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重生明末

《霍去病:重生明末》

第11章 周遇吉的尝试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送走了诸位将领,霍去病负手立在大帐中,看着营帐中兵士们到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景象。

他知道,眼前的局势已经暂时稳定住了。

现在的这支部队,从上到下,不管是将领也好,还是兵士也好,就连干活的杂役和马夫,精神面貌上都是焕然一新,跟之前颓废低沉的景象简直是云泥之别。

很好。

起码从士气上来说,已经有了一战之力。

但是,霍去病的内心里依然清醒的知道,这支部队跟鞑子的硬实力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十分巨大,并不是单纯的靠喊几句口号和说几句鼓励的话就能够弥补和消除。

毕竟是几万鞑子,又不是几万头猪,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真是几万头猪,那让这六千多人去杀起来也够费劲的。

得有具体的方法,和可供操作执行的手段才行。

一股脑儿的冲上去,去依靠人肉武力解决?

那就是送死。

要想以几千兵马,战胜几万鞑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得想办法。

得想一个能够以一敌十,把损失降到最小的办法。

霍去病在营帐中踱着步,思索着对策。

“呜~呼~”

突然一阵寒风吹了进来,这阵寒风卷着寒冷的白雾越过沙盘,吹的沙盘上插着的小旗猎猎作响。

他突然意识到,在他重生之前,周遇吉似乎就是在准备跟鞑子相关的事,而且连续劳累了几日都没有休息,大帐中间的沙盘,就是他这几日的杰作。

他起身来到沙盘前,见那沙盘上三尺见方的空间上,分别用石块,树枝,沙土堆砌模拟了一个地形地势图,鞑子的行军路线以及明军的哨点分布上还用不同颜色的小旗做了标注,看起来极为详尽。

看了一会儿,再结合着脑海中的记忆,霍去病心中已然对这群鞑子有了充分的了解,他看着沙盘上那代表着鞑子的红色小旗,在偌大的沙盘中深入腹地,显得格外扎眼,忍不住冷笑一声暗自想道:“没想到这鞑子还确实挺嚣张的,竟然敢孤军深入这么远,简直比他们的老祖宗匈奴人胆子还大!看来它们是完全没把这大明放在眼里了!”

说这话,浑然忘了他曾经也曾做过这种事,敢于带着八百兵马就孤军深入,迂回穿插到匈奴后方,干出过比这更出格百倍的辉煌事迹来。

而且这种事情,他还不止干过一次。

“不过,既然你们来了,又遇到了我,那,只能怪你们运气不好!”

霍去病的嘴角抹起了一股冷笑,体内的血气开始慢慢的翻腾,上涌,熟悉的感觉正一点一点的回到他的身体。

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这种事他做过。

那就再来一次!

他又细细的看了一会儿,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从当前的局势上来看,要想消灭这群鞑子,有且只能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

包围。

这种办法,需要联合周围几个省份和地区的兵力,实行包围战术,把这群鞑子的行进路线和退路全部封死,进而逐步缩小包围圈,一点点的吃掉这群鞑子。

这种战术,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这群鞑子一旦被围上,进入了包围圈,那基本上就是插翅难逃,只能等死。

因此这种战术,也俗称包饺子战术。

这群鞑子目前倒是符合这个情况,孤军深入千里,周围又都是明军卫所,因此这个办法倒是很合适。

但这种战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需要协调周围几个地区的将领,以及投入大量的兵力,而且还得有一个头脑十分清醒、反应十分灵敏和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主将来做指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各方面的兵力都得配合得当,否则一旦有一个配合不好,就很容易被敌人抓住机会冲出包围圈或者进行反击。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做法,只能说是有希望,但是不多。

实施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主将和指挥除非是他自己,或者皇帝亲自上阵才行,而且还不能瞎指挥。

但这明显就是在扯淡。

霍去病只稍微思索了一下,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头脑中的记忆清晰的告诉他,这个方法行不通。

不是方法不行,而是人不行。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在他还没重生之前,周遇吉早就已经尝试过这种做法了。

【周遇吉的尝试】

作为一个少年成名的将军,能一步一步做到大明左都督的职位,周遇吉也绝不是浪得虚名。

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将领,身上的功名也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因此从这群鞑子入侵明境,纵深千里即将到达山东的边界时,周遇吉就在谋划着应对策略。

