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31章太平城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至正二十年,五月甲寅(1360/6/12)

大江上,天仅微微亮的清晨时间,大量舟师遍布江上,满满都是大舰小船。

天完朝徐寿辉麾下大将,自封为汉王的陈友谅,用他超乎一般常理的兵法,远从江州(九江)率大批舟师,直接跳过江北所占有的安庆城,也不理会安庆对岸,朱元璋属下据守的池州城,沿江直下直接进逼…

不是朱元璋根据地应天府的建康城(今南京),而是上游不远处的太平城(今马鞍山)。

太平城内,舟师进犯消息传入,事出突然,形势紧急,城内顿时一片混乱。

由于大江上游沿岸的芜湖、无为、铜陵、池州城等,都在朱元璋势力的掌控下,且太平城与建康接近,所以城内现驻守兵士不满三千,平日所备粮草也不多。

而据探子回报的消息,陈友谅的舟师遍布大江之上,一眼望去满满都是大舰小船,少说也有十几万人,双方兵力极为悬殊。

太平府衙内,知府许瑗正找人四处奔走,张贴公告,准备战争器具、各项后勤事务,府衙内大小官员一阵忙乱中,看见领安远大将军印的行枢密院判花云进来,急问:「将军派人通报主公了吗?」

注:花云,最早期就跟随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中的一员骁将,曾经连续追杀千余盗寇三天三夜,冲锋陷阵无人可敌,骁勇非凡;更在战场上多次亲身护卫朱元璋,甚受信任。此时正与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等人,奉派驻守太平城,建康城上游的重要屏嶂。

花云回道:「水路、陆路都派出传令兵了。」

接着叹息一声说:「水路这边的可能来不及了,刚在城墙上看见陈友谅的舟师大军已停靠码头,传令兵大概凶多吉少了。」

许瑗听了沉吟一声,道:「既然陈友谅大军来的这么突然,我看陆路应该也被封锁,陆路这边的传令也机会渺茫,只是舟师行进快速,且又趁夜袭来,怎么会选择这太平城,而不是直捣建康?」

花云道:「据廖永安(朱元璋的舟师大将)曾言,大江上每段的水文不同,皖江(安徽南面段)这边的,和荆江(武汉至九江段)那头的江水流速不同,我猜陈友谅舟师应该是赶不及天亮前到建康,既然无法出其不意,所以转而先攻打太平城。」

接着说道:「大人,既奉主攻之令守城,事已至此,也只能拼死力敌,尽量拖延时间,太平距离建康不远,待建康那边探知消息,主公派大军来救,方能保住城池。」

许瑗听了后沉吟道:「确实,希望建康那方尽快探得消息,武器军备我已令下属开库放行准备,各城门的调度防御,就要拜托将军和元帅朱文逊了。」

………

早上,大江上

陈友谅坐在混江龙大舰的重楼上,看着就在不远的太平城,说道:「前锋已经攻到城下了吧!其余大军赶快登岸,本王要尽快拿下太平城。」

张必先回道:「大王,前锋已兵临城下,中军正停泊下船整军中。」

「先前还在江上时,便已派出快舟在下游江上拦查,早前登陆的前锋也派出了小队,先去拦截城内所派出传令,短期间内建康城里,应该得不到我们攻打太平城的消息。」

陈友谅道:「好,要不是夜晚风向不顺,来不及清晨到建康,本王定要直捣黄龙。」

「不过先打下太平城也好,此处是建康的上游屏障;听说常遇春是癞痢头下江南时,打下太平城的头号猛将、占首功,看本王如何打下你常遇春的太平城。」

城下,城门都已紧闭,整个城池在陆地这边,已全部被包围,城内城外箭矢密如飞蝗,交互对射。双方进击的鼓声、冲杀声、喊叫声,此起彼落。

攻城的士兵扛着云梯接踵而上,守城的将士掀翻一架架的云梯,砍落一批批的敌兵,也被射来的箭雨纷纷射中倒下,再接续另一批上来,喊杀声、血腥气弥漫整个城边。

将士们浴血奋战,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才鸣金收兵,双方暂时都休整中。

城内这边清点人马,元帅朱文逊已战死,将士死伤近千人,知府许瑗早派人招募义兵补上,城内妇女也帮忙救治伤员。

花云的战袍更早就染红了鲜血,也分不清是自己的血、战友的血,还是敌兵的血,正加派百户长带人将几处崩裂的城墙缺口重新堵上,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波攻防战准备。

………

第二天,五月乙卯(1360/6/13)

