一用,也无足轻重。

现在尔朱荣虽然人在晋阳,但早已在元子攸身边安置了很多党羽,朝中各个关键位置上也都安排了自己的人,朝廷内外的各种动静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报告。

现在尔朱荣不再想自己称帝的事情了,他觉得当个曹操挺好,身后的事情让儿子那一辈做吧。

如果元子攸甘心做傀儡,两人倒也相安无事。可偏偏元子攸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想当汉献帝。在他看来,当皇帝是个很严肃的事情,要么不当,当就要当真的,实实在在掌权说话算那种。所以他朝夕不倦,积极处理一些冤假错案之类尔朱荣看不上的事情。

一个橡皮图章居然如此不安分守己,这让尔朱荣很不高兴。

由于元子攸不肯放弃权力,难免会跟尔朱荣出现冲突。尔朱荣曾经提名了一个人去当曲阳县令,吏部尚书李神俊跟元子攸商量后,认为不合适,就没同意。尔朱荣大怒,直接让这个人去曲阳夺了县令的位置。李神俊一看自己这个吏部尚书没法当了,惧而辞职。尔朱荣没当回事,元子攸的人都辞职了才好,省得碍事。他也不设新的吏部尚书了,直接让族弟尚书左仆射尔朱世隆去主持吏部。

还有一次,尔朱荣奏请启用北方人做河南各州的刺史,元子攸一看这也太过分了,不是要把全国刺史都换成你的人吧,于是也没同意。尔朱荣不依不饶,派上党王元天穆入宫当面要求,元子攸还是没同意。元天穆吓唬元子攸道,天柱大将军乃社稷重臣,他如果较起真来把全国所有的官都换一遍,恐怕您也拦不住,为啥区区几个刺史您就不同意呢?

元子攸一听火就上来了,心说尔朱荣欺负我也就罢了,你个跟班的也敢狐假虎威,未免太嚣张了一点。他正色道,请你转告天柱大将军,如果他想当皇帝,那我就让给他;如果他还认我是皇帝,就没有越过我自己任命官员的道理。

元天穆一看元子攸太倔了,知道自己吓唬不住,只好回去把情况告诉尔朱荣。

尔朱荣大怒,元子攸你当年可是靠我才当上皇帝的,现在居然真把自己当回事了。这笔账先记着,等以后有机会收拾你。

朝堂上冲突不断,后宫也来拱火。元子攸的皇后,也就是尔朱荣的长女尔朱英娥本是孝明帝元诩的嫔妃,尔朱荣掌权后,为了拉拢跟元子攸的关系,硬把女儿塞给元子攸做皇后。元子攸因为近期对尔朱荣不满,对皇后也稍有冷落。尔朱英娥气不过,屡有愤懑之词,经常跟元子攸吵架,说你这个皇帝是我家设的,现在居然敢这样对我。如果我老爸当初决定称帝的话,早就没你啥事了。

朝堂上被尔朱荣欺负,回宫被皇后奚落,元子攸成天闷闷不乐,心说我这过的是啥日子,还不如不当皇帝来得自在。

所幸前段时间四方叛乱未息,尔朱荣的精力都放在平叛上,元子攸的压力还稍微小一点儿。但现在天下已定,元子攸知道真正的苦日子要来了。他问临淮王元彧道,难道从今天起天下就没有贼寇了么?元彧见元子攸说这个话的时候脸上没有高兴的表情,早就猜出了弦外之音,便回答道,我恐怕贼寇平定之后,才是陛下真正要操心的时候啊。

元子攸一看元彧很上道,心里高兴。他怕身边尔朱荣的耳目看出端倪,赶紧接过话头说是啊,安抚战后的百姓肯定很不容易,把这个话题给岔开了。

从此之后,元子攸和元彧就开始密谋下一步的对策。后来加入的还有城阳王元徽、侍中李彧等人,这些人都是元子攸的亲戚,利益相关,都觉得尔朱荣不可靠,指不定哪天再搞一次河阴之变就麻烦了。

商量的结果,大家一致决定找机会干掉尔朱荣。

想得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尔朱荣现在人在晋阳,手握重兵戒备森严。他们这几个人没兵没将,根本就无从下手。

正在众人没有头绪的时候,八月底突然收到尔朱荣的奏章,说他要来洛阳一趟。

原来尔朱英娥已经怀孕快九个月了,他是来等着看外孙出生的。

这个理由对别人来说合情合理,但搁尔朱荣身上可不得了,洛阳内外的官员百姓得到消息都吓坏了。两年前契胡骑兵杀进洛阳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莫非马上又要再来一次?

