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82章西.吴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宋朝廷原所在的安丰城,周遭汝、颍、濠、泗四州,本来有元吏治理,或是地方势力如左君弼所把持。

张士诚趁着江南方面,朱元璋攻伐陈友谅,仅能先守住建康、严州、处州等重要据点,无暇他顾时,便派吕珍、徐义等大将攻占并吞下来。

而北方势力最大的扩廓帖木儿,正与孛罗帖木儿及李思齐等势力,在朝廷内各自找支持的朝臣对抗,在外则是各势力的大军,各自割据对峙。

而主力盘据在江南苏州、杭州等地的张士诚,表面也算大元朝廷所属,更是官封太尉,故暂时无人理会。

平江城

太尉府衙内

张士诚在大厅上,听着黄敬夫盘算着自己所据的广大领地,南抵绍兴,北踰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泗,东则薄海,「领土」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人。

表面上观来,自己所拥有的领土、势力,可是大的很,拥兵数十万,据有富庶的江淮盐田、江南米仓等土地啊!

四弟张士信听了也在旁道:「大哥,您已据有淮南、浙江两个富庶的行省,且还有广大的滨海盐田、南线大运河,以及海运路线,朝廷没有理由不给王爵啊!」

妻兄潘元绍也说:「是啊!太尉大人,您为朝廷维护地方安定,治理妥善,每年贡粮十余万石,如此尽心尽力,朝廷该当加封为王才对。」

张士诚道:「达识帖睦迩说已帮我上呈朝廷,请求封爵,黄参军,后来情况如何了?」

黄敬夫道:「回太尉大人,属下最近常常去达识帖睦迩那儿催促,达识帖睦迩很识相,已上呈三次公文,只是,朝廷尚未下来消息。」

潘元绍道:「大元朝廷看来,真是昏庸无能,都上呈三次了,还不能决断,难怪当初察罕不听令于朝廷,现今更是军阀各拥兵权,各自割据。」

张士信也道:「大哥,既然朝廷无能,不如大哥自己封王,看朝廷如何说法?」

张士诚犹豫了一下,道:「这也不是不可!黄参军,你的看法如何?」

黄敬夫回道:「回太尉大人,依属下观察,朝廷内元老派与太子派,两派政争内斗,无暇他顾,只要仍隶属大元之下,太尉大人自行称王,朝廷自顾不暇,也无可奈何。」

潘元绍也道:「对!朝廷内乌烟瘴气,哪有时间、余力,管到淮南、江浙此处,不如太尉大人自行称王,朝廷也只能默认了事。」

张士信接着说:「大哥,您就称王吧!当初在高邮那小地方,您就是大周的诚王,现今势力比当初还大了十几倍,哪有还不是当王的!」

张士诚听了,也激起一时的豪气。心想,也就不及十年前(1354年正月),当时仅据有高邮小城时,都敢建国称王了,怎么现今势力更大,反而胆小了。

自己拥兵数十万,察罕帖木儿已死,还怕谁啊?怕他儿子扩廓不成?笑话!

朱元璋?陈友谅?哼!他俩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况且鹬蚌相争,我不既便是渔翁得利!

朝廷一直不给回复,那就自行称王,如黄敬夫说的,朝廷又能奈我何!

张士诚道:「好!既然朝廷没话说,我就自行称王。」

想想又道:「以前书读得少,便以名字的诚,自称诚王,现在称什么王呢?」

黄敬夫道:「据闻朝廷的封爵,主要是以封地来封爵号,太尉大人久居吴地,且受当地文人、百姓所爱戴,依属下之见,不如太尉大人自封吴王,虽是地方上的王,但却高于郡王等级,属于亲王,以及过去太尉大人诚王的等级。」

又道:「如此,一来不抵触朝廷,便不致于引来朝廷兵戎相向,一来也可让吴地的百姓们,文人们多了认同。」

张士诚想想,「吴王」,不错,自己确实是吴地霸主,吴地之王,就称「吴王」,也可压一压那朱元璋的「吴国公」,哈!哈!哈!

至正二十三(1363)年九月

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尊其母曹氏为王太妃,置官属,别治府第于城中。

………

朱元璋正在搞定众文臣、武将的封赏事宜,众妾室们的安排,以及安抚马氏对婚事的不满意。

虽然不是什么「内忧外患」,不过人的心情,人的思绪最是难搞,说不得弄得情绪不好,心理不平,在哪个关键时刻,给你出了个纰漏,就功亏一篑了。

向是先前在四月时,原本镇守在诸全的大将谢再兴,砍他两个疑似泄密的属下,并耳提面命一番。回去竟然就背叛,还杀了几个自己派去的部属,转而投靠「敌方」张士诚。

更在自己率军亲征陈友谅,正打得难分难解时,带着原来的诸全军攻打东阳;还好镇守在严州的外甥朱文忠,率锐卒奔驰一百六十里,及时支援才没事。

而就在此时,却又传来了张士诚自称「吴王」的消息。

让刚平息的众将领、众文官们,不满的情绪又上来了。

当初怕大元朝廷围剿,所以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也得到了众将领们的认同。然而现今…

大元朝最强的大将,察罕帖木儿早已死,军阀们内斗严重,都自顾不暇了,主公却迟迟不称王…。

据说神机妙算的军师刘伯温先生,也已建议主公称王了…。

主公不称王,仅仅是「吴国公」,我们这些属下们,官位能到哪里啊…

………

内室里的妾室们也是议论纷纷。

若是主公称王,那马氏当然是王妃,妾室们呢?

小妾本是没名份的?这让大郭氏一直耿耿于怀,只不过慢了一步,让郭子兴先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自己就变成二房,说是「二房」,其实是个没名没份的妾室。

朱元璋称了王,那妾室们可就有名份了,侧妃、嫔…,至少不是「妾」身不明。

于是众妾室们,也在内房里头,吵着要朱元璋赶紧称王。

对朱元璋来说,先前好不容易,才刚结束一场娶媳妇、未封爵的「内忧、外患」;怎么突然之间,又来了一场新的「内忧、外患」。

都是那个攻打了许多年,还打不死的蟑螂,喔!是东边张士诚那个「张郎」!

不是在大元朝当「太尉」,当得好好的,没事自己称起什么王,竟然还叫「吴王」!

明知自己是大宋的「吴国公」,此蟑螂竟然自称起「吴王」,这不是爬到自己头上,欺人太甚了吗?

在「内忧、外患」双重夹击之下,朱元璋决定了。

不是称王,而是立马出兵,逃离「建康」这个是非之地,再次攻打武昌的汉朝。

理由是伪汉朝未灭、伪皇帝陈氏未平,暂时还不是称王时机;况且,灭了汉朝,领地、势力更大,各位的功绩更高,届时再行称王不迟。

于是,九月初六、壬申日才回到建康,九月十六、壬午日,又率大军水师出征武昌。

不过,朱元璋仍记得刘基所言,冬天才是攻伐武昌最好时机,所以此行,船舰是「慢慢地」向上游驶去,直到冬十月初七、壬寅日,整整在大江上驶了二十天,才至武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