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6章道心儒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杨善澄道:「横渠先生?是有点印象。」

卢秋云看了一下杨善澄,接着道:「刘施主是指前朝南宋的紫阳先生(朱熹)所称北宋六先生,邵雍、司马光、张载、周敦颐及其弟子程颢、程颐六大儒家中,居住于关中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的张载。」

刘基心想,这卢秋云学问不错,说话进退有度,便道:「卢道长不只道法高深,学问更是渊博,刘某确实是指大儒家张载,横渠先生提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乃儒者应有的志向,刘某自认身为一儒者,也应该有此志向。」

「然而,毕竟现今天下,是大元朝的天下,虽然无法做到为天地立心,但至少可以尽力为生民立命;而要为百姓谋福祉,也只能在朝廷下任职,这也是刘某在元朝任官的原因。」

接着说:「不过大元朝纲紊乱、官吏腐败,刘某确实是有志难伸,加以各地兵荒马乱,地方税负迭加、劳役频仍,官员连为百姓谋福祉都困难,再于大元朝任官已无意义,先圣孔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所以至正十七年便退隐回青田。」

杨善澄道:「据闻施主元朝任官三进三出,像想当官又不想当官,的确有些奇怪?」

刘基心想,你们四仙倒是把我调查得清清楚楚,这是来考验我吗?

不过表面上仍不动声色,回道:「儒者儒心,望见民间疾苦,而自身有能力,也有机会为民谋福祉,至少可让少部分民众得以安身立命,难道要忍心放任百姓受苦吗?」

接着说:「三进三出,也表示刘某不会阿谀奉承,不为当官而当官;事有可为,则欣然为民谋利,事不可为,则辞官退隐,不过那也要朝廷清明时。」

在四仙听完刘基言语思索时,刘基看了四人一圈。

反问道:「道家有隐仙派的山林修士,和入世派的道观道士,观四仙应是属于隐仙派的修士,据闻向来不太过问尘世俗事,敢问四仙,为何千里迢迢为刘某送此大礼来?」

这时冷谦突然回了一句:「张三丰说天地死气、怨气太重,已影响修行。」

邱玄清听了回道:「修道人虽然出世修行,也并非完全不管俗事,当然送上中原山河形势图是沾惹了红尘,不过所谓道法自然,天地失去了自然循环的本心,确实也会影响修行。」

刘基不是很同意地说:「极阴而阳生,阳极而阴胎,这本不就天地自然循环吗?道法自然,怎么说是失去了本心?」

卢秋云道:「施主说的对,乾坤循环如太极两仪生也!」

「不过关键就在极字,天地就在两仪太极间循环,修道人修行因循自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至极就再修正回复。」

「然而极阴、极阳对某些特定功法,或许有所帮助,但都不是一般修道人的修行法门。如同儒家也讲究中庸之道,不过于地偏颇一方。」

「况且,师尊担心的,是不自然循环,是人为造就的循环;若魔道借机作乱,则由极的一方循环回复的时间,可能也会拖得更久。」

「而天地肃杀之气过重,将耗费更多时日休养生息,施主一心悬念的为生民立命,不就更不可为了!」

虽然张三丰尚未正式收四人为徒,不过四人心中,已先认定张真人为师尊,所以口头上皆称为师尊。

杨善澄听了接着说:「师尊不是曾提过,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大乱,外道倾入,传承近千年的道心大失,还未修整恢复,既又遭逢五代十国的乱世,此时更是道心残破,不只道教式微,连儒家以及原本属于外道的佛法也都遭殃。」

杨善澄自觉好像说得不好,又补充道:「贫道不是说佛家是外道,喔!不是不是,贫道意思是外道不一定不好,佛法当初虽是外道,但也有很多值得学习与交流的法门,而这么多年来,也算是中原的法统了。」

注重方法与细节的刘古泉插嘴道:「善澄你弄错了,佛教在东汉初期就传入中原了,据说是汉明帝时期(公元67年)传入的,至今应该也有一千年多了。」

邱玄清此时看了杨善澄一眼,对刘基道:「贫道同修说多了,施主见了贫道们代师尊送上的中原山河形势图,也满欢喜,看来不只是对道法有兴趣而已,应该是想要有一番作为,敢问施主志向为何?」

刘基心想,自从交付「中原山河形势图」后,这邱玄清已多次探询,既然提及了你们道家的「道心」,我就也来向你们讲论我的「儒心」。

胸中一股正气上来,便道:「刚才提到横渠先生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对刘某来说为生民立命倒是其次,刘某一生的志向便是为天地立心。」

杨善澄忍不住道:「先前听施主说到为天地立心,就觉得这张载,嗯!横渠先生,也太狂了,要为天地立心,这天地、乾坤何其大,若有似无,含括万物,心在哪里?要怎么立心,要立什么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