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58章 再定关陇意峥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534年,四月,秦州。

宇文泰收降了李弼和豆卢宁,逼死了侯莫陈悦,却还是没能拿下秦州的州城上邽。

因为上邽城里还有个可朱浑道元。

可朱浑道元本是渭州刺史,这次为了对抗宇文泰,侯莫陈悦专门把他调过来协助守卫秦州。

可朱浑道元是个很冷静的人,他得知李弼和豆卢宁临阵倒戈,侯莫陈悦的队伍已经崩溃之后,立刻派手下把侯莫陈悦的逃兵都收拢到一起,退入上邽城内,凭城拒守。

宇文泰起初并没有把可朱浑道元放在眼里,既然你不投降,那就打呗。他率领部队直接杀到上邽城外,下令开始攻城。

可是他实在是低估了可朱浑道元的本事。

可朱浑道元出身怀朔,属于塞北的豪族世家,他的曾祖父曾经当过怀朔镇将。六镇之乱期间,可朱浑道元举家迁移到定州避难,先后追随过鲜于修礼和葛荣,之后又投奔了尔朱荣。

可朱浑道元本人精通兵法,善于御众,从军多年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当年在葛荣旗下的时候,就凭借战功被封为梁王。关陇平叛的过程中,他作为侯莫陈悦的部下随同出征,也是功勋卓著,战后被封为渭州刺史。

宇文泰指挥大军把上邽团团包围,开始四面猛攻,结果连打了多日,损兵折将无数,愣是没打下来。

宇文泰觉得不妙,他现在劳师远征深入陇山,只适合速战速决,一旦时间拖得久了,不仅士气会降低,后勤补给也非常困难。

可是眼前这个可朱浑道元是个硬骨头,一时半会儿肯定啃不下来。

此时侯莫陈悦已死,自己的主要战略目的也已经完成,后面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再在这里耗费精力就有些不划算了。

于是宇文泰决定不打了,他派人到上邽城里跟可朱浑道元谈判,介绍了一下外面的形势,说只要你投降,尽管提条件,否则硬怼下去对大家都不好。

其实可朱浑道元守得也很吃力,他坚持不投降,主要是因为自己是侯莫陈悦的部下,忠臣不事二主。可是现在侯莫陈悦已经挂了,再硬撑着也没什么意义。他也是聪明人,既然宇文泰主动示好,那就顺势下台阶吧。

于是双方共同签订盟约,可朱浑道元让出上邽归顺宇文泰,前提是他可以保持自己部队的独立性和渭州刺史的位置。

宇文泰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上邽。

侯莫陈悦在秦州经营多年,上邽库府内的财物堆积如山。宇文泰是做大事的人,这些好东西他自己一点儿也没留,全部赏赐给麾下的士卒。

实际行动永远比喊口号有说服力,舍得分钱的老板才是好老板。大家见宇文泰如此重义轻财,都非常高兴,觉得这次算是跟对了人,未来大有盼头。

宇文泰急于跟可朱浑道元达成妥协,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陇南一带的局势很乱。

陇南也就是北魏的南秦州和东益州一带,这块地方地处北魏和南朝的交界处,又是氐族和羌族的聚集地,历来民风彪悍酋帅众多,一有机会就要起来闹事。当初六镇之乱的时候,莫折天生的部队就基本都来自这里的羌族城民。

这次挑头闹事的是氐族酋帅杨绍先。

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关陇南面曾经先后出现过五个正式的胡人政权,分别是仇池国、宕昌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除了宕昌国是羌族政权外,剩下四个都是氐族政权。杨绍先即是武兴国的第四位君主。

五个政权中,仇池国在371年为前秦所灭,再次建国后,又在442年被南朝刘宋所灭;武都国则在477年被北魏所灭。

506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派建武将军傅竖眼领兵讨伐武兴国,君主杨绍先被生擒之后押送洛阳,武兴也被灭国,变成北魏的东益州。

只有宕昌国和阴平国目前还继续存在。

杨绍先在洛阳一关就是二十四年。四年前,也就是530年,正赶上元子攸火拼尔朱荣,北魏朝内大乱,没人顾得上管他,杨绍先借机逃出洛阳回到武兴。

在贺拔岳治理关陇期间,杨绍先躲在家里没敢乱动。等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暗杀之后,关陇一带人心动荡,杨绍先认为时机已到,便召集氐氏旧部复辟武兴国,再次称王。