跟霍去病的想法一样,他也准备给这群鞑子一点儿颜色看看,或者说通俗点,就是也想给他们包一顿饺子,让他们有来无回。

包饺子这种事,周遇吉很擅长,毕竟在之前参与剿匪时,他就曾联合过其他将领给反贼张献忠包过饺子,经过品尝,味道很不错。

这次他准备给鞑子们再包一次。

毕竟孤军深入明境,四周又都是明军卫所,怎么看都是适合包饺子的最佳案例。

因此,计划制定的很顺利。

只不过在和面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儿问题。

众所周知,鞑子犯境这种事,按照惯例,当然要先上报给领导知道,而当时的领导是崇祯皇帝。

周遇吉上奏折给崇祯皇帝,希望朝廷能派点兵马,然后再协调一下河北和山西的守将一起来和面,参与包饺子,如果顺便能再带点醋过来就更好了。

这个要求,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有点不太现实。

毕竟崇祯皇帝当时一心在忙着剿灭李自成这个反贼,所有的兵力和部署也都扑在了剿匪这个项目上,对于这群在他看来只是想来抢点东西的鞑子来说,他是丝毫也顾不上。

毕竟鞑子们家在关外,过来也只不过是想来抢点东西的,抢完也就跑了,可李自成这个反贼却是扎根国内,弄不好就是要夺他皇位的,这个可马虎不得。

一个贪图浮财,一个败坏根基。

这个崇祯皇帝还是分的很清的。

因此崇祯皇帝在收到了奏折之后,虽然内心里对这件事是早就心知肚明,也早就做好了决策,但是既然收到了奏折,也不能回复说我不管。

于是崇祯皇帝一边表示高度重视,一边马上就作出了回复。

回复中表示,你的请求朕知道了,朕已经叮嘱地方上相关部门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你请求调兵这件事朕也知道了,但是现在其他地方上也正吃紧,暂时没有可调的兵,国库也很紧张,暂时没有醋,但是你为国效力的心情我很感动,朕心甚慰,加油。

总结起来就是—

好了,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你的请求我也知道了,但是要兵,那是没有的。

要钱嘛,也没有。

不过我很看好你哦,加油,奥利给!

看似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收到一通废话的周遇吉有点失望,他虽然没想明白皇帝为啥不作为,但是十几年来的经历,也让他很快也就平复了心情,毕竟皇帝虽然没派兵,也没给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是起码也没反对。

没反对,那就说明这事还有操作的空间。

不派兵,那就自己想办法。

不给钱,也行。

只要皇帝老子不临时捣乱,那就是最大的帮忙。

他马上写信给河北总兵,告知了他的计划,希望他能在自己发动攻击的时候,派兵切断这群鞑子的退路,确保这顿饺子能够做熟,一击而成。

河北总兵回复的也很快,这尊瘟神刚从我们这抢了东西走,如今已到了你们境内,皇帝大人说过,没有调令不得擅自出兵,你们还是自己想办法。

意思很明显,各人自扫门前雪。

没办法,鞑子目前确实已经到了山东境内,周遇吉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是鞑子它毕竟是从河北一路抢过来的,现在我准备替你们报仇雪恨,于情于理,你河北总得做点什么吧。

他不死心,又写了一封信给河北总兵,这次没再提让他们一起参与围剿的事,只在信中表示自己准备出击,但是人手不太够,希望能资助一下,要求不高,只借三千兵马就行,用完就还。

总兵大人委婉的谢绝了这个请求,表示目前自己的人手也不太够,再说这群鞑子人数众多,看起来很猛也惹不起,要不就再等等,看看情况。

不想借就不想借,看什么情况!

气愤难耐的周遇吉又跑去找山东巡抚,希望巡抚能给协调一下钱粮和军费,毕竟不能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

然而巡抚也很干脆,直接以劳累过度下不了床为由,闭门谢客,连门都没让他进,只让把门的给他捎了话,说钱粮的事,户部已经早有安排,让他去别的地方看看。

他去找布政使,布政使直接冷嘲热讽道:“这群鞑子,反正抢完也就跑了,管他作甚,瞎浪费功夫,这事儿我管不了,你去找知府吧。”

他去找知府,知府没吭声,跑了。

知县还没找,也跑了。

早跑了。

他娘的!

跑了一大圈,碰了一鼻子灰的周遇吉气的肝儿疼,却啥事也没办成。

对于一个有着一腔报国热血的将领来说,让他眼睁睁的看着这群鞑子在自己境内烧杀抢掠而无动于衷,那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可是在赤裸裸的现实和一大群推卸责任的文官面前,这些报国之心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去他娘的狗屁文官!

“不就是几万鞑子嘛,有何惧哉!都不管,我来管!”

于是气不过的周遇吉决定只依靠自己去包这顿饺子,他用沙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准备用他为数不多的亲兵,给这群鞑子一点颜色看看。

可就在这个时候,这位年轻的将军,还没来得及实施他的作战计划,就因为操劳过度加旗杆爆头双重打击,猝死在了营帐中。

也就是这样,才给了霍去病重生的机会。

不过,周遇吉虽然不甘心的走了。

但是,霍去病带着他的记忆来了。

换汤,没换药。

这群鞑子,即将迎来一个比周遇吉更加可怕的对手,一个让他们的老祖宗匈奴人都为之颤抖的对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