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室子弟开始的大唐生活

《从宗室子弟开始的大唐生活》

第三十二章 招贤纳士(上)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夜,东都修善坊,青玉阁。

李璋正宴请宗族堂兄,席上李知问他面圣的事情,他便如实回答。

.......“最后,我自荐于熊津都督府下的龙山县令,陛下又为增我增设州司马一职,领一团府卫。”

“赐字定国!”

“待今年五月初六,与关中的各折冲府会合,渡海前往百济驰援!”

在场众人惊呼:“哦?陛下竟赐字!”

李璋:“是也,陛下说璋为美玉也,我又喜好军国之事,当为玺印所以赐字,定国!”

堂兄李让:“看来陛下给予你厚望啊!”

李璋:“龙山县人口众多是上县,从六品,陛下还予我自荐幕僚,佐官!”

众人连呼:“三郎真是得圣人青睐”

“圣人竟然如此看重你!”

“连佐官都让你自行荐举,真是羡煞我等!”

一旁的李元问道:“三郎,县令佐官,可想好荐予何人?”

李璋:“县丞一职已有着落,之前居于海州时,当地的刘主薄是科举出身,但出生寒门,朝中无助,只授个从九品官!”

“我看他为官清廉,处事妥当,已写寄书信,问他愿否!”

李元:“嗯,刘主薄处理民事确实稳妥,我初任县丞时,他曾助我熟悉官制,带上他三郎此行就稳妥了一些!”

李璋:“至于县尉,我看蒋超就不错,勇猛有智,可稳定县内乱民!”

说完站起身子举起杯,望向席上众位亲朋好友开口说道:“佐官还余县尉一人,主薄一人,又缺下属幕僚。”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李璋的亲朋挚友,家中有贤人的可否推荐一番?”

堂兄李知此时却说到:“定国,汝之前在南市坊门作诗,已在东都多有名气,何不招贤纳士?”

“那可都是文学之士,虽然科举不定,但其余方面有些才华!”

李璋眼前一亮,双手敬酒:“谢兄长,明日某便去招纳贤才。”.......

饭后,李璋刚想回房歇息,却看到表弟张弦,一直跟在身后,犹豫不决,好像有什么事跟他说。

李璋拉他进入房间说道:“啊豕(乳名)汝有何事找我?”

张弦面色激动的回他:“我想跟表兄去百济,建功立业!”

李璋听闻原来是这事,摇摇头:“你才十四,太小了,不行,你兄长肯定不同意,我不能带你去!”

张弦撇了撇嘴说道:“阿兄不过方才十五,是个小男子,怎么装大人!”

李璋尴尬的笑了一下回他:“无论你怎么说我都不会带你去的!”

张弦听完后,眼睛通红,深深的弯腰行礼说道:“表兄带我去百济吧,张弦是婢生子,在族中只能个商户,不想一辈子被人瞧不起,恳请表兄给我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李璋看他如此真诚,像是想了好久,便无奈的点了点头:“好吧,但你要说服你自家兄长,你年纪尚小,做个亲卫队副在我身边!”

张弦激动的面色通红:“大兄早已知晓,方才已经同意了,啊豕多谢表兄成全!”

“真没想到,罢了,汝将要为亲卫队副,怎能无字,到时下面小卒叫你啊豕怎么办?”

张弦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他说道:“不如表兄赐我一个字!”

“你名弦,弓弦也,有军之严肃,乃军器,我曾听过有一名叫张定边的将军领作战极为勇猛,既然你想出人头地,便随字叫定边吧!”

张弦:“定边多谢表兄赐字,定边日后定为先锋,为表兄上阵杀敌,让表兄封侯拜将!”

李璋咧嘴笑了笑:“给你美的,天色已晚,快去休息吧!”.......

翌日,招纳贤士幕僚的消息就传变了来东都求官的学者,吏员耳中。

从九品上的县尉,主薄,流外诸官,已成为了眼中的香饽饽。

虽然是边疆佐官,但只要熬过任官期,重新任职,说不定也能分个正职当当了!

(大唐的官,可是很难得的!特别是针对寒门庶子,和平民百姓)

著名的唐代诗魔白居易,中进士后在中书省任职校书郎,后面外放到地方也就是个小县尉这还是上级赏识的情况下。

若没有朝中助力,即便是中了进士,也要熬上几年选官,最后到个偏僻的角落当个主薄,就像海州的那位刘主薄一样!

诗仙李白做的最大的官,也就是个六品翰林待诏,职责主要是给皇帝写诗拍马屁,当然老李的脾气肯定不乐意,所以最后被赐金放还!

诗圣杜甫曾担任拾遗,后人称杜拾遗,杜甫当过最大的官是“左拾遗”。

职责就是负责指出皇帝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是七、八品的小官。

可见此时的大唐,对科举取官,很是严苛,即便是中了进士,也要外放磨砺。

但如果是世家大族,就不同了,可以直步青云,甚至出将入阁!

这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原因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