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红年代开始

《从火红年代开始》

第五十章 汇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三天后,一辆吉普车开进白店将白明川、阎解旷接上,准备去省里给相关领导做汇报。

“明川啊,你可要好好汇报啊!”

“支书、大队长,要是这件事儿办成了,你们就是我们白店的大恩人!”

在众人殷切地期盼中,他们登上吉普车前往省里,同行的除了县里的赵主任等人,还有俞林地区的郑主任等领导。

西秦解放前就有煤矿,1955年就在原同官煤矿的基础上成立了铜川矿务局。

辖区内有大型煤矿,省上自然有管理煤矿的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郑主任带着大家在矿务局招待所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开始了汇报工作。

郑主任简单介绍了下情况,由赵主任作具体汇报,赵主任取出带来的煤矿石,并将发现的经过和位置地图一一汇报,然后由发现者阎解旷发言。

阎解旷来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专门写了一篇分析报告,报告很详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科学的论述,详实的数据,标准的普通话、条例清晰的发言,再加上专业的词汇引得领导们不住点头。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综上所述,根据煤矿石的分布情况以及当中特征明显的植物化石,我们可以推断,该区域内存在大型煤田的可能性很大,非常值得派遣勘探队进行专门勘查……汇报完毕,谢谢各位领导。”一口气说了十来分钟,阎解旷鞠躬结束发言。

“阎解旷同志,我有几个问题问你,成煤条件和成煤期这些煤矿知识你都是从那儿学的”负责的领导开口询问。

“我父亲是老师,我从小就爱看书,所以在京城的时候,经常会去图书馆查看各种书籍,这些都是从书上看到的。”阎解旷认真地回答,开玩笑,要知道,他为了这一天可是差不多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甚至还专门跑去地质大学,向一些专家教授请教。

“好好,年轻人就是要多学********听到这话很是高兴,他也是知识分子出身,还是正儿八经留过洋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投身于建设祖国的事业中。这会看着不骄不躁,谦虚好学的阎解旷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

“从业余人员的角度来说,你这份报告算是做得很不错的了。”实际上这份报告做的很专业,甚至连这些在煤炭行业工作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老前辈,也挑不出太多毛病,只是细节上有些小瑕疵而已,毕竟阎解旷作为外行人,能做出堪比专业的报告已经很了不得了,所以他们也不吝夸奖。

“这份报告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我们知青点的大部分知青都参与了,有的帮忙寻找矿石,有的搜集参考资料,还有的负责绘制地图……白支书和社员们也提供了许多帮助……”阎解旷并未居功,将不少功劳都让给了别人。

“你、白支书还有其他人,都是些好同志啊!有了你们提供的情况和资料,勘探队能省下不少功夫。”看着高大英俊、沉稳大气还不贪功自傲的阎解旷,领导非常欣赏,不吝夸赞。

白明川当众得到领导的赞扬,高兴地合不拢嘴,笑得见眉不见眼。

“阎解旷同志,你愿不愿来煤矿工作,我们可以给你们知青点三个招工名额,由你负责推荐。”领导正式发出邀请,作出许诺。

这一时期华国的能源产地大都集中于东北地区,真要是能在西北地区发现大型煤田,可以减轻对东北地区的依赖性,对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能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不少的好处。

这还要多亏了眼前的这位知青,要不然让勘探队慢慢找过去,啥时候才能找到?

因此,领导不吝给出好处,更何况像阎解旷这种人才也正是煤矿所需要的。

这一时期对招工条件有特别要求,很少有招工的机会,只有家庭情况特殊或者有突出贡献的,才有可能。

“这事不急,你可以回去后和大家慢慢商量,只要月底前将名单报告给我们,下月初来矿务局报到就行。”领导接着又说道。

阎解旷连忙起身感谢,会后他立即去邮电局发了电报,而且是公费,领导们特别批准可以报销的。这年头发封电报可是很贵的,短短几个字就要几块钱,一般人可舍不得。

有机会招工,去煤矿工作?当收到阎解旷发的这个电报,知青们直接高兴懵了,他们没想到天上掉馅饼这么好的事情能落到他们头上。

这事儿都是阎解旷的功劳,要不然他们哪儿有这个机会?然后就是纠结,毕竟只有三个名额,该谁去呢!

由于郑主任和赵主任他们还有其它事情需要办理,阎解旷和白明川难得有了两天空闲时间。阎解旷上次匆匆路过长安,白明川也很多年没来过了,两人便在长安游览了起来。

长安不愧是我国最著名的古都,古城墙,碑林,大雁塔,钟楼,永兴坊等等,这些景点处处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使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阎解旷遥想起当年汉唐的强盛辉煌和如今共和国的百废待兴,胸中充满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暗下决心,重活一世,此生定要成为时代浪潮的弄潮儿,而不是那片随波逐流的浪花,不枉穿越这一回。

在游览景点之余,两人还去了几家老字号品尝长安的美食,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锅盔等等,白明川吃得赞不绝口,但对阎解旷这个京城人来说,味道也就那样,只当尝个鲜。

当阎解旷回到白店的时候,几个知青还在李奎勇他们的窑洞里讨论地热火朝天。

“我打听过了,铜川矿务局确实已接到通知,这次不是去煤矿当挖煤工人,而是直接去机关,待遇还不错,一个月最少二十块。”

周英的小姨父在铜川矿务局工作,在接到电报后,她第一时间去县城打电话给小姨父了解情况,也不怕长途电话费昂贵,毕竟这可是事关前途的事情。

孙卫国则在一边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他是这帮知青里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二十一了,他很想要这个招工的机会。

但这次只有三个名额,而且决定权在阎解旷手中,以阎解旷和李奎勇、苏婉三人的关系,大概率不会落到他的头上,甚至以周英先前对阎解旷的暧昧态度,肯定也要优先于他。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本省人,况且他和朱晓梅已经私定终身了,如果他去煤矿工作了,那朱晓梅怎么办?俩人以后可就很长时间没办法见面了,一边是前途一边是爱情,让他陷入两难的纠结当中。

阎解旷走进窑洞,众人起身纷纷问候,阎解旷一一点头微笑道:“你们讨论的怎么样了?有结果了没?”

“大伙讨论了这么多天,也没出个结果,这不等你回来定呢!”李奎勇笑道,这种事关前途的事情确实很难讨论出结果。

“那好,我就说说个人的意见啊!我建议把这三个名额给李奎勇、孙卫国和周英。”

“李奎勇呢是家里比较困难,父亲去世的早,他又是老大,弟妹们都还小,养家的重但都压在他身上!”

“孙卫国是咱们的老大哥,周英有亲戚在煤矿,可以得到适当关照,至于其他人,就稍微等一段时间吧。”

煤矿工作比较适合男人,李奎勇是阎解旷的发小,这种好事肯定要帮他一把,孙卫国和朱晓梅只能去一个,张萍同样如此,她和李奎勇也是一对,不能好事都给他们,剩下的周英确实比杨海虹更合适。

“其实吧,大伙都有机会。等到白店的煤矿筹建了,肯定也要招工,到时候大伙都可以报名招工,奎勇、卫国也可以打申请回到这儿工作,到时大伙又能在一块了。”

想想也是,只是早半年晚半年的区别而已,没必要那么纠结,于是纷纷赞同阎解旷的意见。

可随即大家又都看向阎解旷,眼中充满疑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