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101章瓜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日

王府内,朱元璋找来杨宪商议,商议着「军国」大事。

朱元璋问道:江南小说网

杨宪回道:「禀主上,该供奉的都有如数供奉,据手下回报,自三年前丞相刘福通伤重死亡后,小明王便无所作为,还算安于所在。」

朱元璋道:「嗯!新完竣的建康新城,右相国是以皇城规模来建造,你说该不该让小明王来进驻。」

杨宪看了看朱元璋,心里想着,主上称呼「大宋」皇帝韩林儿,向来都未用「皇上」或「陛下」的尊称?而是用江南小说网。

便回道:「禀主上,据属下了解,小明王在滁州,奴仆俾女、生活起居,该有的都有,过得不错,也算是荣华富贵;况且建康新城的建置,是为了主上,非是为了小明王,何须让他过来。」

朱元璋道:「你说的没错,不过韩林儿总是还冠个「大宋皇帝」的名头,让他长年居于滁州,而不接迎来建康,对外难免欠个说法?」

杨宪一听,大略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便回道:「韩林儿自从在毫州做了大宋皇帝,便四处迁移,先从毫州败退至安丰,好不容易才迁都到了旧都:汴梁。然而在京城汴梁待着,也不过才一年,便又大败退回安丰,三番流离、居无定所,显见上天也不赞同这个皇帝。」

又道:「后来安丰城破、被俘,屈居于牢狱,要不是主上前往救援,连命都没了。好不容易退居滁州,总算过得好好地,只怕来了建康这个「皇城」,却没有「皇命」待啊!」

朱元璋听了心里高兴,略有面露喜色,果然杨宪懂得孤的心意。

便道:「不过,有没有皇命姑且不论,毕竟总是大宋皇帝,还是该派人接迎过来。」

杨宪看了朱元璋脸有喜色,心想果然主上的意图被自己猜到了,思索一番计量。

便道:「主上说得对,确实需要接迎过来,既然小明王在江北的滁州,接迎必定要走水路、过大江,不如请主上派遣水师大将、左丞廖永忠,乘巨舰前去迎接小明王?」

朱元璋想了想,确实要走水路过来,便道:「嗯!廖永忠和你也熟,好,就派他去;不过廖永忠人正在平江作战,孤这就发令,调回左丞前去迎接小明王。」

杨宪接着道:「既然是走水路,难免江上有些风波,待左丞回到建康,属下会跟左丞说明清楚接迎的细节,请主上放心。」

朱元璋:「嗯!很好,此事就交给你处理了。」

杨宪道:「是!属下必当完成主上交办使命。」

………

大宋龙凤十二(元至正二十六)年,冬十二月

大江上的龙湾,从伪汉朝缴获的巨舰,这日正准备再起程开航。

几年前,赤火四在此与青木二道别后,从此未再见到木二;火四心里知道,鄱阳湖大战结束都几年了,未见木二前来打招呼,也一直没有木二的消息,应该已经战亡身死。

这几年来,火四依着残废之躯,很是艰辛地在江边打滚过日子,好不容易攅点小钱,租了艘小舟,靠着单手替人摆渡,过过日子。

前些日子,才因过去青木二认识的军中百户,在找人看雇巨舰的附舟,而这几年摆渡的经历可用上了,终于有了较固定的微薄收入。

好些日子都未曾开航的巨舰,今天要出任务了,据上级传办下来的说法,这趟任务只是到江北去迎接一位「贵人」,很尊贵的人。

众水兵们议论纷纷,据说此趟是要前去迎接,人在滁州的大宋朝龙凤帝,白莲教的小明王。

喔!难怪,又没要打仗,是人太尊贵了,所以才要出动巨舰。

嘿!当然尊贵,此人可是大宋皇帝哩!

唉!尊贵?小明王可被软禁在滁州好几年了。

欸!你不也是白莲教教徒,这是要去迎接你们教主了,还不高兴…

火四在旁静静地听着,默默无语,心里倒想着,白莲教、弥勒佛,会与五通神相冲吗?

………

滁州便在建康城隔着大江的西北边,有支流滁河并入大江,小明王的居所「宗阳宫」,距离河道不远,杨宪先前与廖永忠商议,派「銮舟」去接驾,再于大江上换乘巨舰。

巨舰停靠在江北岸的瓜步(埠),廖永忠在船楼上,看着前去迎驾小明王的「銮舟」,驶出了大江,便下令巨舰前行迎接。

巨舰前驶,让原本平静的江面,顿时引发浪潮,刚驶出小河道的銮舟,也颠波起来。

此时小明王所乘之銮舟,突然传出呼喊:「船进水了!船进水了!」

随即逐渐下沉,船夫也急着跳水逃命去。

小明王原本坐在舱内,看着所乘之船正在下沉,急忙奔出舱房,看着銮舟旁恰好有一小舟,急忙跳上小舟。

本来引来浪涛,便已显颠波的小舟,一时无法承受两人的重量,随即倾斜翻覆。

小明王紧抓住船夫,大惊!怎么少手少脚!

船夫赤火四,不过是驾驶着巨舰扈从的小舟,本来是很轻松的任务;此时翻船了,自己单手单脚的,游泳本就吃力,且更让人抓住身子,也大惊,也抓住小明王。

结果,两人互抓互救,越抓越沉,加上巨舰又靠近,大浪一来,两人更是沉入了水底,终皆溺毙。

………

小明王在瓜步舟覆,驾崩的消息,紧急送到了建康。

吴王朱元璋,也紧急的召集群臣,在大厅上开会,请众臣们表示意见。

虽然,小明王是「大宋皇帝」,但似有实无;况且人在其位、不再其势,虽用其名号、却不拥其诏令。

如今,「驾崩」的确实有些意外,但死了就死了。

而部分仍拥护小明王的教众,对此意外事件,不免有些错愕;但是如今,当权者可是眼前的「吴王」,而非那江南小说网。

刘基道:「大宋朝早已败亡多年,滁州宗阳宫所居者,实际上是一退位的逊君,一个曾为君王的百姓罢了,如今过世,最多是基于恩义,给予厚葬,不需有太多礼节。」

刘基向来对「大宋朝」便甚为感冒,平常有关大宋的朝拜、礼仪,便都不参与。当初,更建议朱元璋不要出兵安丰救援。

此时,对于韩林儿的死,虽也表示哀悼,但不建议以帝王之礼,来行葬仪。

李善长则道:「我国的文书引用大宋龙凤年号已有多年,如今大宋皇帝驾崩,似乎应有相应葬礼,比较合适。」

朱元璋其实被小明王压在上头,憋很久了,还要帝王葬礼?开什么玩笑?

不过是个「王」、小明王而已,且当初便听你李善长的话,才搞出如此的麻烦来,现下再听你的,往后还不知有何麻烦?

便道:「小明王退居滁州,多年未以帝王之令行事,确实如先生所言,大宋已败亡多年,实际上只是逊君,况且龙凤年号仅是借用,避免使用大元的年号,如今韩林儿过世,便给予厚葬,不用帝王之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