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140章封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等等…等等…,先前刘基和朱元璋两人的商议,所谈的内容还没有写完。

刘基看着地图又道:「禀陛下,依图观之,现今的北方边境,向来是外族侵扰之处,过去历代虽建有长城防御,但大多年久失修荒废,自故元入主中国以来,更是拆除大半;若是再大举修建长城,所费不赀。」

停了停又道:「陛下既已令中书省拟议王府体制,想必新年即将封诸位皇子为亲王,行汉唐以来的封建制度;皇太子为未来皇位之继承,而诸王则为皇室的藩屏,守卫皇室、守卫大明朝。」

「所以,臣建议,诸皇子中较为明达能干者,可分封往北方边境,做为各要塞之王,年长后便就藩镇守,一者协助守卫边境,一者继续扩展疆土。」

朱元璋本来也有这种想法,便道:「朕亦有此想法,先生所谓边境要塞之地为何?」

刘基道:「回禀陛下,臣认为,以现今疆域而言,有内三镇、外三塞、辽阳三卫,共九个重要的边塞,可封九镇塞王。」

朱元璋心想,自己现在刚好有十个皇子,皇太子朱标不计,确实有九子。

便问道:「何为内三镇、外三塞、辽阳三卫?」

刘基指着地图上大略的位置,为朱元璋一一解说。

道:「依臣观察,内三镇目前应是平凉、太原、北平,以拱卫中原为主;外三塞则为宁夏、大同、宣府,为三镇的前藩;至于辽阳三卫,则是大宁、广宁、开元三路,防备高丽,以及岭北的故元残余势力;依据未来疆域拓展情况,可再进一步地调整。」

中原的西边到北面,依序为平凉、太原、北平三镇;三镇之外,平凉的外藩为宁夏,太原的外藩为大同,北平的外藩则为宣府(今张家口市宣化镇)。

刘基也指出,辽阳三卫虽处于故元之辽阳行省,目前尚未攻占;不过,现今据守者,为曾受朱元璋之恩的纳哈出,属于蒙古大根脚的遗族,未来攻伐不难,甚至待当今元主薨逝之后,可以招降。

朱元璋看着图上的位置,前后思量着,内三镇、外三塞、辽阳三卫,九镇塞王的内涵,心想军师刘基,确实是在为朕的天下设想,辽阳三卫先不管,这内外六要塞,以目前朕的疆土来看,确实可屏藩着中原,以及南方各地,也让诸皇子分封有理,拥兵有据。

便道:「先生为朕谋定天下,现今又为朕谋定未来,真要感谢先生啊!」

刘基顿首拜道:「臣仅是略提建言,天下乃陛下慎谋远虑,竭尽心力所得,臣妄妄不敢居功,只求陛下能记得,臣心心念念的大志,臣也必定尽心竭力,为陛下谋皇朝的千秋万代。」

朱元璋道:「好!先生之大志,本也是朕所求,朕必会去除崇蒙媚夷之陋习。」

………

虽然,刘基所建议的「九镇塞王」规划,能完善现今的边防,但也仅以「现今」情况而订定,是可以视「未来」情况调整的。

而这「可以调整」的弹性,到了后宫,就变成「大大的调整」了。

朱元璋后宫的这些妃子们,谁愿意自己的宝贝儿子,被分封至「边塞」,到那「鸟不生蛋」的鬼地方,去做什么「塞王」啊!

所以后宫内,当然就「吵」起来啦!

应该也不能说是「吵」,而是对皇上「撒娇」、「暗示」、「明示」、「闹脾气」、「生闷气」…等等,各种可以让皇上「回心转意」改变心意的方式。

朱元璋受了后宫妃子各种很不一样的「款待」后…

心想,反正自己还年轻,还可以继续的「产出」皇子,不怕「九镇塞王」补不齐,也就勉为其难地略有「回心转意」。

辽阳三卫…,暂先不说;外三塞嘛?好吧!也别急。但平凉、太原、北平这「内三镇」,总是要先封的。

于是打算先封,皇二子樉为秦王、封地平凉,皇三子棡为晋王、封地太原,皇四子棣为燕王、封地北平。

诏书都还没拟好,这时皇后就有意见了。

樉儿与标儿年纪接近,也只差一岁,跟在自己身边这么久了,当然要帮樉儿讲讲话,讲些什么话?

皇后意见就是:干嘛去「平凉」?光是地名看起来、听起来,就很荒凉!

别说妾身没读过书,秦朝的京城不就是咸阳城,后来的长安城,现在的西安府吗?

既然是封为「秦王」,封地当然是「西安」啊!

怎么会是光听起来,就很荒凉的「平凉」?是哪个大臣选的,选得乱七八糟的?

身在远处的刘基,忽然觉得耳朵奇痒,心想是谁在骂自己吗?

这也不能怪刘基,选平凉是以战略要地为先,西安算是在关中、在「中原」了,比较像是都城、京师,且西安城也早已破损不堪,既然都要修建城池,建在战略要地上更佳;况且,更不知道是要封秦王前往此「边塞」。

朱元璋拗不过皇后,心想好吧!反正平凉本就在西安的西北边,距离不远,领地就改封在西安吧!

这下开了头,众妃们又各有意见了。

孙贵妃便先出手,对皇上撒娇地求道,棣儿被皇上封到北平那么远地方,橚儿可不能又分封到那什么「外三塞」去了!要封好一点的地方,最好是苏州、杭州一带才行。

达妃更是厉害,很有气质地向皇上倾诉,榑儿当初出生时,皇上正在山东用兵,可说要封榑儿在齐地的呢!又说妾身原本是楚地人,梓儿可不可以分封在妾的故乡啊?

胡妃则暗示说,当初皇上攻下伪汉朝时,桢儿刚好出生,可就说要封桢儿在楚地。

郭(宁)妃也争着说,樉儿封到边疆西安(相对南京来说),檀儿可不能再封到那什么什么「外塞」去了,一定要近一点的地方才行……。

满是头大的皇上朱元璋,在众妃们千奇百怪的各式「请求」下,又是心想,自己还能继续地「产出」皇子,也别急;此次…,就先如众妃之意吧!

只剩没人关说的朱?,被封为赵王(不过后来三岁就殇逝)、属地大同;以及朱元璋大哥的儿子、亲侄子朱文正,所生的儿子朱守谦,被封到南疆的靖江(现广西省桂林市),去当郡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