一早,双方继续鏖战,虽然汉军一波一坡如潮水不断进攻,但太平城城坚、濠深,花云领军守着城门,知府许瑗和另一行枢密院判王鼎,也带领着将士守在城墙上,双方持续进行激烈地攻守战斗。

应天府衙,申时

平日里建康城与太平城之间,都互有文书往来,昨日突然断了讯息,建康城这边一早就派出探马出去,朱元璋与刘基正在府衙内谈论军情,也在等着消息。

门卫大喊:「报!探马回来了。」

探马兵:「禀报主公,小的是派出去太平城的探马,在接近太平城约十里的大路上,见有士兵拦查,但看他们的军服不太像咱们的,小的便远远地转向小路前去,发现也有士兵巡逻,之后更有骑兵追射过来,小的赶忙逃脱;后来便无法再靠近,所以未能探得其他消息。」

朱元璋道:「你是陆路这边的探马,那水路的呢?」

探马兵回说:江南小说网

………

陈友谅军与太平城守军双方一直战到晚上,才又暂时鸣金收兵。

这日,城内的伤亡更是惨重,城中守军已不足一千,且负伤累累,早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已濒临绝望时刻。

夜晚,混江龙舰上的陈友谅正在发脾气,大骂道:「打了两天了还打不下来,探出这守将是谁了没?这么硬骨头!」

张必先道:「已探得是朱元璋手下骁将,黑将军花云,据说骁勇绝伦,不下于双刀赵。」

陈友谅道:「怎么这些功夫好的,都这么死脑筋,明知守不住还硬撑。这都两天了,明天癞痢头的援军大概就到了。」

张必先回说:「我想最慢在下午时,朱元璋那方应该就已探得消息,援军不久将到。」

张定边则说:「大王,据我观察,太平城墙这边紧靠江岸,没人驻守,现在正是黄梅季节,上游连日下雨,我看今晚江水的大潮会到,不如我们趁水位高,巨舰船头与城墙接近时,再搭上栈桥,趁夜让将士们攻入城内。」

陈友谅拍桌叫好,道:「定边这方法不错,就照着做;今夜,本王定要打下太平城。」

………

第三天,闰五月丙辰朔(1360/6/14)

凌晨,天还暗着

城内突然火光四起,到处喊杀声,守军由于连日奋战,疲惫不堪,又集中精力守在陆地这面的城墙上,靠江的城墙那边防守松懈,以致让由巨舰搭栈桥过来的敌兵,赚开了城门,已待在城外呼应的陈友谅大军,此时更一举攻入。

花云虽骁勇绝伦,仍带着亲兵提刀左右冲杀,不过清晨时城即已破,陈友谅大军涌入,寡众悬殊,最终仍被缚,连同许瑗、王鼎等人被送至已被占领的府衙。

陈友谅看着花云说道:「听闻将军武功高强,骁勇善战,坚守城池两天两夜,算是尽忠职守。倒是朱元璋对不起你们这些将士,明明建康就在不远处,且不说舟师,就算陆地行军也不用一天、大军即能到达;这都第三天了,却迟迟不来支持你们,来救你们,有什么理由好再为他尽忠。若黑将军你能投靠本王,本王定当重用,加官封爵。」

花云破口大骂道:「哼!主公必是尚未得到消息,你们绝不是我主公的对手,要投降的反是你们,不趁早投降,等我主公大军一到,必将你们粉身碎骨、剁成肉酱。」

接着大喝一声,用尽全力挣脱在押解路上已稍松弛的绳索。

众人被花云大喊一声,一时一呆,花云乘机夺下看守士兵的刀,接连砍杀五六人。

陈友谅也一时大惊,张定边在旁本就一直看着这骁勇的黑将军,立即提刀接过花云砍过来的刀,余下兵士们绳索、刀枪齐上,才又将花云缚住,花云仍不停地大骂狗贼。

陈友谅气道:「这不识好歹的家伙,把他绑在战舰的桅杆上,用乱箭射死。」

看着也绑缚在旁的许瑗和王鼎,生气地道:「全部都砍了。」

听闻城破,花云的妻子郜氏,带着年仅三岁的独生子花炜,祭拜花家祖先,悲伤地对贴身侍女孙氏说:「城既已被攻破,以夫君为人,必定尽忠赴死,我一个人也无法独活,更不能让乱兵坏了贞节,但花家不可没后人,花家平日待你不薄吧!」接着跪下又说:「请你,一定要好好抚养我们三岁的炜儿。」说完,便投水而死。

孙氏来不及阻止,此时也泪流满面,匆匆瘗葬了花夫人,赶紧收拾包袱,带着三岁的花炜,在兵荒马乱中,夹躲在逃难的人流,侥幸逃出城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