杨绍先担心自己一个人造反目标太大,秉着法不责众的心理,他极力鼓动周边的其他地方势力一起造反。当时关陇的刺史们忙着站队,都无暇顾及其它事情,结果西北一带很快就叛乱蜂起,东至南歧州,西至瓜州和鄯州,跨州据郡的造反势力不可胜数。

最倒霉的要数凉州刺史李叔仁。这个哥们一贯的运气不好,他刚从朝内散骑常侍的位置上改镇凉州不久,结果正赶上辖区内的民众造反,他直接被抓起来丢进了监狱。

此外,宕昌国的君主梁仚(xiān)定也趁机过来打秋风,勾结吐谷浑一起占据了河州的金城郡。

这种情况下,宇文泰不得不尽早结束官军内部的争斗,腾出手来处理这些叛乱问题。

宇文泰先后担任过原州和夏州刺史,对安抚这些少数民族很有经验。他知道这些人好勇斗狠,如果完全靠镇压的话,既费力气又不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摆出高压的姿态,同时又施以恩惠,软硬两方面同时下手才能搞定。

于是宇文泰派李弼去镇守原州,派可朱浑道元依旧回去镇守渭州,负责西面的治安;又派赵贵去镇守秦州,派拔也恶蚝去镇南秦州,负责南面的治安。

原渭两秦是扼守陇山西南北三个方向的核心州郡,驻兵在这里就相当于占据了陇右的控制权,这也是摆出一个警告的姿态,如果谁不识抬举再敢闹事,就随时出兵去收拾他。

此处也彰显了宇文泰的霸气和自信。毕竟李弼和可朱浑道元都是刚投降过来的将领,即使他们能力出众,但敢于这么快就委以重任还是很需要魄力的。这既表达了用人不疑的态度,也暗示即使出现问题自己也有能力处理。

关陇一带山地多粮田少,于是宇文泰又派人去关中的豳州、泾州、东秦州和歧州一带征集军粮运送过来,确保驻兵的州郡粮草充足。

战略威慑很有效果,梁仚定发现局势不妙,知道再呆下去就成靶子了,很快就撤出河州退回宕昌国。杨绍先知道自己的武兴国太小,又刚刚复国,没办法跟官军抗衡,只好主动把老婆孩子送给宇文泰当人质,以换取保持自己藩国的地位。其他造反势力也基本都是欺软怕硬的货色,一见官军内部问题处理完毕,马上就要出兵来找自己算账了,都纷纷主动认怂不敢再闹事了。

外部问题解决得比较顺利,但回头却发现内部还有遗留问题没有处理完。

这次捣乱的是豳州。

豳州地处陇山以东,关中以北,虽然四周也有山,但地势远没有陇山一带那么险要。

豳州刺史名叫孙定儿,是侯莫陈悦的党羽。宇文泰本以为侯莫陈悦已经挂了,豳州又无险可依,但凡有点儿智商肯定会投降。

结果这个孙定儿完全搞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现在是侯莫陈悦残党中唯一的刺史,其他不想投降宇文泰的人都纷纷跟他联络,愿意推举他当新的老大。这种情况下,孙定儿有点儿飘飘然了,不仅不响应征粮的命令,还公开举旗要跟宇文泰分庭抗礼。

陇山都平了,关中附近居然还有不听话的,这坚决不能容忍,必须尽快派兵过去清剿。

可是宇文泰手里的兵本来就不多,大部分又都分出去镇守陇山周边了,如果再抽调回来保不齐陇山一带还会出事。况且孙定儿那边已经聚拢了很多侯莫陈悦的残党,总人数保守估计也有数万以上,派的人少了也不顶事。

宇文泰正在发愁的时候,帐下大都督刘道德站出来,说他愿意领人去豳州干掉孙定儿。

刘道德出身定州中山,跟宇文泰同岁,出道比较晚。他追随贺拔岳西征,在歧州、安定、平凉、高平等战斗中冲锋陷阵,屡有战功,战后被任命为大都督,封广兴县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