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时代前沿

《Pk时代前沿》

第一章(11~14)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1.11

参加选举的社员到会,主持人宣布选举开始。趁尚没有人发言之际,庶盶率先围绕本队此前所取得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将后应该怎么办的三大议题,发表竞选演说。就将后该怎么办的问题,庶盶一言概之为“无粮不稳无工不富”,要想富裕,就只能兴办企业。紧接着,是庶盶的支持者发言,普遍例举此前的不足,然后是对将后的期盼,大多强调需要选举一个有远见、有魄力、敢于办企业的带头人。“未来,迟早是年轻人的未来,迟早是年轻人的天下。既然年轻人有想法、敢闯敢干,我们为什么不能搞好‘传帮带’?现在是一家一户各干各的,一个队长的作用大不如从前了。让年轻人来搞,搞好了我们大家都可以坐享其成,就算搞不上去对我们一家一户又能产生多大影响?所以,我主张让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来当这个队长。”选情纯粹一边倒,庶盶赢得90%偏上的高票当选队长。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计票过程中,多出一张选票,被有人当场指责为“舞弊”。由于庶盶被推举为三人计票组中的一员,对多出一张选票,理所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多出一张选票,庶盶百思不得其解。待稍微冷静以后,庶盶觉得澄清这种事实也很简单:白纸黑字的选票一张不缺俱在,多出一张也属事实。那么,自己要求回避,再次重新计票不就真相大白?然为时已晚,很多参会人员见结果已定,选举结束,便就各自散去。庶盶离开会场,突然想起:排查选票,如果发现一张大小或颜色不一的,岂不更能说明问题?立即返回收集选票,但选票已经被风吹散四处,尚有十多张选票无踪无影,所收集到的选票中没有发现颜色大小不一的。管他呢,这种意外丝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充分表明,自己已经具备一定运筹能力,这才是真正生死相伴的个人素质。

办机砖厂至少要十万元的投资,信用社根本没法贷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询问相关银行,答复是“现在都是一家一户的,不可能给生产队集体发放那么大额的贷款,除非是各家各户联名担保或联名借贷。”自己一个家徒四壁的愣头青,连拿出一千元来都感觉是个天文数字,十万元是个什么概念?这可是自己一生一世都挣不来庞大数据,自己如何发动联名担保或借贷?再说,这样反而不如纯粹自办企业来得更稳妥、更实际。看来,办机砖厂不得不放弃。当队长不是个省心的差事,时常被这呼那叫的,大大小小的事可谓层出不穷,许多事落实起来,还非常的劳心费神。有的时候,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情,往往会节外生枝,出现不少麻烦。

记得上任不久遇到一件事:一家拆旧建新,使得隔壁一家的住房无法正常使用。拆旧建新一方认为,凡是自己房顶上的木料和瓦,理应全部拿走,因而导致隔壁无法继续使用住房。庶盶认为,该两户住房,均为解放后集体所分配给各家各户居住的房屋,不论该房屋结构怎样,分得一间理所应当地获得整间的独立使用权。这并不意味着因外在人为因素影响各自的独立使用权。因此,拆旧建新一方,有责任帮助另一方恢复该房屋的正常使用。或许是庶盶住家相距较远,也或者是庶盶年龄偏小,开初双方并没找庶盶参与调解,直到数次调解无果后,庶盶才参与其中,而这时参与调解的已是拥有六七人之多的调解大组。

在调解组成员中,绝大多数看法是:人家拆自家的房子,又没有动下面房子上的一片瓦,凭啥该保障另外一家的正常使用?庶盶一看,自己的看法是绝对的少数,但既然参与其中,就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强调因为都是集体所分,各自只能拥有所分得(面积)部分的使用权。因为是集体性质的调解,只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基本原则——庶盶的极少数意见只能作为保留。此后,又经过大队、公社三番五次调解,最终还是按分得多少使用多少——由拆旧建新方协助恢复另一家住房的正常使用。最终的解决办法,与庶盶所主张的看法不谋而合,只是绕来绕去,浪费了不少时间和人力。