元子攸赶紧跟心腹大臣商量对策。元徽等人认为反正也拦不住,就顺水推舟让尔朱荣过来吧,正好趁机把他干掉。但胶东侯李侃晞和济阴王元晖业认为尔朱荣敢来洛阳,必定有所防备,恐怕不会有下手的机会。还有人建议应该除掉尔朱荣的党羽,发兵挡住尔朱荣,绝对不能让他进洛阳。

元子攸看大家吵成一团,自己也没有了主意,但他知道靠自己能调动的这点儿人挡住尔朱荣是没戏的,只能先看尔朱荣那边的情况再随机应变了。

其实尔朱荣那边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首先就是在朝内的尔朱世隆,他隐约听闻了元子攸在密谋对付尔朱荣的传言,担心大哥过来会有危险。于是他写了封匿名信贴在了自己家门上,信上说“天子与杨侃、高道穆等人策划,打算杀掉尔朱荣。”尔朱世隆取下这封信送给尔朱荣看。

尔朱荣没废话直接把信给撕了,说尔朱世隆胆子也太小了,这能也信,普天之下岂有敢跟我做对之人?

尔朱荣的妻子北乡长公主也劝尔朱荣不要入朝,毕竟上次在洛阳杀戮太多,保不齐有人寻仇,还是呆在晋阳安全。

尔朱荣还是不听。

八月底,尔朱荣率领五千骑兵从并州出发,九月初的时候进入洛阳城。

人数不多,动静不小。现在尔朱荣和元子攸的矛盾早已半公开化,大家纷纷传言尔朱荣要造反了,打算废了元子攸血洗洛阳城自己当皇帝;又有人说皇帝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已经安排好了人马要干掉尔朱荣。一时间风声鹤唳,洛阳城里的官员和百姓跑了一多半。

元子攸是皇帝,没法跑。当皇帝当成自己这个样子实在是窝囊,也罢,既然尔朱荣已经来了,不如狠一点儿趁这个机会做掉他,免得整天担惊受怕。

但还有个问题,尔朱荣虽然过来了,元天穆还留在并州。万一尔朱荣有事,元天穆那里手握重兵,必定会兴师问罪,到时候也是个大麻烦。

既然想干就干得彻底一点儿,一锅端了免除后患。

于是元子攸派人通知元天穆来洛阳与天柱大将军一起议事。

元子攸跟一帮近臣成天鬼鬼祟祟密谋搞小动作,尔朱荣在朝中的耳目也有所察觉。有人偷偷告诉尔朱荣,说将军您可要小心,皇帝最近行为颇为可疑,很可能对您不利。

尔朱荣还是没当回事。他觉得其他人想多了,元子攸手下没兵没将,只有一群书生,拿啥跟我斗?

好吧,既然你们不放心,我就去问问皇帝本人。

于是尔朱荣直接找到元子攸,说女婿啊,有人跟我说你打算杀我,是真的么?

元子攸心想没错是真的,我早就看你不顺眼了。他很善于掩饰,跟尔朱荣说,别听那些人瞎扯,他们还跟我说你要干掉我呢,这帮外人的话哪能信。

尔朱荣闻言大喜,我就说是谣言么,咱俩关系这么好,哪能有这些想法?

尔朱荣出身契胡,从来都是直来直去,别人说啥他信啥,也从来没人敢骗他。

这种性格领兵打仗没问题,玩政治搞腹黑根本不够用。

从此之后,尔朱荣完全放松了警惕,入宫的时候随从只有几十个人,而且都不带兵器,显示出对元子攸充分信任。

结果搞得元子攸反倒不忍心下手了。

人家这么信任我,我还暗地里下黑手未免有点儿太不仗义。

众人见元子攸心软,都急死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次如果不干掉尔朱荣,等他回去之后肯定会知道洛阳的内幕,到时候大家都得没得跑。元徽跟元子攸说,皇上您快下决心吧,尔朱荣现在就算不造反,如此骄横跋扈的样子也没法忍,何况谁又能保证他以后不造反?做大事千万不能优柔寡断。

元子攸还在犹豫。现在元天穆还没过来,还有考虑的时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尔朱荣虽然暂时没有造反的念头,但他手下众将都盼着升官发财当开国元勋,一帮人没事就聚在一起相互撺掇。行台郎中李显和说:“天柱大将军都到洛阳了,居然还没有赐九锡,这皇上也太没眼力见了,难道等大将军自己去要么?”

九锡是皇帝给臣子的最高赏赐,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司马伦、石虎、桓玄这些人都接受过,这是很高的荣耀。

但是讽刺的是,接受过九锡的人,后来大部分都谋权篡位了。

都督郭罗刹不屑一顾:“九锡算个啥,我觉得皇上可以直接准备禅位的册文了。”

参军褚光跟着溜缝儿:“听人说并州城上紫气蒸腾,肯定应在天柱大将军身上没跑了。”

几个好事之徒一鼓动,尔朱荣带来的将士也都开始飞扬跋扈起来,经常没事找事欺负朝内的官员。这些官员气不过,纷纷来找元子攸告状。

元子攸只能让大家先忍一下,暂时还惹不起这帮契胡。

这段时间,武卫将军奚毅经常偷偷来找元子攸,陈说尔朱荣及其手下诸多大逆不道的行为,说皇上您放心,如果有需要的时候,我肯定誓死保护皇上,绝不会站在尔朱荣那边。

奚毅乃前朝重臣仪同三司奚建的儿子,本人也屡有战功,但问题是他跟尔朱荣是表兄弟,所以元子攸本能地保持警惕,说天柱大将军哪能有啥坏心眼,但你的这份忠心我不会忘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