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138章行赏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徐达与常遇春两人其实是「不合」的,而史书说:「然天下所称道者,唯达与遇春为之冠,因号曰徐、常」。两个姓氏实际上得写地分开些。

其实,称道「徐、常」,常遇春生前是很不爽地!

而徐达呢?可能心里更是不爽吧!

还有朱元璋,是另一个更不爽的!

朱元璋心里着实是不太高兴,大将军徐达竟然敢「违抗」皇命!

第一道「敕书」就算了,八月二十七日下达第二道「敕书」,要徐达你「即日」启程赶快回来,结果竟然拖了二个月多月,至十一月初一才给朕回到京师。

当然,就没有像征南大军,「皇太子率百官迎劳于龙湾」的隆重迎接场面。

不过看在从小的「青梅竹马」,在外率领近三十万兵马的大将军,没有趁机搞独立,据地为王、为皇,「抗命」后还敢单身与汤和来见朕,确实忠心耿耿的份上,朕就不跟你计较了。

所以,闹剧最终结果,大将军徐达与偏将军汤和「入见,上抚劳之」。

没事!没事!小徐,你的「死对头」走了,葬礼也已结束了,都过去了。

而为了「抚劳」大将军,还特别擢迁徐达的爱将:赵耀。怎么个擢升法?

赵耀是大都督府的七品「都事」,与早期朱元璋还是吴国公时期,跟着胡大海的王恺,时任中书省都事一般,「都事」都是七品而已;而这的「赵耀」如何「擢」?

朱元璋直接把赵耀由七品都事,「擢」为「从三品」的湖广行省参政,这「擢」的够明显、够强悍了吧!

果然,对待「青梅竹马」徐达,还是不一样地!

这种「抚劳」,还真正是「抚劳」啊!

当然只是「名义」上、「职位」上擢升,实际上还是留在徐达身边办事。

这消息传到庆阳城的右副将军冯胜耳里,冯胜也坐不住了。

心想,徐达是陛下的「青梅竹马」,可以得到陛下如此的「抚劳」?

而我冯胜,过去一直是陛下的贴身亲卫、亲卫军都护、…,升迁到都督同知(从一品)、领征虏大军右副将军衔,手下可也有一大票人员等着「拔擢」。

况且此次征伐「关中」,「擒获」了关中四将之首:李思齐,还「攻下」了庆阳城,自认也是战功彪炳,当然也需要「抚劳」啊!

「邀功」这种事,可是谁都会做;而谁来做,都是很上道。

十一月十三、甲辰日,右副将军冯宗异等,发平凉还京师。

十二初七、戊辰日

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也从遥远的大同,回到京师,并献上所获的关中四将之二:脱列伯,以及孔兴的首级等。不过,保儿(李文忠)是外甥、是自己人,功劳以后再说;而李文忠关说的脱列伯,命运如何?

一般情况,不是投降、而是被擒获的话,大都是「论斩」;不过因为是被自己人、自己的「外甥」擒获,在朱元璋心中,已算是记上一笔功劳;所以也没特别针对,管他穿好我「大明朝」的服饰,轻松地便放走了。

史书记载:上曰:彼亦为其主,事败至此,情有可矜,其释之。仍赐冠带衣服。

而李文忠为什么要为脱列伯关说,当然是为了未来,脱列伯是蒙古人,大元的「余寇」尚未除尽,况且北方路不熟,害常大将军还迷了路,以后可有用的着脱列伯的地方。

相对于徐达与汤和两人,「徐如林」、悠哉悠哉地回京师,冯胜可是「疾如风」。

十二月二十、辛巳日,不到四十天,而且真的是率领「大军」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师。

这…,让朱元璋差点昏倒!

你冯胜,真是猪头啊!你不知道扩廓,正隐遁在甘肃的宁夏吗?

这般地就给我偷跑回来,自己回来也就算了,还率领着大军回来?

那朕的关中、朕的陕甘,还有谁来守备啊?

可怜的冯胜,本来是要给朱元璋一个「惊喜」,结果换来朱元璋一阵「惊吓」!

被臭骂一顿,但如同冯胜心中所想,自己在朱元璋心中,是有「地位」地,所以便「姑置之」,也就是「算了」!

不过论功行赏时,可怜的冯胜,也一样就「算了」!

那「姑置之」的后果是什么?

此时,就看得到刘基的先见之明了。

刘基当初便提到,待关中四将被扫除,双方各自收拢残军败将后,就是扩廓帖木儿大军出宁夏之时。

十二月二九、庚寅日,也就是己酉年的最后一天(岁除)

扩廓遣将进攻兰州,大军奄至城下。

大明的兰州守降、指挥张温召集诸将校,紧急召开军事会议。

道:「彼众我寡,确实难与为敌。但敌军远来,却不知我军虚实,可以趁着暮色袭击,或许可以挫其锋锐;若敌军还是不退,只好…,固守城池,等待救援了。」

扩廓也是打听到大明大军已回南方,才率军来攻占兰州,仅这么一次交锋,怎么可能就如此退兵!

隔日张温看了也头痛,敌兵已围城数里,只好如军事会议策略,「坚守不与战」。

此时勇敢的鹰扬卫指挥使、军衔「怀远将军」的于光,本来守卫着兰州东南边的巩昌城(今甘肃省定西市下的巩昌镇),据闻兰州有危,磊落有大志的于光,便率领着鹰扬卫约五千人,前来援救。

鹰扬军至兰州之马兰滩,遭遇扩廓军的骑兵冲击,毫无悬念,战败、几遭歼灭。

可怜的指挥使于光,被抓到兰州城下,招降守将张温。

果然,是磊落有大志的于光。

大呼道:「我不幸被执,公等坚守,徐达大将军所率大军已出行将至…」

干这种事的,过去在「洪都之战」时,有从洪都城「池」、护城河中,偷渡出来的张子明;当然,被伪汉朝的太尉张定边,给「砍头」示众。

这个于光也一样被执而死,于光的「余光」啊!时年四十三。

朱元璋事后知道本末,当然地当然啊!遗官祭以少牢,配享鸡笼山功臣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