当队长既然不能办机砖厂,顿时感觉索然无味。更加之自己不愿说套话、假话、空话,根本就不适合队长一职。可是,才刚刚上任,如果说出辞职的话,未免也太过儿戏了。大约履职三四个月,公社来人说群众反映强烈,对本队选举存在质疑,决定重新选举队长。庶盶觉得,既然自己早已认定不适合队长一职,就应该趁早了结。虽然如此下台有失体面,但也算是给全队两百多号人有一个交代了。理所当然,重新选举的结果,是另外的人当选队长。

1.12

一天闲暇时,人们摆起龙门阵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发现在本队,今年只要是有几个人摆龙门阵的地方,都少不了庶盶长庶盶短的话题。”“这还真是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庶盶插嘴说:“肯定是大家觉得本人的言谈举止可笑,所以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话题。”“我认为是恰恰相反,因为庶盶给大家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风尚。要不然,远比庶盶更可笑的同龄人、甚至更年长的人多的是,大家为什么唯独只摆谈他呢?”“大家都在说,从不见庶盶东游西荡,也从不见他专门找人闲谈,在家里也是除了干活就是看书、听广告。再说所有冬季几乎天天都在帮助别人建房,仅仅这些就与别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大家摆谈庶盶完全是充满了夸赞和肯定。”

庶盶也日益感觉到,从读书到参加农业生产,自己是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点评的话料。尤其是近年来,这种迹象愈加频繁和明显,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而也早就习以为常,只是隐隐约约感到“坏事传千里”的压力。

包产到户以后,迎来第一个秋收。一年下来,土豆约两万多公斤、玉米近五千公斤,其他黄豆、稻谷等综合年产值三千元左右。住家的宅基地附近,方园一两百米内到处是鸡群,一叫起来此起彼伏没完没了。猪牛满圈,肥羊成群。从包产到组再到包产到户的两个冬季里,庶盶目睹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农家户建起了新房。当时,庶盶住家半山的周边泥土不能做砖瓦,建新房是个特别大的难题,只好将建房的事暂时压下不提。生产队集体也曾给庶盶家预留有宅基地,但地理位置欠佳,以至于庶盶始终都没有去实地看过一眼。

快过春节了,庶盶看见屋内到处码满南瓜,稍不留神就碰到南瓜遍地滚。听说在城里南瓜零卖有时达0.1元/斤,这几万斤南瓜可不得了,但自己哪能去零售呢?托人问过,运到城里有人给0.01元/斤,然搬到公路上以及上车和下车都少不得二三个十人,虽然按一分钱一斤能卖三四百元,可这工程也太浩大了,庶盶最终没下这个决心。想把南瓜搬出去又怕被冻坏。这时,婆婆发话说:“南瓜在屋里过年要背南瓜时!”,不论婆婆的话有没有依据或道理,庶盶立即动员弟妹们一起往屋外搬南瓜,几个人搬了一整天还是没有搬完,第二天继续。

肥羊0.2元/斤,庶盶一算,十多头羊全卖也就一百多元钱,还没人买,就主张连一根羊毛都不卖。婆婆、父母都赞成不卖,全部留下自家消费。不料想,婆婆、母亲不沾羊肉,父亲牙齿不好使,弟妹们也不太喜欢羊肉。接下来,庶盶几乎天天以羊肉干当顿,大半年都没有吃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出“银耳大王”应先生年收入过百万的事迹,还让人感到投资不会太大。庶盶立即致信电台询问相关事宜,电台作了简单答复并建议直接向应先生了解详情。经过多次书信往来,逐步认为瓶载银耳技术不复杂,投资也不太大。到当地多家医药公司一打听,银耳120元/市斤,有多少收购多少。第一次试验没有成功,应先生详细了解相关过程后,回信说是没有接种箱所致。根据接种箱密闭无菌原理,庶盶用塑料薄膜、医用胶布、木板木条等做了个简易接种箱,一试居然成功长出银耳。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折算,发现这是一本十利的好门路,这与所有技术资料的说法完全吻合。变卖黄豆等筹集了五百多元现金,庶盶踌躇满志的决心从事银耳生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