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9章选主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邱玄清对着冷谦道:「敢问龙阳子前辈,此话当真?」

冷谦道:「张三丰邀贫道,钟山夜看尘气说的。」

刘古泉插口道:「贫道与善澄从集庆、平江那方过来,应天府城内一点战乱迹象都无,百姓安居乐业,看来朱元璋治理的不错,不过张士诚治下的平江,则更是繁华。」

刘基沉吟了一阵,道:「至正十六年春,刘某还在处州任职元朝时,据闻朱元璋刚攻下集庆城,去年冬其属下已打下处州路;听去过处州城的村民回来说,军令严谨、城内也很安定,其下属行枢密佥事胡大海,也代他送来了请帖。」

邱玄清看着刘基道:「不知施主原属意何方豪杰?」

刘基回道:「先前还尚未确定,刘某夜观星象,吴地方位的牛宿主星明亮,刘道长刚提到的集庆、平江一带,将有豪杰应运而出,可能张士诚?可能朱元璋?」

「而楚地方位的翼宿主星,近期也明亮有光,此处原属徐寿辉,以为他坐大坐稳了,不过刚看形势图中,却出现新的名字陈友谅。」

接着对卢秋云道:「看卢道长刚从西边来到,请问是从湖广一带过来的吗?」

卢秋云道:「不错,师尊要我们四人去各地洞天福地洽取仙人辑,顺道探访各地的情况。贫道负责大江上游以及洞庭、鄱阳两湖一带。」

续说:「这位陈友谅,据闻是沔阳渔家子弟,幼时上了私塾读些书,原本在县衙门当个簿记,后来投效徐寿辉的将领倪文俊麾下,开始反元,并迅速发迹,随后杀了倪文俊并其军,据说也未听命于徐寿辉。」

冷谦此时道:「不能选陈友谅,此人信奉邪祟。」

卢秋云听了后,也道:「陈友谅原本只是县衙门的小吏,听闻因为某种因缘,开始祭拜五通神,之后便发迹迅速。」

刘基心想着荆州方位的轸宿主星略暗,楚地翼宿主星近期大亮,想来徐寿辉状况不是很好,陈友谅曾弒主一次,可能还会有第二次。不过,刘基考虑的是另一层面。

便道:「刚才看形势图中,出现陈友谅的势力,原本刘某思考的,若他是南方人,可能崇蒙程度较轻,对刘某志向应该较有帮助;不过听冷兄及卢道长如此说来,此人当过元朝小吏,又汲汲于迅速发迹,心术不正、桀傲叛骨,确实是不值得辅佐。」

接着说:「北方只剩韩林儿与刘福通的大宋尚苦撑着,等察罕平定山东后,预料时日所剩不多。南方台面上目前只剩淮东、吴越一带的张士诚,浙东沿海的方国珍,以及集庆附近大江南北的朱元璋。」

刘基大略地对太和四仙分析张士诚、方国珍的情况。

张士诚在至正十三年与元廷在高邮大战,宰相脱脱即将战胜平定,却临阵被奉召遣返,随后更被流放边疆、贬抑身陨。此战也使张士诚一战成名,进一步南取平江(苏州)。

然而,之后便沉溺于富庶与繁华,朱元璋与其抢夺地盘,担忧同时被北边的察罕帖木儿两边夹攻,又转向臣服元朝,被授为太尉,以守成为主已无大志,不是刘基的人选。

方国珍则更不用说,刘基与其交手多次了,此人海贩、走私出身,对元朝降而复叛,叛又复降,割据一方的军阀罢了;若是天下安定,朝廷有实力征讨了,必降无疑,以私利优先,胸无大志之辈。

说到这时,刘基对冷谦道:「刚刚冷兄说,三丰真人希望小弟出山辅佐朱元璋,想必也是经过一番评估。」

「小弟先前有考虑过此人,据闻他要求下属不滥杀、不扰民,征贤者、用儒士,眼光较为长远,应该是想要有一番大作为之人,近来也收到送来的请帖。」

接着说:「不过,因为他出生于江北淮南,年少出家为僧,长期在颖、泗各地化缘,他的崇蒙程度,一直是小弟的疑虑,若辅佐上了位,却崇蒙依旧,岂不白费了小弟一番功夫。」

「原本是想再打探消息,考虑还有无其他的人选,既然连真人也推荐,看来真的是要靠朱元璋了。」

冷谦回道:「真人在意的是天地之气,而非天地之心。」

四仙听了刘基与冷谦的话后,也默默地点头,修道人注重的是天地之气,气能调和不偏颇,除有助于修道外,也是代表世间上,诡异、怨怼、愤懑、冤屈等之事件少,百姓较能循天道行事,法自然处世。

不过儒家注重天地之心,心正则意诚,意诚则身修,身修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

循天道则终归天下平,相反的天下平也反映了循天道而为;对于端正天地之心,或者天地之气,儒、道皆有其根由,不过重点是如何去达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