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50章中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三年前,大元至正十九(1359)年

察罕帖木儿驱逐北上的大宋北路红巾军至塞外,西路红巾军李武、崔德等,更是早就被察罕击溃、遁入宁夏,而大宋朝势力最大的东路大军,主帅大将毛贵在当年四月,被前来投靠的前上司,曾与郭子兴同伙的赵均用所杀,而陷入自相残杀、互夺兵权的局面。

五月,察罕趁东路军内哄互斗,元廷大(首)都暂时无虑,于是亲率大军围攻大宋京师汴梁,南道出汴南,攻略归、亳、陈、察,东道出汴东,战船浮于河,水陆并下;北道晋兵出太行,逾黄河;西道大发秦兵,出函关,过虎牢,四路大军会师,包围汴梁城。

大宋丞相刘福通虽率军屡次突围出战,然皆败退,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形势危急。

八月十八、戊寅日(1359/9/10)

察罕大军分门而攻,入夜元军破城而入,刘福通仅与数百骑精锐亲兵,护送宋帝韩林儿自东门夺围,遁走安丰。

而察罕则俘获大宋皇后、后宫、起义军眷属数万人,大宋官员五千余人,符玺、印章、宝货无算,不旬日河南悉定。察罕声势大振,亲赴大都献捷。

元帝下诏,察罕帖木儿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依前便宜行事,仍赐御衣、七宝腰带,以旌其功,并诏告天下。

………

由大都回到陕西行台署衙的察罕,心中仍是愤恨难平,愤恨的不是皇帝给的官职大小,也不是皇帝给的军权大小,相反地,皇帝厚赏自己、给予高官、重权,并且昭告天下。

而实际让察罕愤恨的是,狎臣秃鲁帖木儿等人还在,过去害死右丞相脱脱的哈麻及其弟雪雪,虽已伏诛杖毙,但秃鲁帖木儿仍为侍御史,波迪哇儿祃等狎臣仍在皇帝身边,西番僧人依旧出入宫禁,皇帝依然昏庸淫乱。

虽然自己因几乎灭了伪大宋朝,而受到重赏,但只要皇帝昏庸无道,察罕认为大元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察罕虽然也算是大元朝大根脚之一,然早已远离朝廷,但仍以匡复大元为己任;知道皇帝昏庸,朝纲紊乱,自己在外再如何努力,也将功亏一篑。

于是,察罕帖木儿更是加强自己的实力,以兵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在这几年红巾军所过之地,察罕的营垒旌旗相望,有数千里之多。

部队每日修缮车船、兵甲,令军士闲时务农、囤积粮食,积极训练士卒,谋划收复山东,筹谋壮大元军实力。

而当时,也与红巾军征战的答失八都鲁,出身蒙古珊竹带氏功臣世家;论战功,远在察罕帖木儿之下,只因是真正的大根脚,却被皇帝任命为河南行省「左丞相」。

答失八都鲁死后,其儿子孛罗帖木儿接任其官职,地位续为察罕「平章政事」之上的「左丞相」,此让察罕颇为不满。

(注:大根脚指蒙古帝国、大元朝,创建时的功臣世家其后代子孙。另元代官阶顺序为,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

更让察罕不满的,隔(1360)年二月,孛罗帖木儿只因在兴和(今河北张北)一带击败小股红巾军,即被升任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并总领一应蒙古、汉人诸军,便宜行事。

战功显赫的察罕帖木儿,对年少气盛、又无相应战功的孛罗帖木儿,内心当然不服,尤其对所谓「便宜行事」,更觉得受制。

察罕心里已有长期的计划,正秘密筹划着,其中也包括考虑支持较为贤明的皇太子,早日继位,才会有先前派养子扩廓帖木儿进京送粮,与皇太子接触。

对所谓「朝廷」之命,也逐渐地「见机行事」,不想再重蹈前丞相脱脱之覆辙。

察罕认为,脱脱算是大元朝难得的贤明丞相,锐意改革,施行的「更化」政策确有实绩;当年奉命亲征高邮(张士诚),城即将破、胜券在握,却因遵照已被狎臣把持的「朝廷」所下之命,而卸下军权回京,还未回到京师,便遭流放,半途賜死、身死異鄉。

而大元「朝廷」为避免察罕与孛罗双方发生摩擦日增,于是命孛罗帖木儿守石岭关(今山西省忻州关城村)以北,察罕守石岭关以南,不过双方谁也不服谁。

九月,孛罗帖木儿遣兵自石岭关攻打察罕所守之冀宁(太原),此为察罕大军粮秣军备根据地之一,旋又退兵回屯石岭关,做个愿意修好的样子。

谁知十月,「朝廷」即命孛罗帖木儿守冀宁,察罕所属守将拒不接纳,同时派大将率领大军前来攻防,却被孛罗帖木儿所属打败。

于是两军开始在陕北、山西对峙争斗,双方互有胜负,一时僵持。

然而,山东红巾军却仍然持续自相攻杀,且愈演愈烈。

至正二十一(1361)年六月

察罕帖木儿乃自陕西南下河南,大会所属诸将,发并州军出井陉,辽、沁军出邯郸,泽、潞军出磁州,怀、卫军出白马,会同汴、洛军,水陆俱下,分道并进。而察罕则自率铁骑,建大旗鼓,渡孟津,逾覃怀,鼓行而东,陆续收复冠州、东昌。

八月,师至盐河,遣养子扩廓帖木儿及诸将,以精卒五万攻打东平,大败红巾军,斩首万余级,直抵其城下。

原为元朝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的田丰,至正十七年七月降于红巾军的毛贵,先后攻占济宁路、东昌路、东平路、大名路等路,占据山东部分区域,自称花马王。而察罕以田丰占据山东已久,军民皆服,若能招降,比攻杀更有用,于是遣人招降。

这两三年来,山东行省虽然处于各地割据,但田丰在此地也算称王称霸,吃香喝辣,已不是过去的义兵万户田丰。不过,眼见察罕势大,兵强马壮,不敢与之争锋。

便派人回复说:「不是田丰我不愿归降于大元朝,只是怕您不能相信我归附的诚意啊,所以暂且先不用见面;让我先为您平定山东沿海各地后,再与平章您相见不晚。」

先用欲降未降,而我田丰愿意为您四处攻伐(亦即继续抢占地盘)的缓兵之计。

察罕帖木儿觉得田丰愿意归降,便命田丰为前锋,随元军并同作战;于是,原先互抢地盘的诸将,东平的王士诚、棣州的俞定、东昌的杨诚等人,也都望风「归降」。

随后,察罕依朝廷先前诏命可「便宜行事」,任命田丰为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东平、济宁等路,算是皆被察罕收复。

察罕随后与红巾军战于分齐,大败残余东路军,进逼至最重要的济南城,围攻济南三个月后,城破攻下,其余各路郡邑,也闻风皆送款纳降。山东各地除了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外,皆已被察罕收复,仅剩益都孤城还未攻下。

由于战功彪炳,元帝乃再度下诏,拜察罕帖木儿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仍署理陕西行台中丞。亦即,除官职升至中书省,兵权除河南外,更增加山东行省及行枢密院。

今年,大元至正二十二年(大宋龙凤八年)

对大元朝廷来说,作乱逾十年的伪宋朝红巾军,待益都攻下后,仅剩势孤力寡、苟延残喘,刘福通与韩林儿据守的安丰城,北方平乱即将告一段落,一时之间,不仅察罕声势大振,大元朝也呈现中兴迹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