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75章 敌忾同心夺津陕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537年,八月,关中。

即使取得了小关之战的胜利,但对宇文泰而言这仅是为自己争取到一些喘息时间,后面还有太多麻烦在等着他去处理。

东魏那边虽然损失了窦泰,但并未伤及元气,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而西魏国内的灾荒更是要命,去年基本上颗粒无收,今年依旧看不到收获的希望。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就更不要提缴纳军粮和支援国家建设了。如果任由局势发展下去,恐怕都不用高欢来打,西魏这边自己就先崩溃了。

好在还有周惠达和苏绰等人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术协助宇文泰稳定国内局势。苏绰脑子比较活络,他知道西魏的百姓已经快到了绝望的边缘,如果不做点儿什么肯定会出乱子,但眼下又实在没什么有效的安抚办法,没奈何只好请鬼神出来帮忙吧。

于是在上半年的某一天,突然有人报告说在长安西边的扶风郡槐里县发现了一枚宝玉,特来进献给朝廷。宇文泰立刻派专家去看看到底啥情况。

鉴定结果极其出人意料。专家说这不是普通的玉石,而是一枚神玺。神玺出现乃天降祥瑞,表明上天庇佑我大魏政权。

玺就是皇帝的御用印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的那枚传国玉玺。由于这枚传国玺的地位太高,基本不会用来盖章使用,从秦至晋,皇帝日常办公用的主要是皇帝三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和天子三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和天子信玺),统称六玺。

其它玺基本上随便做,只有传国玺代表了正统皇权,意义重大。西晋之前,传国玺只有公认的秦始皇传下来的那块,但到西晋亡国之后,传国玺流落在五胡政权之中,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东晋皇帝也一度因为手中没有传国玺,被讥笑为“白板天子”。虽然后来东晋从冉闵手中得到一枚玉玺,但玺上的印文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跟记载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一样,很有可能已经不是最初的那枚了。尽管如此,这枚玉玺依旧被南朝视为传国玺,历经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四代,目前在梁武帝萧衍手中。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拓跋焘曾经在邺城的佛像中发现两枚玉玺,其中一枚很像传国玺,有人认为可能是前秦皇帝苻坚在失败前藏起来的。北朝的传国玺和办公六玺在东西魏分裂的时候,由元修带到了长安。

至于这个神玺,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没有任何传承和故事,完全靠专家凭空解释。

但宇文泰是聪明人,当然清楚这个伎俩背后的意义。他当即以朝廷的名义向全国宣布了这个好消息。神玺在长安附近出现,意味着上天已经表明立场,未来是属于我们这边的,不仅搞定东魏伪朝廷不在话下,将来统一全国都是必然的事情。所以,眼下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大家坚持一下肯定能挺过去。

西魏开始举国庆祝,大赦天下。庆祝是为了宣传西魏朝廷的正统性,稳定老百姓的民心;大赦则是把监狱里的犯人都放出来自己想办法找吃的,因为实在没多余的粮食养活这些人了。

从此之后,中国皇帝除了传国玺和办公六玺之外又多了个神玺,后来被统称为八玺。很多时候神玺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传国玺,所谓神玺用来镇国,而传国玺则用来封禅礼神。

靠着神玺的精神加成,宇文泰总算在百年不遇的饥荒情况下维持住了西魏国内的局势,没出什么大的乱子。

七月份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好消息,滞留在南梁两年多的独孤如愿也带着部下回到长安。

独孤如愿去年没有跟贺拔胜一起走,表面上的托辞是怕梁武帝萧衍不同意,实际上是有些担心因为丢了荆州被朝廷治罪。现在贺拔胜已经回国将近一年了,铺垫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这才送信让独孤如愿回国。

独孤如愿回来的过程比贺拔胜要顺利不少,他跟萧衍打报告的时候只说要返回北朝,没说具体去哪里。因为他的父母都在东魏这边,萧衍误以为他要去投奔高欢,正好当时东魏跟南梁关系很好,所以萧衍很爽快就同意了。结果出发的时候,萧衍觉得不对劲,建康到邺城也没多远,怎么这帮人准备了这么多干粮行李?他赶紧问独孤如愿具体要去哪里,独孤如愿回答道:“忠臣不事二主,忠孝难以两全。我已以身许国,岂敢因儿女私情忘了君臣大义?我这次是要回关中向朝廷复命请罪。”

西魏虽然刚刚击退了东魏的进攻,但现在还是处于饥荒窘迫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独孤如愿坚持回国效命,让萧衍也颇为感动,而且他已经同意放人了,也不好再反悔,于是顺水推舟夸奖了一番,又送了很多赠别的礼物。

当时侯景正在虎牢关附近练兵,荆州一带守备没原来那么严密,独孤如愿带着杨忠和宇文虬等人很顺利地进入武关,经上洛过蓝田关到达长安。

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的,独孤如愿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向朝廷检讨,说自己没能守住荆州,亏损国威,请求朝廷治罪。皇帝元宝炬也先公后私,按照正式流程让大臣们评判一下对独孤如愿的功过赏罚。

大臣们当然知道皇帝和宇文泰的立场,装模作样议论了一番之后,给出了结论:“独孤如愿奉命远袭荆州,干掉了东魏的荆州刺史辛纂,实在是大功一件。虽然最终没能守住,但那是因为敌众我寡,后援又不及时,于情于理都可以原谅。我们一致认为独孤如愿功过可以相抵,赏罚都可以省了,让他官复原职即可。”

有这个结论就好办了。元宝炬当即正式下诏:“独孤如愿荆襄之战功劳极大,后来在敌强我弱,归路又被切断的情况下投奔南梁,表明他权宜变通能力也很强。更可贵的是,他身在南梁,不忘故国,这次排除万难回朝复命,忠义之心天人共鉴。为了表彰这种爱国精神,我决定把他升为骠骑大将军,另加侍中和开府,原来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都保持不变。”

看到儿时的好朋友对自己依旧不离不弃,宇文泰也非常高兴。

这段时间被国内的饥荒整得焦头烂额,而东魏那边又在厉兵秣马随时可能发动下一次进攻,西魏的处境可谓相当被动。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独孤如愿能够率众回归对西魏军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但再强大的精神支撑也不能当饭吃。无情的饥荒还在持续蔓延,关西大地上的草根树皮都已经被吃得精光,西魏国内军民百姓每天都饿得眼睛发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