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时代前沿

《Pk时代前沿》

第二章(03~06)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2.03

平菇和资料一无所剩,一大群人围在庶盶身边,久久不愿散去。人们问这问那,搜肠刮肚提出各种问题。“留个通讯地址,便于以后联系!”“关于本人通讯地址,所有资料里面都有。另外,我的介绍信里面也有。”庶盶拿出介绍信(镶嵌在红色塑料精装著作外套的空膜内),人们争相细看。“这么多的公章!乡上的、科委的、科协的,叫菇耳试验场。怪不得你这么出众!”“明天还来吗?我想给我几个侄儿要几份资料。”“肯定会来,只是时间无法确定。我骑车路上大约三个来小时,回去还要印资料、摘平菇。”“哦,资料的话,以后我就留在这位老板这里。您看行不行啊?老板!”“没问题!以后我这里就是联络站,大家有什么需要尽管找我!”“您收不收徒弟啊?”“传授技术没问题。刚才都还有人称本人叫娃娃,我哪敢收徒弟啊。天下那么大市场那么广,没有一大批人哪能满足得了?所以,传授技术,我是毫无保留。”“学不学得会啊?”“纯粹生产呢,就像学做饭,多少大米多少水煮多少时间一样简单。”“种平菇所用的一切材料,你都能够帮着弄到?”“全部都有!”“种平菇是个好门路,找时间到你那里来看看!”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通过试产试销,生产平菇的一些弊端出现在面前。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销售,骑自行车销售,距最近的江沿县城来回要骑八、九十公里,往返一趟起码六七个小时用在路上。三大纸箱才四十多公斤,一天卖不到二十元钱。鲜菇贮藏期短,时常有来不及卖的,会白白烂掉。冬季生长缓慢,周期长,夏季容易感染杂菌(减产甚至会绝产),温度高点的菇肉薄且奇形怪状,高温季节不出菇。一年可以生产并销售的时间,总共也就两百多天。平菇的生产及其销售,无疑是一剂看得见摸得着的强心针,但要依靠产销平菇收回所有投资依然遥远。如果有人学技术,则菌种将普遍在自己这里买,可没有成百上千的人学技术、买菌种,菌种的销量还是难以量产。总之,生产菌种的技术含量要高不少,运输就相对不是问题,是一个理想的发展渠道。

一批平菇菌种已经生长成熟,但与栽培季节不相适应,推广技术等于是卖菌种。庶盶想起某啤酒一举占领租界市场的推销方法,大有可借鉴处。立即挑选出一些快出菌的菌种袋划开、喷水,放到温度较低的最底层。剩余菌种窝在这里迟早也是报废,搞科普宣传,哪怕送给别人,就能够分散放到水缸边等低温处,既可以让别人得到实惠,又能起到扩大宣传的目的,还能赢得潜在客户。眼看破袋后的平菇即将开扇,庶盶用报纸包裹好,小心翼翼放进纸箱,再适量喷洒些水。找来手扶式拖拉机,将所有平菇菌种搬上拖拉机,固定纸箱,运往江沿县城,卸到认识不久的朋友家中并希望他来日帮着一起搞科普宣传。

新搭档问庶盶打算怎么个搞法,庶盶说:“正要和你切磋切磋。纪念碑是江沿城的中心地带,人流最集中。在那里用板板车、桌子、凳子、旧报纸搭台,把这些菌种、菌袋,所印资料往台上一摆,再用大白纸写上标语挂在台边。这样,有人来咨询的时候,我们只需对着资料、标语照本宣科就行了。你看怎么样?”“听到科普宣传,感觉是神秘得很,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有谱了。没问题,明天就跟你锻炼锻炼!”

2.04

同搭档借了一俩板板车,带上两张桌子和长凳子、小椅子启程。途中买来十张大白纸、墨汁、毛笔,在纪念碑旁边铺开摊子。标题为科学致富、现场观摩等还没有写完挂出,人们比肩继踵,围个密不透风,你问罢我抢先,庶盶和搭档一边回答一边散发所刻印的资料。深感遗憾的是,没有事先将一应标语等写好,十足的准备不充分。

庶盶早已感到口干舌燥,才想起忘了带水。实在无法继续,便对大家表示歉意,需要先去找点水喝。走出人群,庶盶发现几个身穿制服的治安人员在外围帮着维持秩序,赶紧过去对他们表达感谢之意,并遗憾道:“看我们愣头愣脑的,就不晓得事先来报个到。”“没事,没事,快去忙你的。”庶盶抱来一箱汽水,在场治安人员谁都没有接下一瓶汽水。

不知什么时候,挤进两个人站在庶盶身边,迎着庶盶的目光,亲切地微笑着面对庶盶。其中一位身材高大、面目慈祥的长者伸出手来:“我代表江沿县人民,热诚欢迎你们在这里展开科普活动,更希望你们能够为我县多带出一批致富生力军!”接着将手伸向庶盶的搭档。另一位较年青的来客介绍说:“这是我县主管科技的刘县长,听说你们在这里把科普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专门前来看望你们。”

庶盶十分感激,立忙打开两瓶汽水:“天气这么热,还劳驾您们专程过来。实在是不知该咋个感谢。这里只有这个,喝几口解暑热!”“哎!小伙子,我本来是不喝的。既然开都开了,谢谢,谢谢!”刘县长一行仔细看过介绍信、宣传资料,以及挂在外围的白纸黑字,继而拿起菌种袋、破袋平菇等认认真真过目。一边看一边发出一些评论或询问。“大家看啊,人家年纪不大,就敢于轰轰烈烈地搞科学致富,而且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大家不仅要学技术,更要学这种精神!”“不要光看人家成熟老练。依我看啊,这些都是闯出来、干出来、学出来的,你说是不是啊,庶盶?”

刘县长临别前对大家说:“我已经进行过调查了解,平菇在我县市场上是供不应求,潜力巨大。这是一个学习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庶盶,再次感谢你为我县送来科学致富新门路!”“哦,太阳这么大,我看你们还是到我那边去拿两把伞过来吧!”庶盶的搭档立即接话道:“我们有伞,这就回去拿!”

夏季午后的烈日当头,显得异常炎热,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接近下午三点钟,日照强度丝毫没有减弱,又有人向这边围拢。庶盶意识到,又是一个紧张忙碌的时间段即将来临。围过来的人并非简单咨询几句、拿上资料就走,普遍是继续停留下来,想着想着又问上几句,同时也希望从别人的问话中获得更多信息,从而被围个里三层外三层是十分平常的事。

2.05

人们都非常自觉,几乎没人无故进入宣传台以内,整个上午,也就刘县长两人进入过台内。庶盶意外发觉正有人在向台内挤,便立即迎接上前。来人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叔,中等个头稍许偏高、微微有点发福,右手漫不经心摇着把新蔑扇,笑容满面朝着庶盶慢慢移动过来。庶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具有长期坐办公室、德高望重内涵的特质。转身拉过一个靠背椅来,搭档也随即提出一瓶汽水。来客慢悠悠移动,似乎是为了尽量降低体热,他边从容移动边仔细打量着台内,笑容可掬道:“我是科委的,姓杨。”搭档抢先道:“您就是杨主任吧?”“你认识我?”“我是本地人”,搭档一手指向东北方:“我家就住那条街。我见过您!”杨主任握住搭档的手:“好啊,好啊!关注新生事物,掌握科学技术,很有头脑。我祝福你,年青人!”随后,杨主任对庶盶问长问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