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生文

《笔墨生文》

中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月华如水,银月高挂。月,自古就被无数迁客骚人绘写。

关于月亮有着数不胜数的美丽传说,什么嫦娥奔月啊,玉兔捣药啊,吴刚伐桂啊,天狗食月啊,犀牛望月啊等等。

而月亮在神话传说中是由盘古的一只眼睛所话。

但无论怎样说月亮总寄予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月的诗句数不胜数,月的思想也越来越多。

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

同时关于月也拥有了一个属于她的节日,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有个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兄弟两个,哥哥已经成家,嫂嫂泼辣凶恶。弟弟忠厚老实,哥嫂两个都厌恶他,不让他吃饱穿暖,重活、累活、脏活都让他干。

中秋节的来历一天,嫂嫂硬说他偷吃东西,哥哥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弟弟赶出门外。弟弟被他们弄得走投无路,哭哭啼啼走上山路,到了后山,越想越气,觉得自我孤苦伶仃,不如死了算了。他走到一棵大树旁边,正要上吊自尽,有一位老公公从山路上走来,连忙过来问他为什么要自尽他就把在家里受哥嫂欺侮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老公公。老公公劝慰他一番,然后告诉他,八月十五夜里戌时是天上开天门的时刻,你准备一只木桶,坐在桶里,等天门一开你就能够飞上天去。弟弟到底是小孩,听了老公公的话,很是好奇,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心想,要到天上看一看,如果好的话,就留在天上。

到了八月十五夜里,他照老公公讲的,准备好一只木桶,静静地坐在木桶里。时辰一到,刮起了一阵风,真的连人带桶被带到空中,腾云驾雾一样把他送上了天。他一踏上月亮,看见天门敞开,金童玉女请他进了月宫。月宫里仅有一棵树,十分高大,树叶也十分茂盛。他看得出奇,就停在树底下,忽然,树上飘落一片树叶子,他拾起叶子摸摸,觉得很好玩。

这时候玉女出来了,告诉他:“你回到人间,用这片叶子碰到什么,什么就会变成金子。”于是他把树叶带回到人间,从此,他就成了富翁。

嫂嫂看弟弟一下子成了富翁,觉得很奇怪。问弟弟是怎样回事弟弟就老实告诉她。她听了要丈夫也照样到月宫去拿些树叶来。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哥哥也坐在木桶里,身边还带了一把斧头。时辰一到,哥哥也升到天上去了,天门也敞开着。他看到一棵大树,就用斧头狠狠地砍,可是根本砍不动。金童玉女听到声音出来,就把他绑在树上,不许他下凡。从此他娘子只能在每年八月十五夜里,坐木桶上天看望一次月亮树上的丈夫,夫妻团圆一次。以后人间就把八月十五作为中秋节人们团圆的日子。

但故事终归是故事,实际上中秋节的来历与古代的三大点有关。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三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但无论如何月亮总是美好的,从古至今如此。所以啊,我还是认为起源上古,古代发展,现代申遗。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又是一年中秋节,我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