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侯

《唐侯》

第45章 也挺好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刘仁轨暗暗摇头,这个侯爷对于事情天马行空的看法和决定,永远不在世人的猜测中。

一桩桩一件件的,令人十分费解。

“郎君!”姜仁准备好马车时,留在医院的周义这时来了县衙。

霍弘蹙眉道:“医院出事了?”

“不是!”周义看了眼刘仁轨,后者自觉离开后才说道:“河间郡王派人送来了近一年茶叶的三成利,说以后每个月一送,这是账册!”

“冯盎那边还没消息吗?”霍弘眼睛瞪成了铜钱状,一边翻看账册一边问道。

姜仁接上话说道:“冯智戴也是今天派人送来的口信,白糖获利巨多,问侯爷是要铜钱还是换成黄金?郎君那时正在与刘县丞交谈,我打算晚上说的。”

“人走了没?”霍弘无所谓道。

“没有,来的是冯盎亲卫,拿到回信才回。”姜仁回道。

霍弘笑道:“你给说一声,信我就不写了,带句话,就说一半一半!”

“我这就去说。”姜仁说完转身离去。

李孝恭和李靖三个月不到就将茶叶卖到了大唐全境与周边邻国,销量一直在不断的增长,价钱也是几十文到数千文不等。

单单是给霍弘的三成利就有足足八万贯,这次只是起步阶段的获利。

医院因平阳公主入住停止的修葺将会继续,更多的大夫入驻,必将会有更多的病患前来。

花钱如流水的时间刚好快到了,这钱来的相当及时。

先取三万贯划进慈善机构之中,剩下的先到自个兜里放段时间再说。

要不……去声名远播的平康坊浪一圈?

无限遐想未来的美妙关头,孙思邈的出现,令霍弘瞬间回神。

“回来了?”

孙思邈这随常的问候,叫人怎么听怎么别扭。

“嗯!回来了!”霍弘皱眉点了点头坐在院中静等晚饭,看医院所有人都有点奇怪,他们看自己更奇怪。

……

“郎君,这写错了吧?”翌日清晨,周仁看着手中的名单怀疑人生道。

霍弘见大殿所有人都这么看自己,无奈强调起来,“没错!就是录用所有人!

是!我承认这样搞,考录就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意思,但这不是为了摸一下参加的名医的底子如何嘛,也是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呵呵呵呵……”

诚心诚意的解释迎来的只是所有人的冷笑。

又是糊名、又是誉录、又是均分,又花了三天的时间阅卷评分,最后你却把参加考试的全部都招收了,考录考了个寂寞。

周仁转身去坊门外贴招录名单,霍弘继续解释道:“几位前辈,考录看起来挺没用的,可有了细致的考核。

我们可以了解这五百四十二名大夫最擅长的一方面,并合理的分配到每一个科室,且对其医术高低有个底。”

“哼!”甄立言带头负气离开,六人对霍弘的解释狠是满意。

霍弘拿小爪子拍了拍小胸脯,长舒了一口气,启程皇宫的谢恩之行。

长安的百姓见证了一个王朝灭亡,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诞生,似乎面对对于一切波澜都有处变不惊的应对力。

与弘文馆对庶子敞开的大门相比,九仁医院的事无足轻重。

霍弘进宫还没来得及见礼,就被李渊拉着与裴寂、裴矩三人,欣赏着歌舞的同时搓了一下午的麻将。

“佞于隋而诤于唐!”出宫路上,霍弘若有所思的嘀咕着后世史书上对于今日第一次见到的裴矩的评价。

弄不懂这老家伙与同为河东裴氏的裴寂对自己为何是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直到第二天去务本坊全新的弘文馆中入学时,才暂时将其搁置。

务本坊与皇城只搁这一条街,没有南北坊门,只开了东西坊门。

西坊全部是之前的国子监现在的弘文馆所在。

霍弘在大门口拿出圣旨得到了详尽的指点,穿厅过堂见到了代领弘文馆的大儒李纲。

对于此人,有且仅有的记忆就是太子杀手!

三度出任太子之师,教出来的杨勇、李建成、李承乾没一个坐上皇位的。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他的学识与威望。

隋文帝时,就被任命为了太子洗马,为杨勇之师,李渊和李世民依旧选用他为太子之师。

儒家独大上千年,偌大的天下名儒不知凡几,李纲能得三代帝王看重,其中还有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他的学识容不得半点质疑。

也就是他的威望太甚,这才同时身兼从二品太子少保和从三品弘文馆馆主,镇于隐世百家之上,也受到了墨临几人的敬意。

入李纲办公之所,见礼道明入学之意后,得知旁边坐的是孔颖达。

霍弘心中感慨道:“诸子百家入了弘文馆,但日子也不好过呢!”

孔颖达,隋朝时为隋炀帝敬仰其才能而受封太学助教,如今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名满天下的顶尖大儒。

南北朝的乱局,也让儒家分裂成了众多流派,儒家师说各道,分歧种种,使得儒学迷雾重重。

这也是墨家等隐世百家可轻松占据一席地位,令儒家无可奈何的重要原因。

而终结南北文化差异,统一整合了诸多流派思想的,就是孔颖达。

“老夫曾听老友提及,霍侯治学《论语》已有数年,不知其他经学几何?”

李纲为了儒家,在墨家等隐世百家皆在,原修文馆、国子监上百学生面前当众问道。

霍弘是真不想在这种场合折了人家的面子,可要是不作反驳,自个非得背一个苦苦求学儒家的名声,“弘之所以学了半部,只因有一言不通。”

环视一圈屋中拥挤的场面,暗叹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撞上了百家卖弄学问供学子选择的时机。

反正儒家也没少恶心自己,是你们不仁在前,霍弘心中宽慰着自己继续说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圣之言,弘不知该如何断句,以上五种,闭门苦思两年,也未得其义,李师可能相告?”

李纲倒没有因为下不来台而尴尬,而是与孔颖达协商何解,甚至还问起了墨临、陆明君几人,欲要定出个标准答案来。

而儒家的几个太学博士则是黑着脸看向一脸懵懂左右乱瞅的霍弘。

不管拿不拿得出让天下信服的答案,频频受挫的儒家定然名声大损。

同样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儒家之人,人李纲和孔颖达能第一时间放弃脸皮,与墨临等人请教。

墨临几人更是没有半点落井下石之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识的辩论之中。

而你们几个臭着个脸想在我脸上盯出个花来。

霍弘暗暗撇嘴不屑,这就是素养的差距,怪不得人家是学术宗师,而你们却只能屈居太学博士,以背经诵义呈呈威风。

新秋黄昏的微风与残阳,充满了萧瑟与落寞,像极了没有解决问题的各家学术宗师与自觉颜面受损的儒家高人。

霍弘却恰恰相反,深感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心境,整个人开心的不得了!

“霍侯还未定下亲事吧?”李秀宁的一句话令跟着孙思邈学悬丝诊脉的霍弘异常凌乱。

这交流正常吗?

“最近在读《庄子》,突然觉得曾祖出身的道家非常非常厉害,想着以后有幸与曾祖一般穿身道袍……也挺好!”霍弘瘪着嘴说道。

李秀宁母爱泛滥只觉得这小家伙真可爱,“我有个侄女,与你年龄相仿,我还说让父皇给你们赐婚呢。”

“公主殿下厚爱,弘心领了!”霍弘咧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