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时代前沿

《Pk时代前沿》

第十三章 初识全球经济浪潮(09~10)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13.09

江东市主要通过招商引资迎来大量外资企业。在外来企业中,除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外,主要是全球各地的华人华侨前来投资兴业。

蚝田的这家电子厂,据说是总部在B国的一个跨国集团公司,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蚝田机构的前身,在周边富裕地区运转多年,现正在向蚝田村聚集——已经征地五百亩新建厂区,据说是三千人以上规模。原来,该厂能够迅速扩张的秘诀并不玄奥。该厂前身所在地区的人均月工资接近两千元人民币,而迁往蚝田后的人均月工资大概三百元左右,按三千人规模计,人均月节省工资不下一千五百元,每年仅节省人工工资一项,就高达0.55亿元人民币。难怪乎,在众多外资企业中,只有电子等行业的厂家,敢于长期大量招工,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愈大成本优势愈强。

以所征用蚝田村这五百亩工业用地来讲,征地成本断然比其前身所在地的成本要低若干倍——由早就客观存在的显著差异决定。若干年后,所征用的土地必然成倍升值,其永久性固定设施也必然随地租成本增加而不断增加,这又是一条稳赚不赔的双重增值的高效路径。也就是说,人家赚取的不仅仅是劳动力差价,更有丰厚的土地等资源的差价。每转战一地,仅仅是区域性差价,将收割数以亿计的高额财富。

羡慕、嫉妒也好,震撼、哆嗦也罢,别人就是拥有资金、技术,特别是相应经验的先天优势,就是掌控着发展的主动权。如同人的高矮胖瘦悬殊一样,不承认、不尊重这个现实和差距,就叫脱离实际。不服气?请别挡道,靠边稍息去。

发达与欠发达的客观实际早就存在,双方一拍即合的客观条件也早就存在,没有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用八抬大轿去请别人来赚这个钱,别人连看都不会来看一眼。正是有了改革开放,大江南北老百姓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更多的人正铆足干劲、开动脑筋、你追我赶地奔向富裕。正是有了改革开放,外商们才争先恐后,与我们平头百姓渐行渐近。不走出家门,就不知道百里以外的天空是啥颜色;不到江东,就不知道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概况;不到江东,就不知道世界前沿阵地的风云变幻;不到江东,就不知道自己未来方向的何去何从。

在江东市一带,民间一直有人在国外打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友在海外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到海外打工的江东人更多。一般的普通务工人员,每年能够带回家的钱,大多能超过一万元人民币。这些在海外务工的普通人员,相对于目的地的当地人,收入还是要低不少。随着家乡的发展,已有不少人不再出国务工,开始在家乡发展。

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关系,大量外资抢滩登陆我国江东市等沿海口岸,是顺理成章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江东市工业区的遍地开花,不少管理、技术等高薪岗位急需当地人、内地人直接填补、充实,普通务工人员也随着技能、经验的提升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一些围绕外资企业的上中下游产业,正在或必然兴起,诸如此类的相互拉动和促进,增加的不仅仅是就业岗位和税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消费市场急剧膨胀,内地两毛钱一瓶的汽水(与可乐有点差异)能够卖五毛钱,零售价三毛多一包的雪茄烟可以换来五元一包的香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